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返回 妙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9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释】第十七章显出无明是没有体性的,所以一灭就灭。

我们反复地强调这个无明没有体性,这是我们在理解佛法上的一个关键的问题。佛法整个区别于外道的就在这,外道认为无明是有体性的。包括我们学佛的,有很多人在这里就犯了一个错误,他的思惟是:无明是有体性的,所以有的最后就堕落下去。外道为什么执著?他就执著于它有体性,不知道世间法是一种幻觉。

【释】你若见道,无明就会灭了。所以佛说,“夫见道者”:见道的人。“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好像有一个人拿着一把火炬,到黑暗的房子里面。“其冥即灭”:这黑暗即刻就没有了。“而明独存”:而光明就存在了。因为你有了火炬,火炬就是人的智慧,言其你有智慧就能破无明。

修道也这样,不管你是千年的黑暗还是万年的黑暗,只要这里面点起一把亮,黑暗还在不在?黑暗就没有了。所以说一灯能除千年暗,就是这个意思。你不能说:“我这个暗,暗了一千年了,暗了几万年了,你得拿几万年的灯来除。”只要是有了光明,暗就没有了,暗它是没有实体的。要是没有暗了是什么?就是明,没有暗就是明。不是暗去了我再请出个明来,暗去了就是明。有了智慧就能破无明,没有智慧破不了无明。无明啊,那是无始劫的无明,那是很沉重的,但是架不住一点的光明,有一点光明它就要破的。

【释】无明就是黑暗的房子,你若有了智慧,黑暗的房子也会变成光明的,所以说“而明独存”。

“学道见谛”:你学道能见到真谛之理。“无明即灭”:那你的无明即刻就没有了。“而明常存矣”:而无明一灭,智慧就会常常的存在了。

这个“谛”就是四谛的“谛”,它也是真谛,也叫真理,也叫我们的自性,也叫佛、大圆镜智等等,因为佛有一万个名字呢。

“无明即灭”,我们那就自在了,因为世界的一切万有都是无明的变化,你没有了无明,它就不能左右你了。贪欲心这些东西就灭掉了,它不再干扰你了。什么声、光,对你来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什么生和死,对你更没有意义了,因为它智慧是常存的。“而明常存”,谁讲一讲什么叫明常存?

弟子:无明没有了,这个明本来就存在,本体就是明。

弟子:不退转的意思。

谁还能说一说什么叫常存?

弟子:不生不灭是常存。

好,答得对。不生不灭为常存,答得比较准确。谁还能答一答?

弟子:活在自性中。

这是一种答法。还谁能答一答,什么叫常存?

什么叫常存?明要常存,只有常存才会真明,那就是没有常也没有明,没有常、没有明才能没有对待。因为明是对黑暗讲的,常是对不常讲的,没有对待了,达到什么程度呢?不生不灭,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常存就是没有常、没有明,所以就永远常存。

我们心里没有一个常和明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心永远是明的。我们平时就堕落,不是明就是暗,不是长就是短,老是在分别之中,所以说你永远不会明,你要是起心动念分别就有错误。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明常存”,也不要作常和明想。只要起心动念就是错,不起心动念就是常存。

我们现在就是为了得到这个,不断地追求这个道,追求这个明。你不知道,你放下了妄想和不正确的追求,正是这个,一念放下一念得。说:“我以后什么时候再去得。”你不知道,当下放下,当下就得。

明来暗就断了,因为明是我们的本体,它本来就是存在的,它不是来不来的问题,也不是常不常的问题,它本来就有的,是我们起了一种幻觉,认为它可能是长,可能是短,可能是明,可能是暗。我们无明就这一动,生起那么一丝妄想,所以就没了。你做常想它也不能见道,你做断想它更不能见道,做啥想它也不会见道。

只要是你不做这个常想,也不做明想,它就是见道。一切想都放下,这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常。我们的常不是世间那个常,你要是照文解义,三世佛喊冤,你把佛都给冤枉了。佛讲的这个常、这个明,是不生不灭那个常,是不生不灭那个明。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这个。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返回 妙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下一篇: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法法平等为念佛——二〇一一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外境善恶一念间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
 难行能行是真行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章 喜施获福
 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会上的开示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病苦是修道助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一节 能受有五[栏目:比丘资格的取得]
 漫说《长阿含》(卷八)~A 一、散陀那经[栏目:界定法师]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32.乐 品[栏目:第一卷]
 如果有人家庭不幸福,离婚断了这个恶缘,是否比忍气吞声高明呢?[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学佛法贵在实行[栏目:宣化上人]
 相应85-94经 寻求等经十则[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印光大师说故事 89、白鹅念佛 双双往生[栏目:灵岩故事]
 牛鼓偿罪——僧法爱[栏目:破戒果报故事]
 “家”之因缘果报[栏目:仁焕法师]
 可怕的嫉妒[栏目:看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