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10慧门禅师法语
 
{返回 法师法语格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13

2010慧门禅师法语

慧门禅师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能让我们得到涅槃的清凉。

修行就是要度一切苦厄,要先修自利,才有能力利他。

欲望一生起,若马上满足它,则习气随之加重,也愈发更执着。

当有所求时,求不到就起瞋心;求到了而满足,欲望就会成习气,成一种执着。故有所求,都是苦因。

一旦有任何执着,生死轮回将如影随形,而不得解脱。

念头纷飞是慧命的无形杀手,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姓即有,但非常性。如若不跳脱生死轮回,就生生世世一直改名换姓。

修定修慧的法门同称止观,止观法门有很多种入手的方法。止修到极致得定,观修到极致得慧。止观是指修行的方法,而定慧是结果。

烦恼习气就像心头芒剌,修行就是要去除心头芒刺,如以楔去楔。

渐修的禅法,如同用各种不同的手术刀,将心头芒刺执着、烦恼、习气等一一取出。

从有为法下死功夫,才能进入无为法;以有为法为入手处,才能达到无为。

用有为的禅法进行抄家灭族,把所有的障碍除掉后,还得进一步彻彻底底的空到连感觉有个空的感觉和空,都要将之空掉(能觉察空的「能」与所觉察空的「所」都要空掉)。当穷之又穷,空之又空时,什么事都不要做,富与福就自然来了。故从有为法修到无为时,迎福迎富就自然产生了。

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根深蒂固执取五蕴产生的五种妄想,并误认五蕴构成的受报身为实我,五种妄想为实法。故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们经常倚赖身心的感觉(如五蕴产生的妄想或八识运作的表相)作为回应的依据,因为我们误认虚妄为真,迷真逐妄,认假为真,当然就往轮回的方向钻去,这就是因方故迷。如同飞机驾驶员时常长时间的处在小小的空间里,一直依赖着仪表版的指示飞行,紧急突发状况发生时,无法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反应,这种现象就是空间迷向。例如飞行员突然发现前面跑道有障碍物,脑筋明明知道要紧急剎车,但无法反应过来,反而让飞机往前撞上去。如同凡夫明知烦恼习气不好,但一生起气来,却拿起机关枪乱扫射一番,而误伤无辜。

如果没彻底从内心深处去体认到这期生命的受报身,有那么多无法预测、未知、无奈及无助的苦难,就没办法发出强烈的怖苦发心。发心力道不强,修行就没有力量。怖苦发心的力量是初发心修行的原动力。怖苦发心不深切,往后的修行就后继无力,也就无法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要维持行深的力量,就必须在修行中遇到任何困难或障碍时,能即刻回到怖苦发心的起步,重新再向上推升。

修行如发射火箭,须把发射台固定好,才能推动火箭穿透过大气层的阻力,飞向太空自由运行。大气层的阻力如同我们的习气业风,这穿透的过程就是行深。架设发射台的过程就是知苦怖苦。巩固发射台就是加强出离心。有出离心才能够导引出初发心的力量。初发心有力量才能有决心想要跳脱受苦受难的受报身。初发心的力量愈强,智力也就愈强。智力愈强才有力量穿透迷真逐妄的重重障碍。这些过程即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随时随地让心回到可以带领我们往开悟路上的起点,从头一步一步地经历过再经历过,就是行深。

经论上所描述的境界,都必须还原到能够带你到达这个境界的起点,一步一步迈进,一步一步的经历过再经历过,才能体验到这些境界,这种修行过程就是行深。

行深就是把能所拉开距离,让自己的心眼好象从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视,而穿透幻化表相。心只是了知一切变化而不会被拘执住,又能自由自在的流动而不被束缚。所以行深的当下是一种全方位的无觉之觉,这就是观自在。

能所拉开距离,就如同让自己站在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视。这种拉开距离就是行深。行深才能当下达到全方位的了知一切变化,而穿透幻化表相;心不会被变化的现象拘执住,才能自由自在的流动而不被束缚。所以要观自在就必须先把能所距离拉开,而超越能所的束缚。

一个人的心如果被外缘、内境的变化所牵引或诱惑,而引起各种情绪波动及回应,心就是往外跑。心往外跑即是被境界所转。一旦发现被境界转,只要立刻归而求之就能转境界。所以要转境界就要归而求之。

