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观偶得(罗淑琼)
 
{返回 其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8
禅观偶得
罗淑琼
    一旦,禅堂静坐,苦苦参究「无我是什么」?几次禅期百思不解,此次禅训发下宏愿誓证「无我」。然而什么是「无我」?「色」是我吗?答案是否定的;「受」是我吗?喜、怒、哀、乐无常变化难以掌握怎么会是我;「想」是我吗?妄念纷飞,剎那生灭不已更不会是我啊!「行阴」是我吗?行阴是意志力及一切身、口、意的行为表现,须藉六根作用方能产生行为结果,它亦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识」是我吗?识是一种觉知,它须以行阴为先导,发动六根对境接触,而有六识的觉知,识不能单独桓常存在,它亦不是我。对五蕴观了又观,分析再分析,身体内内外外上上下下找不到可以称之为「我」的东西。那么「我」是什么?在一柱香未尽之时,突然了悟:「我」只是一种妄执啊!可怜我无始劫以来的轮回不休,就是被这妄执所害啊!执五蕴假我为我,为这五蕴假我奔波劳累,极尽保护呵卫之能事,致贪、瞋、痴苦恼不断。众生所以为「迷」乃因执五蕴假我为我;证道圣者所以为「觉」,乃因看清五蕴假我之实相啊!原来「凡夫」与「佛」之分际只在一念之心转罢了!这个道理这么简单,而竟也费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寻寻竟竟,日夜参究呢?!
    于是,热泪不觉夺眶而出,为无始劫以来的愚痴无明而掉泪,为众生追逐五蕴假我轮回不休苦无涯尽而掉泪。那瞬间突然明白了金刚经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道理。「我」既是一种妄执,在破除对「我」的妄认之后,「我相」就没有了,既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亦只是妄认罢了!
    以往对「空」的了解是因为「诸行无常」所以为空,现在对空的体认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才能称为空。身体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没有一个能主宰且恒常不变的「我」存在,故「空」。
    步出禅堂,看到远山近树,蝶飞鸟鸣,想到万物与我皆出自同体,山河大地三界人天皆是妄执的结果。这个假我并不比禽兽高明多少,这个假我,只因「想」阴「识」阴,较之其它动物发达敏锐,才自诩优于其它动物,而自称为「万物之灵」,想这应是一种「我慢」的展现,仔细观之,人与其它众生就生命的本质而言并无差别。其中都没有「我」的存在。
   再观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十二因缘环环相扣,断其中一环,其余皆断,以往以为从爱、取断是最好的下手处,于今发觉:爱、取、有、生、老死皆是诸行不断的结果,甚至贪、瞋亦难以和行脱离关系。而无明缘行,无明是诸行的因,对于生命本质的不了解,所以产生诸行,若将无明转趋成明,则诸行亦不发生。故无明、行应是断尽轮回最根本的下处。无明灭、行灭则一切皆灭不受后有。
  于是欢喜涌跃,再作一悟:多作法义思维可帮助吾人破除无明;多分析五蕴可袪除我执;多作四念处观照可了解诸行之生灭,进而截断诸行,不受后有。
 

{返回 其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念处法门(林武瑞)
下一篇:判定佛法真实义的准绳——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吕胜强)
 学修答疑(夏法圣居士)
 节欲主义
 释尊的禅修过程
 居士佛教的使命(蔡明田)
 太虚大师的佛教观(李明友)
 读太虚大师大乘三宗说之感想(单培根)
 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温金玉)
 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禅观偶得(罗淑琼)
 性愿大师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的贡献(陈全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供过佛的水果自己可以吃吗?是丢掉呢,还是怎么处理?[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菩提心通往成佛之路[栏目:正如法师]
 敢于承担责任就不会烦恼[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二)“想要”是一个毒品,是生命真正的痛苦所在[栏目:因果的真相]
 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栏目:禅林衲子心]
 大乘攻略:前学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来藏:诸佛本源[栏目:清净法师]
 Being A Lamp For Others[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无门直指 第二十八节 坐禅[栏目:程叔彪居士]
 坛城[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