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说“临终中有”之三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77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说“临终中有”之三

“临终中有”的精要,在于“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虽然,它只是方便,但却是方便的精要。

一提到“往生”,便牵涉到信仰。佛教徒每每以为往生一定是向西方净土;异教徒则不相信有“净土”这一回事(可是他们却信仰天国、梵天);无宗教信仰的人,特别是知识阶层,则常常怀疑佛与净土即等于是神的建立,因此认为佛教迷信。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什么叫做往生。

往生西方净土并不是佛家的唯一往生方式。而且,往生净土亦绝不是解脱,然而“六中有”所教授的往生,却可以解脱。

跟“六中有”的往生相比,显乘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然等于轮回,只不过死者的神识不入中有,不成中有意生身,立即轮回入佛的净土。所以他不能立即便于净土中自显现,只能成胚胎,住在莲花菡萏,等待“花开见佛”的机缘,机缘成熟,然后才能在净土中自显现。可是这自显现却依然是轮回界的生命形态,仍须经过闻、思、修,然后才能证入涅槃界。

所以净土的建立并非迷信,百千万亿器世间,无一不依从有情的业力而建立。佛家不否定梵天、大自在天、帝释天等等,即因为凡有人信仰这些器世间,就必能成就建立这些器世间的业力。净土的建立亦然如此,佛说有净土就有净土,等如耶和华说有光就有光。因为二者都是有情业力的建立。

然而佛家却认为,凡由有情业力建立的器世间,一定同时是有情的束缚。净土中的有情若如不能解脱,业力最好,也只是生生世世在净土中轮回。一如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平常业力即牵引他生生世世在这世界轮回。

是故净土中的有情依然要修道,这就跟外教建立天国不同。如果你问其他的宗教,人的灵魂上到天国之后,有什么事可做,他们只能答你,与天主同在,可是同在又怎么样呢,生活方式又到底如何呢,很难有一个合理的答案。

因此,若容许种种天国的建立,就不能否定净土的建立。比较起来,净土的建立更少迷信的成分,因为它实在以业力作为其建立的基础,而对于业力,谁都无法否定。

至于“六中有”所教授的往生,已经超越净土,实际上已经是解脱法门。这即是五种往生中的三种:法报化三身的往生。

何以可以利用临终来往生解脱?

这完全因为人唯有于临终时,才有神识离开肉体的一刻,才有离开五蕴身束缚的一刹那。这即是一个摆脱种种心识障碍与歪曲的机会(机会一过,堕入中有而成意生身时,心识的障碍与歪曲又会重行生起)。

解脱,即利用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所以它依然是依靠生前的修习而得解脱,这就跟完全基于信仰与业力的往生不同。

往生的修习,称为“迁识”(颇瓦'pho ba),有许多上师都有这法门教授,可是一般只强调人死时若能神识由梵穴出,则决定往生净土,很少同时传授解脱的往生实践。然而“六中有”的往生修习,却以解脱为目的至于重视头顶的梵穴,则与往生的途径有关,只是解脱的助缘。

佛家说,人死后往生,神识有九个往生的途径,称为往生九门。

上三门是——

神识由梵穴离开,是为往生空行净土之路。这时的神识,即是本觉的自解脱

神识由眼离开,转生为转轮王(具有权力的有情)。这时的神识,无非仍是心识(由此以下都然如此)。

神识由左鼻孔离开,转生为人身(所以垂死的人要采用狮子卧姿,右手于托腮的同时,用小指塞着右鼻孔)。

中三门是——

神识由右鼻孔离开,转生为药叉

神识由双耳离开,转生为色界天人。

神识由脐离开,转生为欲界天人。

下三门是——

神识由尿门离开,转生为畜生。

神识由生门离开,转生为饿鬼(生门,即是男女排泄精卵的孔道出口)。

神识由肛门离开,转生为地狱有情。

 