把所有往外拋的心拉回到自心,就是入流亡所,也是归而求之。

任何修行方法,只要能归而求之就对了。心如往外拋(攀缘),被境界转就不对了。

心被六根门头的对境捉走时,就是被境界转了;心跟着境界跑,「能」就掉入「所」的陷阱,而被「所」束缚住了,这就是出流。一旦发现能看能听的心,掉入所看所听的陷阱,而被境界拉走了,即刻把「能」拉回自心自性里,就是入流。拉回来的速度愈快,观的力量就愈强,就愈能转境。察觉心相流动时,亦应如是作工夫。

头低、脚高颠倒着躺在草原上,凝视晴朗虚空。外天空由眼识进入第六识,产生同时俱生意识。此时心中会觉得天空与心更明亮,因为负负得正。若继续凝视,心中会呈现空荡无物,导致末那识不起思量,第六识不起识别作用,此时外天空会扩大撑开内天空。外天空与内天空完全结合融成一体时,穿透了弓身穴底的五蕴身心的包围与束缚,而显现了自性的秘密天空。这些过程是经由行深般若智慧而达到远离颠倒梦想。

众生心无时无刻都被五蕴产生的妄想束缚住,唯有行深般若智慧,才能彻底进行抄家灭族。把五蕴产生的妄想彻头彻尾的消除;也就是进行深度彻底的抄「自性无边众生」的家,灭「自性无尽烦恼」的族。抄家灭族后,妄念就不动了。妄念不动,心里时间的流动停止。心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动被挤压成一个点。最后连这个点,也在心里消失了。此时内空(因心里尘埃没了)就出现,并扩大到穿透五蕴的束缚。当内天空与外天空结合时,就产生秘密天空。此秘密天空即是自性空、佛性空。当下心理时间与空间皆空。心的状态就如同没有圆周的圆;圆心无所不在,亦处处在。这即是《心经》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的景象。是众生在活着时,就可以经由行深般若智慧而亲自体证,绝不是死了烧成灰,才叫皆空。这些过程可透过时时勤拂拭的行深而达成,也可以参禅顿悟当下,一蹴而成。

行深般若智慧是现在进行式,亦可即刻滑入现在完成式。现在完成式即是当下。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当下的定义,心远离前一剎那的寻伺,同时远离下一剎那的再决识,此空档即是当下。当下可以是一剎那亦可达永恒。当下成永恒时就是成佛。当下成为永恒时,自性空、佛性空即显现。当下的力量就是佛力。佛力最坚强,可穿透摧毁一切幻化的表相,是无所不摧无所不毁的。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行深达到现在完成式,又使现在完成式继续延续到每一剎那,这个当下就是观自在了。

悟妄归真达到色自在、心自在,一直到离念后,即成真正的观自在。因离念顿悟本觉即破和合识。由唯识的观点来看,就是把不生灭体逼离生灭相,而不被生灭相所拘着,此时不动法身即显现。法身显现当然就观自在了。

顿悟本觉、翻不觉而成佛,这过程就是行深到迷源(亦是觉源、心源)时。修六度万行是渐修方法之一,宗密阿赖耶迷悟说,迷有十重,初迷因初际无明覆盖,由本觉转为不觉,迷真逐妄而念起。念起后即刻一路下滑而衍生见起、境现、执法、执我、烦恼、造业而受报。初际无明覆盖是任何一期受报身的远因。一旦有受报身,如睡尔有梦,法尔念起不断,一路下滑,而又造作下一期受报身的近因。悟有十重,从怖苦发心对治受报后,才能提升智力,产生修五行觉妄念的智力来对治造业。对治造业完成后,才开发提升智力,对治烦恼。烦恼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验我空,才能对治执我。对治执我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证法空,以对治执法,此时染、净各半。法执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证色自在,以对治境现。境现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证心自在,以对治见起。见起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时时离念以对治念起。对治念起离念完成时,即破合和识,不动法身显现,悟本觉而翻不觉即成佛。这种悟妄归真的过程,是经由浅悟来对治深迷,逐次进入深悟来对治浅(初)迷,故称逆次断除,此过程即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成就时即照见五蕴皆空。

