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是道场或舞台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2
是道场或舞台 
悲仰 
 
  在无明业海中,过去人类的历史直到现今仍重复地发生着,从生老病死到人祸横行,处处有着说不尽的苦楚。在如此无尽流转里,令人觉得,唯有靠觉醒,人才有希望,才可以跳出这无止的无明苦迫,让生命走向光明。
  仁俊法师说「人最怕的是人」。随着人与人的竞争脚步激烈,后代子孙们所要面临来自人类的压迫,必然比现在更严厉。每次我看到一新生儿到临人间,心中都祈求他此生能听闻到佛法,希望他在任何困顿苦迫中,还能有另一片宁静的天地;在对人生无奈不满时,此心还有一条祥和的出路。
  现在人类无论寿命与享受都已经可以满足了,只因缺乏自觉,这些福报却带来更多制造灾难的机会。缺乏佛法滋养的生命,很容易与黑暗的无明挂钓,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从国家、公司、家庭乃至团体都不例外。
  社会中,人逼人的倾轧;世界中,国与国的争雄,证明文明并没让人类心灵更解脱,可不是吗?今天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校园里也藏着枪声的恐怖。可以说,在人类愈来愈迷茫无奈下,这时代已有太多的狂血烈士,但缺少忍辱柔和的修行人;这社会不缺少政客名流,但亟需明眼不惑的道人。
  佛陀就是看到人类无明所滋生的苦难,所以大慈大悲行化人间。而今圣迹已远,时代的责任就在我们肩上。由于这不是几个人所能承担,所以要邀集「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之士,戮力以共。这就是我们成立道场的目的,这目的过去是如此,未来也还是如此。这里面最重要内涵是「正法」与「修行」,最可贵的是「智慧」与「和乐」,最感动的是「付出」与「道情」。离开了这「真、善、美」,则「圣」就会变质成「俗」了。
  第一位来讲堂弘法的人是游祥洲老师,他曾慎重地说「佛堂如医院,来医院是来看病的。」若我们忘却修行,则会如佛经所言「忘失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即同魔业」。菩提心是自觉觉他的心,若不依「觉」为行,不以「法」为先,很可能就流于与个人的业力相应了。
  历年来众多干部孜孜从事、尽思慎微,为的就是佛教前途的开展与世间苦难的止息。要成就这共愿,首先的条件是「正见、正志」;正见的基础是听闻正法,正志的要求是和谐正修。无论哪个团体,成员具备这条件就能称为道场;反之,则只是另一无明发作的舞台罢了。
  这讲堂曾被很多法师赞叹过,多年来已培养不少人才,可惜我们福报还是有限,人才流失使讲堂后继无力。我们发觉,毕竟大家都是业余,无法像出家众全心投入。我们修改了几次章程,一直考量如何能让讲堂继续发挥弘法度生的功能,可是讲堂的问题依然潜存着。为了讲堂的将来,也为了众生苦难的出路,我们势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才不会因无明业力把办道办成「魔业」?如何才是成就菩提正觉的作为?如何能不辜负会员们对解脱与圆满生命的愿求?一个道场若缺少清净与自觉,则无法不与无明相应,应如何自觉,还仍待我们努力,以更高智慧作冷静正确的抉择。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肚圆融
下一篇:本来无生死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喻解无生四句
 佛陀本生故事-守信不死
 生活不如意是业障?
 让父母流浪的心得到安顿
 生命感悟
 活着
 无皮也过年
 相思泪
 太阳为谁而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结五色缕祈请十二药叉大将医病记[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比供佛还大的功德(达真堪布)[栏目:供佛]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如何供养阿弥陀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念佛修行方法)[栏目:极乐之光]
 Living Meaningfully Dying Joyfully[栏目:Ajahn Brahmavamso]
 《禅林宝训》研究(徐小跃)[栏目:禅宗文集]
 执着觉受的表现[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无限生命无常观·识心修心智慧生[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概说[栏目:大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