[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僧,所为何事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4

僧,所为何事

恒续

  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作为僧人,你到底所为何事?”带着这个沉甸甸的问题,我曾不断去翻阅书籍寻找答案,可到最后才认识到:这不是仅靠思考才能明白的!

  若追溯到本源,就要说到佛教在印度的弘化时期。那时,佛陀带领僧团随缘度化众生,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但佛灭后不久,僧团中一些消极因素开始不安分起来,加之国王、大商主的大量供养,僧人们开始逐渐由林间树下走进精美的精舍、僧堂乃至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寺院,但他们并没有谨遵世尊教诲好好行持,而是开始积攒大量财宝。有的人开始作破戒之举。直到外道教侵入佛教,大量僧人被杀、寺院被毁,就连佛陀这位无上智者,也被外道称为他们的诸护法之一。佛陀的一代伟业就此在印度偃旗息鼓,直至今天,印度佛教仍被荒置。

  这段历史,虽然是佛教成长中一段难以回首的童年,但同样是一面鉴照古今的明镜。直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仍有“前车之忧”在蠢蠢欲动,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佛教的中流砥柱来维护这生命一样的信仰。

  如民国时的太虚大师,他在出家后不久就极具忧患意识,他屡次提出佛教要进行改革,并且提倡“佛陀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要实践改革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大师思想的支持者仁山就多次遭反对改革的僧人殴打,他带仁山离开了当地,又提出了要废除剃度制与传法制,并且创办了佛教大学来培养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大师曾多次亲赴前线救护伤员,真正实践了“人间佛教”的思想。但后来,“人间佛教”被推崇时,日本佛教界却提出了:要实践“人间佛教”就要让僧人过和在家人同样的生活,首先应在着装上统一。但太虚大师则反对这种做法。中国佛教界许多人也曾劝说大师,但大师竞毅然重新规范了僧服,那在当时,大师是顶着极大的压力与唾骂作出的举动。僧服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僧人的洒脱、朴素、不逐奢华。人群中,僧人的形象会给人以清净脱俗之感。如果不是当年大师勇敢坚持,可以想象:一个出家人,头顶清平一片,脚下蹬着一双现代流行的高跟皮鞋,这样的形象又会给人以什么感受呢?

  但在现今的僧团中也不乏如此之人存在!更有一些人,带着一副僧人的外表,借化缘为名来充塞自己的钱囊、丰富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作出一些违背佛旨的事情来,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现代僧人,要实践“人间佛教”就要适应这个社会。反躬自省,作为宏传佛法的“人天师表”,如此形象怎能不让人痛心呢?

  但是,尽管社会文明、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僧团带来了这样一股“邪风”,却仍有许多僧人默默埋藏在人群中,安祥地丰守着他们的信念,因为“僧,所为何事”的答案早已深植于他们心底。

  一天,在南方小城一所寺院里来了两位年迈的师父,她们远道而来寻人,因语言不通不知所措,恰巧一位同乡路过,将她们领到大雄宝殿前,看守殿堂的师父得知后,欣然帮助两位师父,为她们安排行程,因寺院有不对外挂单的规矩,看殿的师父竞将她们带进了自己的房间……临走时,引路人称赞她的热诚,她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出家人每天听闻、修学佛法,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众生解除困难,这是份内事,不足挂齿”!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桩小事,却释放出僧人的逸逸清香。

  佛陀给了我们甘霖妙法,但作为僧人,难道仅仅不断吸取甘霖的营养吗?有一首歌道出了僧人的心声:“让我们把这份爱用心来灌溉,一起去散播开;让每个人都分享这份爱,让每颗心都得到安宁,用这份爱抚平每颗新,将世界变得更和平!”

  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点灯人,将佛陀的光明散播,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用生生世世去实践你心中那个“僧,所为何事”的答案!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重生——再忆出家因缘
下一篇:秋叶
 活在当下
 修行之指南成佛之金绳——《瑜伽师地论.戒品》修学札记
 流年似水 知音是岸
 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自醒与我见
 立世需清浊并容
 道风建设 重任在肩
 纯正的信仰 道风建设的基石
 浅谈学习《中论》的认识
 相信黑夜过后必将是黎明——致四川受灾同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冷尾椎也好冷,将意守住该处,渐渐改善了再回来守住风门可以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解读《金刚经》第二十讲[栏目:佛光法师]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一 禅修坐姿)[栏目:宗净法师]
 文偃~金屑眼中翳[栏目:禅诗三百首]
 对治习气[栏目:法忍法师]
 佛教僧寺财产权之确定[栏目:太虚法师]
 骄傲的羽毛[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多一分平常心,多一分平安人生[栏目:听李叔同讲禅]
 有那八种福田?[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第五篇 生命的智慧 - 如何不生气[栏目:人间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