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之道讲记 c6 二、正思惟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7

“二、正思惟

又称正志,是对正见所见的,作更深入的正确思惟。”

听闻到正法,还要透过如理的思惟消化,我讲的如何会变成你的?那就要思惟消化,真的明白了然于胸,在生活中试试看果然如此时,那就变成你的了。在生命中试试看,好好如理思惟,是否真的无常无我无生?听了很多法能否融贯,这都要透过正思惟。

“从理智方面说,这是思慧──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达到更深的悟解。”

由外在的闻法而来的叫闻慧;正思惟就是思慧。有时我会对学员说:你们不要为了应付师父讲课而听,觉得受了菩萨戒,不去听法就是犯戒,不得已来听一听。或是听说这个师父讲得不错,我们去听听考考看,是否如此?这样你们会得到什么呢?听闻正法,把握到重点,回去后一定要很深细的去思惟。我常讲,如果你今天听完回去后,六天的忙碌又把法义忘掉了,根本就不透过思惟消化融入自己的知见生命中,那作用是有限的。一定要透过我们内在更深的体会思惟,还要更深密的去思考,才能消化融贯理解,才能了然于胸,在生命中才会产生作用。为什么一星期只上一天课?其它六天是留给你们思惟体会的,慢慢去了解深度,在生活中试试看。今天讲的,明天回去可以用用看,六天就是体会的机会,体会越深,下一堂课就越听得懂。所以正思惟一定要的,不要说我今天听了,回去就忘了,根本就不管了,那你听了一百次也不见得有很深的功用。你们回去还要下功夫的,不是为师父用功,是你的事啊,因为你将来生命中要达到真正的解脱受用,你的内在就要有那个功能,不透过这样的用功,怎么会达到那个境界?所以不是为师父修行,不是为佛陀修行,是你的事呀,我只是像老婆婆心切,像妈妈叮咛再叮咛,一再一再地这样讲!

“从情意方面说,是经思考而立意去实现。思慧不仅是内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实现的行为,使自己的三业合理,与正见相应。有正见的,一定成就正信;有正信的,一定有要求实现的意向。所以,从正见而来的正思,是引发了向解脱的真实欲求。因此,古译正思惟作「正志」或「正欲」。”

正思惟是思慧,但有一个重点,是经过内心的思考而发为一种意志力。我们要去实现这一种意志的决定性也是在正思惟中建立的,所以又叫正志,意思是透过正思惟而产生正确的意志去实践。

建立了正见后,我们的信心就坚固了,知道这个法的可贵,内心是很安定肯定的。有了这样的信念,一定会产生想去体证的意向,这一种过程会强化迈向解脱的欲愿,所以古人又译作正志或正欲。

“从无常的正见中,引发正思,就「向于厌」。”

明白了无常的内涵,再经过思惟消化,更肯定了生命要迈向解脱的需求,此即向于厌。“厌”就是厌离,厌离对人间的贪欲执着,厌离生死不断的轮回,所以会想迈向解脱。

“众生对自我及世界是恋着的;正思的向于厌,就是看到一切是无常是苦,而对于名利、权势、恩怨等放得下。这是从深信因果中来的,”

众生一向对身心和外在的世界(即我与我所)很执着贪恋,如果能长命千万岁,那是绝对不会想离开这个人间的,越久越好。但是向于厌就不一样了,因看到人间一切是无常苦迫的,知道它的非实性,带来的只是贪欲执着、痛苦烦恼,对这样的苦迫我们怎么还要呢?所以对这些让我们染着的世间万法,尤其是名利权势及恩恩怨怨,自然就不执着,慢慢看淡看破而放下了。这是从深信因果中来的,因为看到了缘起因果的必然性,明白有生必有灭,对于这些生灭之法越染着必然越苦,所以才能放得下。

“所以厌于世俗,却勇于为善、勇于求真,而不像一般颓废的灰色人生观,什么也懒得做,”

这个很重要。是了解因果生灭的必然性而厌离世俗,不是变成颓废消极的。而且正因为知道因果的关系,要解脱涅槃,就必须具备解脱涅槃的原因条件,首先就要厌离人间的贪欲(不是厌离一切万法),更积极建立解脱的因缘,怎么会颓废消极呢?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然会厌离染着贪爱,而勇于建立具足解脱涅槃的条件。不发心离开染着,也不建立解脱的条件因缘,你怎么可能完成?这一生不完成,来生必然会相续,怎敢懈怠?所以真正懂得缘起而厌离人间万法的人不是消极的,反而更积极地为自己的解脱制造因缘而铺路。菩萨的六度其中之一是布施,需要外财(钱)、内财(体力)及智能。如果没有具备这些,如何去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要具备这些条件就要下功夫精进,要很积极的去用心具备这些资粮。一些人听了这个法后误解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就消极了。其实有正见的人消极于名利贪爱,而积极从事建立菩萨道的资粮,否则无法解脱成为菩萨,哪里谈得上会消极颓废!深信因果就不会消极颓废:厌于世俗人间的贪欲,是对治众生对贪欲的执着;勇于为善求真,修习戒定慧,是为解脱从事菩萨道而具备资粮。这个很重要,大家要有信心。

