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供养一袋米和一百块钱,发心一样,不要刻意再执著在金钱上,是吗?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79

问题三、

第三个问题:出家为僧,本来就是吃十方供养,持戒正念正行,自然受人尊敬,也自然有人供养。供养一袋米和一百块钱,我个人感觉意义是一样的,最起码所发的心是一样的,不要刻意再执著在金钱上,是不是这样呢?

僧人啊,出家为僧,吃十方的供养。他所谓的“吃十方供养”,就是用自己的修行来换取供养。因为他要作为一个清净的福田僧,否则的话就欠了,就欠帐了。

如果是一个清净福田僧,他必然不会摸金钱,对金钱必然是远离的,这才能存在持戒正念正行,而受人尊重。如果要摸了金钱就没有意义了,而我们这个所谓的“清净福田僧”是否还能成立,就是一个疑问了。

佛不讲吗:“手捉金钱非我弟子”,既不是佛的弟子,怎么样给人种福田呢?一袋米和一百块钱的供养并不一样。虽然现在的生活用钱可以买到米,但有时候没有钱也可以买到米。它并不是以米代替了货币,而是通过买米以后,来供养吃用。在这方面,以这种方式和直接供养金钱意义就不一样了。

首先是佛早就告诉了:不允许僧人摸金钱。法王已经有了命令,我们必须要遵守。而且钱的害处,比米要大得多得多。供养米可以得到清净,而钱对僧人来讲它有破坏作用。所以说,这个钱僧人是不能摸的。

 “不要刻意执著在金钱上”,不是刻意执著,因为“持戒不是执著,执著不是持戒”。如果把持戒看成是执著,那就是错误的。发心是不是一样?有的发心确实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好心必须办出好的结果。有人想往北京走,这是好心,但是你要南辕北辙的话,虽然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可能得到的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所以我们发心固然很好,但是同时还要考虑护持僧团这一方面。所以说这个问题,大家应该明白,我们护持僧人的不捉持金钱戒才是最重要的。

佛教的第二次结集时,你看看七百罗汉同时做出一个明确的判决:手捉金钱不是佛法。它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个已经是没有疑问的,所以大家对这个必须要清楚。有人在反复强调这个东西,无非是对金钱放不下。为什么对金钱放不下?他以为有了金钱能更方便,他不知道有很多方便,是没有金钱以后产生的,才是真正的方便,有了金钱反而不方便。

比如说,你兜里揣着金钱,跟人谈话期间至少得防备别人对你有想法,是吧?是不是要你兜里的钱,或是想跟你借钱,或者准备要偷你的钱,或是你也想要别人的钱,所以心里就不清净了。如果不摸金钱,你给都不要,你有钱没钱和我没有关系,互相谈话之间就特别的清净,能够说说心里话,互相交流的语言也比较直接。

等出外办事那就更自在了。因为没有金钱,你走到哪,人家也不会找你麻烦,最起码小偷不找你麻烦。看你穿得这么破,又没有钱,小偷早走了,还怕你跟他要饭吃,是吧?他躲你远远的,要饭的他也不找你,谁都不找你。另外你睡觉也用不着关门,走哪也不用防备左右的人,“这人是不是有什么目的啊?”脑子老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所以说就没有意思。本来活着就应该自在,是吧?何必叫一个金钱束缚住。

特别是现在的世界,战争这么多,他们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金钱。战争就是为了金钱才打起来的,所以说金钱是万恶之源。有了金钱就有了罪恶,金钱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应该清楚。

所以说居士发心供养一袋米,是他做布施,是护持三宝。如果给一百块钱,这样的话,虽然他的发心是对的,但是这种布施的方式,失去了护持三宝的作用。不应该直接供养僧人金钱,他可以托付哪个居士去买一袋米,或是买两块砖作为布施,这是他的责任,是不?这样的话,僧人又解决戒律的问题,居士也解决一个供养的问题,这都很好的。所以说应该远离金钱。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些僧人不持金钱戒,却非要用持金钱戒的标准去要求,好像不太合适吧?
下一篇:为什么经书常说金银、琉璃七宝供养呢?僧人持不捉金钱戒是不错的,但在家人以净财供养也没有什么不可啊?
 因为我生病,找大仙看,结果叫我供仙堂。因我那时没有学佛,不懂,现在请师..
 有人说末法时代以净宗为主,现在末法时代,净宗和禅宗有什么区别?..
 在家居士如何帮助不幸福的亲人解除病苦,度进佛门?
 种子识是不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怎样能把佛号种在种子识里?
 我的儿媳妇她信外道,把太上老君供在我房中,我每天做课拜佛时,用不用给太..
 受菩萨戒二年,因不认识字,我不能诵戒,听别人说每月初一、十五需要念戒,..
 我想在晚上和早上都诵楞严咒、十小咒、《弥陀经》可以否?
 来庙吃斋饭,如不交钱,我们心里如何安?
 做事有挂碍,怕造业,怎么样修行才能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
 有人说,修净土念佛人不需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心经》等。会影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梦参老法师为忻州居士们开示[栏目:梦参法师]
 皈依三宝表图略解(净天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栏目:徐文明教授]
 新终南捷径[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及时修正成见[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森林里的一棵树 序言 A Tree in a Forest - Introduction[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禅宗面面观[栏目:白云禅师]
 放下身段修持佛法[栏目:传喜法师]
 闭目念佛看到阿弥陀佛的文字是否如法[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相应17经 无信者合流经[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