神识由梵穴离开身体,虽是解脱的必需条件,可是,这条件却仍须由修习以圆成。若不修习,生前修迁识虽修至梵穴张开,可以插入吉祥草,神识却依然可能由其他的孔穴离开身体。

所以往生修习的第一步,便是修习如何用“种子字”封闭十一个孔穴,只留下梵穴不封闭。娴熟之后,才修习其余。

行者采取适宜的坐姿安坐于舒适的座垫上,这时,不必用毗卢七支坐。年老的人甚至可以躺在床上来做,尽可能用狮子卧姿。

如果是坐着来做,双手就覆按在膝盖上,挺直身腰,双肩平展,明观心轮有一光明深蓝色的吽(按:藏文吽字)字。

观想心轮的吽字放射一相同的吽字,下降至肛门,关闭生地狱门。

再放射相同的吽字,降至密处(大小便的中央位置,深入至內部),关闭生饿鬼门。

复同样放射吽字,下降至尿门,关闭生畜生门。

这是很重要的下三门关闭,须反复练习,练习到无须安坐,于任何时际只须稍一起心动念,都能于刹那顷连续放三吽字以作关闭

复同样放射光明吽字,于脐、口、双鼻孔、双眼、双耳孔共八处关闭不同的轮回生处。

最后观想顶轮梵穴处(即亦是用掌边沿着额前发际向顶量度,宽横排八手指处),有一白色的吭(按:藏文吭字)字,倒悬于头顶,关闭梵穴

这是关于身的修习。

宁玛派很重视这个修习,因为有一种所谓“强制往生”的方法,即须依此修习为基础。

“强制往生”可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死亡。例如心脏突然停顿,种种飞灾横祸,死者根本没时间来得及应付死亡(也即是前述的种种死亡现象,于一刹那顷即已次第出现),那么,便只能用强制往生来求解脱。即不能解脱,至少亦能保证不堕入三恶道。

行者如果封闭十一处轮回门已然娴熟,这时更无须逐一观想,但忆念根本上师住于顶轮梵穴处,自己心轮放光,十一处轮回门就得到封闭。这时,最重要的事是将心识引向顶轮。不过假如你能真的诚心忆念上师,心识便不可能不引至顶轮。所以临危者要做的事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忆念上师住顶而已

这也需要平时的练习。例如假设自己从悬崖坠下,心生大恐怖,于觉得死亡临近之际,忆念上师坐在梵穴之上,然后再检查心中的明点是否亦能于不知不觉之间冲上梵穴。

总之假设种种恐怖与死亡的境界来修习,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出现突如其来的惊恐(例如当你闭门听电话时,突然有人推门而入),你也可以马上忆念上师住顶。

这就是利用往生孔道的“强制往生”。假如修习成熟,即非突然死亡,对平常的死者亦有莫大利益。甚至可以作为临终关怀的指导。

往生修习气息,即是许多上师普遍作教授的颇瓦法。不过真可谓各师各法,门派不同,修气的方式便亦不同。我们现在只依“六中有导引”的教授。

行者依七支坐安坐,明观自己的中脉,由脐下横排四指处直达顶轮梵穴,中脉充气,如瘦羊肠充气后的形状,其内具白色光明稍带微黄。

这个观想并不难做,有些从未做过止观练习的老年人,练习两三次就可以明观中脉。要点在于腰背要挺直,然后才能明观中脉笔直

再明观头顶虚空根本上师成本尊相安住。于是提气上升,猛念hika(藏文hi ka),如是七呼,明点由脐轮升至心轮;七呼而明点由心轮升至喉轮;七呼而明点由喉轮升至眉轮。此共二十一呼,要点是须一口气而作。最后提气七呼,末后一声极为猛烈,于是明点突然升至梵穴而安住。

稍安住后,必须观明点回降而下,再行住于脐轮。

这样的修习即是颇瓦法,不过在细节上,传授的人各依传承会指导一些口诀。口诀极其珍贵,如果没有口诀,据说可能令修习的人减寿。——所以宁玛派于极其深密的传授中,并不以这个迁识的修习为主,另有一修习的方法。我们在许多藏密修行人的传记中,见到他们于临命终时,长声呼ah(藏文ah),即便出现瑞相,例如天际出现彩虹,那便是作此深密的往生迁识这个修习不须开顶,不须用力,同时亦没有修得不好便会减寿的缺点。

往生修意,比较简单,只是在前述修气息的基础上,全力观想明点在中脉移动。有一个口诀是,明点向上移时,沿直线上升;明点向下移时,则成螺旋形慢慢下降,同时形成一道白螺旋形的光。任这些光渐渐在中脉內消融(而不是消散),悠悠然,如水入水

假如此际能够同时观上师住顶,那便最好。

若或有人怀疑,为什么上师这般重要呢,任何宗派,都是圣者的地位比传道人要高,即使是佛教的显乘,当念佛之时,也只是观想“西方三圣”,从来没说要观想师长。然而密乘为何与众不同?

