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9

生命随笔

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聚散无常,应该是一种清醒的觉悟,而不是消极悲观。清醒觉悟乃是健康的看破放下,远离贪嗔痴而内心平静;消极悲观是一种情绪化的执著所产生的被打击的伤感、失望乃至绝望,是不平静的、不健康的心态,是痛苦、烦恼的。上一种是真正的出离心的效果,后一种还是轮回的效果。

我们的意识执著境界即陷入“我”和“我所”中了,那么就在那里贪嗔痴,意识是念念生灭,没有自体,看破放下即当下解脱清凉,即心空,即觉悟。

身体的生老病死不是我,妄念的生住异灭不是我,世界的成住坏空不是我,一切身心内外的生灭只是因缘聚散而已!觉醒的心现前,当下即是解脱,无生老病死,涅槃真净、本来面目即佛性。

紧张恐惧对身体有害,怨恨、恼怒、生气、厌烦也是一种毒药,损害身体健康。凡夫名色互相影响,身体影响心理,心理影响身体!

这个世界有如纸老虎一样虚妄,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呢?但当你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必须遵守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不能违背良心道德;但你可以自信地活着,不必要傲慢、自卑,勇敢的面对生命的遭遇,学会智慧的处理问题!

当我们迷惑的时候,总是受到心灵中的虚妄“影子”——妄念所影响。为什么说妄念是虚妄的影子呢?因为它是对过去的一切遭遇执著分别时落于心灵深处的印象,而过去的经历已经过去,但迷惑的人总是执著内心的各种印象为实在,而以这些经历过的印象作为经验来判断现在和未来,但当下的一切事物又何曾不是缘起无自性,只是因缘聚散的如幻现前,哪有实体不变的东西可得?问题是,在世间的当下,虽无实体,但却千差万别的展现,如果不能当下清醒的看破放下实执的心,那么当下即迷惑而依照惯性去判断,造作各种行为,而迷惑不知无实的心只能是跟着习惯思维去,从而受习惯思维的制约,落入苦乐中!因为不论是世间的理智或者感性总是建立在世间的实在执著上,很难超脱过去“虚妄”记忆中的惯性判断。

内心生起的计划、思考、分别、想象、幻觉的各种念头,其实是生灭无自性的,但没有觉照的时候,不能看破放下,总是随其流转造业受苦。

抓住了名誉、成就、徒众即抓住了烦恼!

没有我执,世界本来清净!

当我们无法宽恕的时候,生命实在是一种惩罚,我们的宽恕越是延迟,痛苦的刑期就越是漫长!

没有在戒律道德的基础上,以正见为指导,修习甚深的定慧力,确实难以扭转不可思议的业力!

有两种人难以得度:一种是不想改变自己的人,一种是断善根的人。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次闭关随笔 出关
下一篇:第二次闭关随笔 弘法思路
 2010年4月岭南静修笔记
 淡泊
 正道光辉 自序
 博大精深的佛教 伟大的佛教
 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3.皈依佛不下地狱
 为什么学佛 第六章 供佛 4.孝敬父母种福田
 和:六和敬的僧团才是如法的僧团!
 第一次闭关随笔 修行 一
 箴言
 为什么学佛 第七章 觉悟 1.佛的法身与化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怨才是佛[栏目:日常的佛心]
 信仰[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禅是经纲,经是禅网[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高僧具备的三种品质[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初学者不宜闭关(智海)[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有感于“粒粒皆辛苦”(源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二十三讲 他生不破,法不得成[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离苦与解脱[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出离心增上的衡量标准[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