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之道讲记 a11 印度思想界浅说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19

“※印度思想界    浅说※ 

释尊的出现人间,有他的时节因缘,也就是印度当时的文化环境,有产生佛教的可能与需要。约从公元前十世纪起,学说林立,是印度思想界最活泼的时代。当时有两大思想系统: 一、婆罗门教与奥义书哲学系统 二、六师外道之系统。而佛陀的思想,是止扬这二大流,另形成了「无我」「缘起」正观的第三系统。”

佛陀出世时期的印度,有两大思想系统:第一是婆罗门,后来发展为奥义书哲学,这是婆罗门的演变;第二是新兴的宗教,即六师外道,从前他们受着婆罗门控制,后来婆罗门教逐渐失去了控制力,新的学说就起来反抗婆罗门的思想,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六师外道,他们新成立了沙门集团,过着自由修行的日子。在这时,佛陀的思想应运而生,当时社会的主流,就是这三个系统。

“当时的宗教家,包括正统婆罗门及所谓的「沙门」。沙门本为婆罗门教所规定的,再生族晚年过着林栖与隐遁期的名称。由于印度东方不受婆罗门教的限定,不问阶级、老少都可以游行乞食,从事宗教生活,故形成很多沙门团,其中著名的有六师。”

婆罗门教有种族和阶级的观念:婆罗门排在第一位,剎帝利第二,商人第三;而首陀罗(奴隶阶级)死了就不再生了。所谓再生族,就是死了可以回到梵天去而再生,而首陀罗的奴隶阶级是一生族,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可以再生了。婆罗门教对再生族有规定,五十岁以前过家庭生活。超过五十岁以后,就是林栖与隐遁期,要求用功修行,先到森林里去隐遁,过着山林的生活,然后托钵乞食。后来婆罗门教失去了控制力,不管老少、阶级都可以托钵乞食,而形成了很多的沙门团。“沙门”一词本指婆罗门教的隐栖人,后来所有的(包括佛教)出家人都叫沙门了。

印度东方形成很多沙门团,其中著名的就有六师(即出名而具代表性的集团),当时还有很多所谓的大师,只要认为自己已经证悟,是大师了,别人就会来亲近他。他们很注重禅定,如果一个人能展现出那种定力,人家就会认为这个人了不得,是有体证的大师。现在印度有很多叫“巴巴”的,就是尊者或大师的意思。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a12 婆罗门教与奥义书哲学的特色
下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a10 无因邪因与正因
 莫以世俗眼观圣者
 解脱之道讲记 c10 六、正精进
 不正思惟故
 解脱之道讲记 b11 缘起的流转门
 解脱之道 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
 解脱之道讲记 b17 三法印的纵横无碍
 正觉与解脱
 解脱之道讲记 a23 十二因缘 第一项 无明
 方便与究竟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56经 产生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夫妇没法再相处,应否分开?[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普贤行愿品》略释(来定法师)[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人死一定会下地狱吗?[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栏目:静波法师]
 祸由自召[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略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基本内容(妙昌)[栏目:净土宗文集]
 寻找机会[栏目:心灵对话]
 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