心要时时保持觉照能力,才不会因追逐外缘内境而引起念头的流动。心中有形有状有颜色,会变化,会流动的任何影像或念头都是妄心的作用。一旦追逐心相就会迷失真心而掉入生死轮回里故须悟妄归真。会动的都是假的、妄的,只要心常住在不动的真心上,觉照的智力就愈强,行深的力道也就愈强,迷真逐妄的心就愈弱。外缘内境虽然在动,但真心是不动的。悟妄归真的不动心能穿透幻化的表相,从深迷直达浅迷(初迷),甚至完全跳脱所有的迷而进入迷源(觉源)处。故用悟妄归真的行深般若智慧,可以照见五蕴皆空,而度一切厄。

心中生起的法尘,只要有形有状有颜色,会动会变化的,都是妄相,不动的才是真心。心唯常处在不动中才有智力悟妄,而不随变化走。也才能由悟妄而归真,归真的力量愈强愈能在妄念升起途中拦截。愈拦截就愈能行深般若智慧,终能照见五蕴产生的种种妄想皆空。

悟妄归真的智力越强,向上归真的力道就越强,迷真逐妄的力道就越弱,两股力量互为消长的过程,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深到极至处,破和合识,逼使阿赖耶识的不生灭体离开生灭相,当下不动法身自然显现,即是开悟。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时。

参禅只要话头疑情一起,视其智力提升到悟有十重的那一点,同时就能穿透迷有十重的重重迷障到相对应的那一点;甚至可在途中任何一点就爆破,直达离念,顿悟本觉而成佛。故言途中就是家舍,家舍便是途中。不须像渐修法门般逐重逆次断除。参禅,觉察一有念起即刻提撕话头,予以对治。疑情一起,就能自动磁吸念头蠢动的力量成为疑情的力量。时时维持在离念深悟的境界,以对治着浅迷的念起。既有能力对治浅迷的念起,就不会因念起而一路下滑至深迷的受报。故深悟不仅能对治浅迷,当然也能对治深迷。因为疑情自有惺惺的能力,觉照着念头的蠢动,至令无法起念。故话头疑情一起,即便不开悟,也能遏止因念起而延伸一路下滑至深迷,心当然就不会一再的被污染。故参禅提话头起疑情的行深,就不仅能如宗密所说的逆次断除,也可以顺次断除。

参禅用心中眼,观心外相,一发现心相动了,心就已经被心相拉着走了。话头即刻一提,心就被拉回而入流了。

一旦发现能看能听的心掉入所看所听的陷阱里,而被境界拉着走,应立刻提觑追本参话头,才能瞬间把「能」从「所」拉回到自心自性,而不被所看所听的「所」束缚住。

时时提问话头,心就不会被内缘外境捆住,也可以跳脱五蕴的束缚,自然能事事、处处、时时都观自在。

参禅工夫绵密融豁时,话头铺天盖地行,恰似以虚空为禅堂,以大地为蒲团;正当时,行不知行,坐不知坐,那有个人来去行坐。

不为逆境起瞋恨心,也不为顺境起贪爱心,修行就有点功夫了。参禅要参到确实体验到确实知道自己不知道,确实明白自己不明白,确实清楚自己不清楚,才能产生往内心紧迫觑追的力量,甚至进入不觑自觑,不追自追,此时的疑情才能越滚越强大而成疑团。

参禅穷追深究,如同把话头疑团当成炸药埋入心头大患里(无明及其衍生的所有心相都是心头大患),一举爆破,即得清凉自在快活,所以穷究就是行深。

从唯识的观点来看,参禅的觑追,可经由疑团的爆破离念,而破和合识,直探觉源。所以参禅的提觑追即是行深般若智慧。

禅师逼禅和子,有如抄家灭族,掏到真空后还要你纳物事来。逼到走头无路,不得不往火里扑,水里跳,奔得出才是一条好汉。

修行中出现境界或感应,其实都是五蕴产生的妄想所设下的陷阱,心中执着一起,追逐不放,不知不觉地离开了正法而陷入生死轮回的窠臼。唯有修行修到生起禅相,才能产生慧力,有了慧力方能戮破这些陷阱诡计。

一般人认为修行有境界有感应,才叫做相应,其实感应或感受的境界都是病。修行没出现感应或感受的境界,反到是最好的境界。最好的境界就是只有单纯的禅相,因为那是修行必经的体验。