这里头,其实有很深刻的意趣。

在修习上,诸佛本尊无非都只是一个假设施的符号,每一位本尊,都有一个象征的意义,而且这个意义还须根据我们的心理状态来建立。所以在“六中有导引”的《假立蕴自解脱》,便是根据人对物质的执著(即是对地、水、火、风、空的执著)、根据人精神状态的执著(例如对“自我”的执著)、以及根据人的种种心理状态(瑜伽行派称为心与心所),便建立为一百位寂静与忿怒尊。

甚至,“净土”也须视为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西方净土,凭愿力便可以往生,那么西方净土就是一个以愿力为重要业力的器世间。东方净土则与此相反,无人能凭愿力即可往生这个世间,他必须“心识不动”,然后才能往生。所谓心识不动,即是我们虽然处身于一个充满贪瞋痴的世界,面对许多贪瞋痴的作业,可是我们的心识却能不受污染,那就称为“不动”。所以东方世界的佛,称为“不动如来”,称为“金刚萨埵”(“金刚”也即是不受污染、不能摧毁的不动),明显具足象征意义。

当作意的修习时,必须缘想一切象征的意义,我们的心识才能够由其表义而得到改造,否则若陷入执实的层次,则我们充其量也只是情绪的感染。无论感染得多深,心理却从来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那又跟根本上师有什么关糸呢?

根本上师也只是一个符号,他的符号是桥梁。修习的人必须通过一道桥梁,才能由凡夫的心识,过渡入圣者所象征的智(也可以通俗说为“圣者的心识”)。根本上师的重要便正在于此。

我们说“上师如佛”,等如说:金门桥有如旧金山。上师在这意义上有如地标。

亦正因为如此,所以修习的人一定要先观修根本上师,然后才观修上师转为本尊身相。这几乎已成为无上密乘的观修通则。——下三部密(例如东密)不这样做,是由于他们并不把本尊视为假设施的符号。

所以在作往生修习时,亦必须明观上师住顶,然后成本尊相(例如成金刚萨埵相)。

如果不是佛教徒,其实也可以观想自己所信仰的圣者住于顶上,于临命终时,将中脉的明点射入圣者的心轮。

然后我们要谈往生的实践了。

首先是法身往生。

在实践往生之前,最好先能够忏悔,这是许多宗教都共许的仪式。佛教徒还须起菩提心,怀着对一切有情的大悲来往生解脱,同时在身旁不可放置令其贪恋的事物。

当年先父绍如公便说过一件故事。他有一位勤修净土三十余年的友人,于临命终时,许多同修来助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起初非常之安祥,作狮子卧,面露笑容。可是后来忽然面色一变,双眉皱束,竭力睁眼,助修的人觉得很奇怪,他到底见到什么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当他左掌覆盖左胯时,碰到他生平最喜爱的两件古玉,一直悬挂在腰际,家人不认为应该替他解下来。

这原来亦是世俗的习惯,认为于死者临死时,应该让他见到生平心爱的事物。谁知恰好相反,这些事物,徒然令死者由贪恋而生烦恼,那就失去一切往生的机会。

所以绍如公吩咐,他命终时,要记得除下他佩戴的古玉,以及移开一切珍玩。

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可以由他力予以协助见死光明,一如前面所说。但若是往生修习娴熟的人,则可以自力观修。

这个观修,叫做“子母光明会”。

母光明,是法性光明的显现。它是法尔的显现,亦即本来无时不存在的显现,只因我们的心识受到歪曲与障碍,所以我们才无法见到它的显现,但在死后的三日半当中,有两次死光明出现(前面已说过,一次在外息断绝之后,一次在内息断绝之前),倘若此时能心现子光明,于是两种光明便如同霎时接通一道桥索,犹如子母欣然相遇会合,由是即能自此会合的心明而得法身往生解脱。

那么,什么是子光明呢?

子光明是由观修而得的心识光明,它并非本然的存在,所以也称为道光明。但若平日修习圆满娴熟,于死时心识平静,不起五毒(贪、瞋、痴、妒、慢)污染,那么,子光明便会自然生起,等待着母光明(两次死光明)出现,而且自然与之会合。

我们平日的修习,观修心光明(或者说观修心轮的明点),目的即在令子光明可以适时出现。但假如真能在“处生中有”、“梦幻中有”、“禅定中有”的禅修中,无须造作、无须观修即起道光明的话,那时,法尔法性光明便亦可能显现,因此无须于临终之际,行者都可以证入子母光明相会的境界。

如果行者修习过生起次第,或曾经受过迁识法的圆满教授,可是却未能认知空性,那么,

便适宜作报身往生的实践。

什么叫做“认知空性”?