“从无我的正思中,「向于离欲」。于五欲及性欲,能不致染着。如听到美妙的歌声,听来悦耳,但是像秋风过耳,不曾动情,歌声终了,也不再忆恋。又如手足在空中运动,毫无碍着。”

活在人间,我们的六根不可能不起作用,只是不再被人间的一切欲望染着而已。即使听见悦耳动听的歌声,也知道很好听,但是没关系,只是不要执着,声音过去就过去了,好像春风吹过来刹那就过去了一样。你不能因为春风吹来舒服会染着而叫春风不要吹,只要了解春风“吹来即过,了无所得”的本质,那就不会染着了。明白这点,音乐或美丽的一切色法也都不会障碍你了。因知道万法的缘起无常无自性而不染着。这才叫离欲即离贪欲染着,而不是把万法都消灭或厌弃。

比喻身心在虚空中活动没有障碍,因虚空是无碍的。在万法中也是一样,如果不贪爱颠倒执着,万法是无咎而没有障碍的,一切法本来就是涅槃清净,只是我们自己起了贪欲才染着。明白了,就知道自己该厌离的不是万法而是贪染执着。

“从涅槃寂静的正思中,「向于灭」。心向涅槃而行道,一切以此为目标。这三者,表示了内心从世间而向解脱,也就是真正的出离心。”

我们这一生到报尽为止只有一个目标——向解脱涅槃迈进!碰到外在的一切境界,时时刻刻都与正见相应,在经验中去体会如何离贪欲而迈向解脱涅槃。故向于涅槃解脱道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出离心即是要迈向解脱涅槃的大方向,不可在人间欲望中染着而不可自拔。

“正见可说是从闻(或从佛及佛弟子闻,或从经典闻)而来的慧学──闻慧;正思惟是从慎思明辨而来的慧学──思慧。”

学习正见有三种方法:一、有机会听佛陀亲口说法,那最好;二、佛不在了,从佛弟子们来听闻;三、从留传下来的经典闻法。

儒家也懂慎思明辨,无论是听闻法师或弟子说法,或是经论上的,我们都要明辨是非:究竟的要知道它是究竟;相似不了义的,要知道它是相似不了义。这样分别慎思后才不会随波逐流,经过慎思明辨就叫思慧,都属于正思惟的范围。

“大智度论说:「思惟筹量,发动正见,令得力,是名正思」。可见,正思惟实是「知」与「行」的桥梁,换言之,从知而行的关键在于正思惟。”
    大智度论是这样来解释正思惟的:透过思惟,而从内心里去度量,然后发动正见,慢慢产生精进力,这叫正思即正思惟。

正思惟是知与行的桥梁,是从知而行的关键。听法只是观念知识上的了解,随后而行的是实践即落实到证悟。透过明辨慎思,如理消化,理解贯穿,然后发起身心的欲望正念即正欲,发动为精进力来实践,正思惟即此过程间的桥梁。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c7 三、正语
下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c5 一、正见
 解脱之道讲记 c11 七、正念
 解脱之道讲记 b1 十二因缘 第三项 识
 念念相应念念佛
 尊者优波先那记事
 解脱之道讲记 c15 慧之观境
 解脱之道讲记 b25 灭谛 三 解脱的重点
 解脱之道讲记 b8 十二因缘 第十项 有
 解脱之道讲记 b31 从生死说起 二 报由业感 业从惑起
 富楼那尊者记事
 解脱之道讲记 a14 一般思想界与六师外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果想解脱的话《显密前行与正行修行心要》颂词要解 因果不虚[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七[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第二次研究会[栏目:太虚法师]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本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试谈对大乘瑜伽止观的认识及体会——《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释善白)[栏目:其它法师]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二章 断欲绝证[栏目:苏行三博士]
 善者戒行 皈依戒[栏目:善者戒行]
 正好念佛[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恭座法语[栏目:守培法师]
 如何正思维以入佛智慧——兼谈器官移植[栏目:圆觉之友·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