修行只要出现禅相,就不会生起任何境界或感应。例如参话头疑情一起,外缘内境所产生的法尘,即刻被转为疑情的力量。

疑念、疑情、疑团,可以视为参禅的禅相。

阿赖耶识的种子一蠢动,即被话头遏止住或被疑情吸住时,就没办法穿透话头疑情与第六识结合而起现行。不起现行就不会产生识别,当然也就不会有感应境相出现。

五蕴未破前,楞严经所说的五十阴魔是不会出现的。经过禅修破了色蕴才可能发生十种魔境,破受、想、行、识也各有十种,共五十种。一般人认为禅修容易着魔,是错误的想法。修法时只要不陷入无记,不执着境界,绝不会走火入魔。但并不是每位行者破五蕴时,都会出现这五十种阴魔。

会发疯的,修不修都会发疯。不会发疯的,修邪法也会发疯。不会发疯的,只要在正法上修,再怎么修也不会发疯。不会发疯的,不修虽然不会发疯,但铁定轮回有份。是故不宜将精神病引起的魔境,与楞严经所说的五十蕴魔相提并论,或混为一谈。

学邪法、似是而非的非法,都不是正法佛法,最后慧命怎么丧失的,自己都不知道。正如渗水毒乳,一滴毒奶放入一大桶水里,毫无营养又具慢性毒,喝久了皮包骨,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若造作恶业堕落在三恶道,报尽业消时,仍能提升为人。若造善因而生善道,当福报享尽时,还是会坠落的。唯有在人道可自由作主,要清净或染污,随自己主控。透过修行直接停止造业。甚至可从怖苦发心直达离念而顿悟本觉,解脱生死轮回,并利济一切众生。人最具慧根,所有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在人间修行而成就的。故说佛法以人为本,讲究人权、人性、人人平等同(本)具佛性。况且六道中唯有在人道为人的这期生命中,才能直接修行佛法禅法,而了脱生死,顿悟成佛。这才是人间佛教的根本精髓。

把经典义理当学问研究的人,常以为脑筋知道,就错以为自己经验到也做得到,其实脑筋知道,不等于自己体验到,也不等于自己做得到。这种情境很吸引人诱惑人,很容易上瘾。因此会愈来愈钻牛角尖,永远不知前非,也不愿回头实修。当遇到境界或自我受到不可承受的伤害时,尤其在八苦交煎死到临头时,却无法从三藏十二部拈出一条可对治的方法。所以不真参实修,绝对无法行深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

想动用脑筋来解决公案话头或生命奥秘的问题,只会让问题延伸更多的问题,而没完没了。脑筋会设下诡计让自己以为自己知道答案。其实答案里面又有问题,又要重新寻找新答案以解答答案中的问题,如此循环不已,其实已陷入轮回。只有离心意识参究,生起疑团,有朝一日疑团爆破,大地平沉时,问题本身也随着疑团爆破而消失了。所以参禅不必给答案,只要如是参就对了。故说参禅「只问不答,答在问中」。

禅和子为了一个公案,彼此诤议,如同两军对阵,双方各自雷战鼓、摇旗吶喊、虚张声势,呈口头之快,以示自己占了上峰,其实没有真参实修,自己根本做不到。这就是口鼓子禅(闽南语:搭嘴鼓、答喙鼓)。

解说公案的玄机,众人经过口耳相传,一个传一个,人云亦云,根本不知其所以然,鹦鹉般有样学样,依样画葫芦,常说些自己做不到的过头话,这就是过头禅。

附:禅林用语

口头禅—有些人讲禅,讲得天花乱坠,胡盖一通,盖得比过去的禅师都高明,但是心里没有禅,没有受用,没有正见,只靠一张嘴。

文字禅—文章写得头头是道,但是从未尝到禅的真正法味。虽然写了很多禅的著作,但都是文字游戏。除了文字以外,没有真实的受用,也没有真正的见解,只是词汇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