我们已经说过,空性需要藉“明分”与“现分”来现证,一如我们日常那样,由水的相状与功能来现证水性。所以认知空性实在不能离开事物的相(明分)与用(现分)。

可是却有两种修行人不能证入空性。第一种是坚执著“相分”与“见分”的人,他们依然受能取与所取的束缚;第二种是虽然认知明分与现分,可是却未能证入空、明、现三者无分别。如果依《心经》的说法,前者是未能悟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后者则未能悟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故便未现证深般若波罗蜜多。

这两种行人,前者很难保证死时心识现起道光明(子光明);后者虽能现起道光明,却很难保证能把握法尔母光明出现的机遇。因为当他的心识一对空分、明分与现分作分别时,道光明便不稳定。

这便须依生前修习,用种子字关闭窍孔,然后呼“hi-ka”来提升自己的心识向上,心识观为明点,住于梵穴的吭字(按:藏文吭字)。这时吭字不再倒转,如是梵穴即自行开启。

行者同时观根本上师成本尊相住顶,于是心识即于纯白无垢中如箭直射,随着一声“hi-ka”,射入本尊心轮,且力持此心识明点安住,不再下降倘能在此证量中外呼吸断绝,即可成就与本尊无二的报身持明果位。

如果生前根本没有修习过密法,

便只能做化身往生实践

行者作狮子卧,头指向北,尽量使气息由左鼻孔出入。如果可能,在目光可以触及的地方,陈设本尊或上师的画像。倘若不能,亦可只作明观。一般情形之下,行者至少可以明观自己的上师。

这时,旁人及垂死者皆作祈愿:“依靠这法死亡,愿为利益有情而成化身,普利世间。”

垂死者于尚能作时,明观脐轮为三角锥形生法宫,同时明观中脉,中脉內有一白里透红的明点,光明闪耀,并以之为本觉智之自性,于是收缩肛门,提气向上。行者尽其所能,连声念“hi-ka”,将明点提升至左鼻孔,即连同心识与风息,刹那如前,没入面前化身化身本尊心轮,且任风心如是安住,不复收回。

如是数数而作,至不堪能为止。行者于气绝之后,即能不入中有,内呼吸亦能住于中脉而不逆转入左右二脉。其证量为决定来生定能成为利乐有情的化身。

对从来未修习过密法的人,

只能用“凡庸往生”的方法。

垂死者头指向北而卧,光是这样,已经有莫大利益。如果可能,应该接受灌顶(所以外教徒临终受洗是很合理的事)

亲人可以轻抚行者的梵穴,甚至有时轻轻拉他梵穴上的头发,轻声告诉他:“佛就住在这里迎接你。”同时可以念诵——

“南无宝髻佛”、“南无药师琉璃光佛”(净土宗信徒可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其他宗教信徒可以宣称其圣者的名号,或依其宗教习惯来念诵)。

密乘信徒可以念“百字明”、“六字大明”、“金刚萨埵心咒”等。一般人可以念“往生咒”。

这样做,可以令死者不落三恶道,能成为天人或者人类。这亦符合佛家视其他宗教为“人天乘”的意趣。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与死的禅法 十七、怖畏与离怖畏——说“法性中有”之一
下一篇: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死光明——说“临终中有”之二
 生与死的禅法 十、幻人离幻境——说“梦幻中有”之一
 四重缘起深般若 前言
 认识如来藏
 生与死的禅法 八、把禅法带入生活——说“处生中有”之二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1 何谓如来藏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2 如来藏与阿赖耶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四、四宗宗义
 生与死的禅法 十一、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说“梦幻中有”之二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八、内外密乘的共根道果
 生与死的禅法 十八、生起四种“现分”——说“法性中有”之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笃信破迷惘[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往生西方比来生得人身容易得多(刘永)[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八 倡孝道师道[栏目:净空法师·嘉言录]
 大念住(supreme-mindfulness)与大智慧(supreme-wisdom)[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学佛要有感受[栏目:传喜法师]
 灌顶有哪几种类型?[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八五)[栏目:杂阿含经]
 洗涤尘心[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七五自述[栏目:唐仲容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