野狐禅—有一天百丈上堂说法,一个老头子出来对他说:「当初我当方丈时,有人问我『修行很好的人,还落不落因果呢?』我回答说『不落因果。』结果投胎变成狐狸,当了五百年的野狐,现在请您下一转语,我就可以解脱了。」百丈答:「不昧因果。」那个老头说:「好,谢谢禅师!我已经解脱了,我在后山的山洞里,请您把我火葬了吧!」于是百丈就率领徒弟,到山洞里依亡僧例,把这只野狐火葬了。这是一个故事,也是一则公案。它的事实如何,我们不去推敲,它的含意告诉我们,不可以拿主观的、常识的、自作聪明的概念来解释禅,也就是古人说的「在黑山鬼窟里作活计」——依靠思索,就认为这是真理。真理必须靠实证,靠思索随便乱解释,是有过的。

葛藤禅—自己不参,也不观心,也不去研究,只把古人的公案说来说去,无事生非,好象藤子缠到树上纠缠不清,这类人也很多。一天到晚写葛藤禅,写完以后,还评唱一番,效颦古人;不评还好,一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古人上堂「全提正令」,不容许你再解释什么—你不管怎么解释,都是错误的。要听道理,找禅师干什么?禅师是不讲道理的,是故意要截断行者惯用的心意识。而你却把他的话用理论解释,显然是大错特错。

还有很多人,一辈子拼命把公案拿来解—「什么是佛法?庭前柏树子。」「佛法」和「柏树子」有什么关联呀?拼了一辈子去解,解来解去解不开,纵使解开了,也徒见白费力气。古人说这叫「锯解秤锤」—秤锤表面是铁,里头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费了很大的劲,锯坏了很多锯子,锯开了以后,才知道是表里如一——外面是这个,里面也是这个内涵,也可以说没有内涵,因为内涵就是外在,所以葛藤禅也很愚昧。

宇宙本体自然展现生生不息的现象,就是自然的智慧。自然的智慧恰如佛法的智慧在教导我们如何展开生命的蜕变。

大自然的变化正在教导着我们生命的蜕变!

花草树木在夏天时枝叶繁盛、花开灿烂,就如同人正值少壮年青、辉煌腾达、展现人生站在峰顶。但应知见好就收开始收敛,不得再自我膨胀。此时该向秋天的花草树木学习自然的智慧。果实在秋天成熟落地了,叶子开始雕零。从繁荣、绚丽的顶峰归于平淡;此时应适时的把自我意识缩小,开始潜藏收缩。从有我逐渐进入无我。如同冬天到了,花草树木如果还一味地要保持鲜绿的叶子来炫耀自己,展现自己,则根部的水份及养份就会透过叶子被大自然蒸发,而消耗了根本的生命能量,到时就连命都没了。是故懂得适机调节,如同一切万物生灵在冬天适时的闭塞隐缩,承受各种煎熬,其实是在潜藏生机蕴酿泰元。当一元复始,春天的无限生机就随之自自然然地开展出来。当一位行者隐居山林或住禅堂精进参禅时,看似秋冬的隐缩闭塞,其实是在蕴酿着大死一番后,再苏苏过来大活一番。像一元复始的春天一样,连等待都不需要,它自自然然的就来到了。

佛法只要实践力行,真参实修,让心往内行深经历过,经历过,再经历过去体验自然的原貌。而不做二元对立的分别和造作,自性的佛性就显现了,就成佛了。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我们的心污染,有造作,有分别就变成众生,心只要呈现原貌那就是佛,没改变身心一丝一毫,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本来无一物就是指生死轮回与涅槃(轮涅),是一体两面。

 


{返回 法师法语格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10 达真堪布法语 365条
下一篇:法语珠玑(继兴法师)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十
 佛心慧语 自识篇(慧律法师)
 人生格言系列3:永别血腥和杀戮(索达吉堪布)
 人间菩提(海涛法师)
 人生格言系列6:漫步在绿色的星球上(索达吉堪布)
 做人处事的态度(星云法师)
 法雨清凉第001期
 净空法师法语(续编)
 慈悲(海涛法师)
 心灵语录 心灵篇(达观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代教育的妙药──禅修[栏目:禅林衲子心]
 烛光禅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42 天堂地狱一念间[栏目:本性法师]
 佛教对人生的看法[栏目:法舫法师]
 佛学的真面目·10:从生命的种类说起[栏目:妙泽居士]
 书赠海定[栏目:太虚法师]
 79 云门内外[栏目:石头路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