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面的路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5

前面的路
 
    对于常人来说,前面的路是不可知的,如站在一座桥上,前面是一片雾茫茫,后面也是一片雾茫茫(对过去生的经历已全然无知)。

    虽然如此,但佛陀在菩提树下体悟到了一切法的生灭离不开缘生缘灭的法则,也就是说我们的未来具有一定智慧的人是“可知”的。通过什么来“知”呢?那就是要体悟诸法的生灭原理,也就是诸法缘起论的原理。从现象而言,佛教的因果律(佛教依缘起论建立三世因果)更接近我们的认知,我们常说“要知过去事,现在受者是,要知未来事,现在作者是”。不过我们凡夫是不容易了知这种变化规律的,所以常常造作行为的时候是不知道后果是如何的,也因如此,才天不怕地不怕的往前冲,不知造下多大的罪业。而菩萨却与之相反,当动身发语的时候就能知道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所以往往在未生之前就能制止(用思心所造作来说,在审虑思产生之前就能了知)。

    那么,我们前面的路到底如何?答案是“现在造者是”。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行为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路)。每个人前面的路都是由自己创造的,所谓“自作自受”以及“共作共受”。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谈学习佛法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佛教的灵魂
 当今佛教的思考
 学习佛法的思路
 不拘文字 当求妙悟——《禅林宝训》读后感
 学有所用
 百丈《古清规》之辩析
 谈学习佛法
 论“大师”
 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
 早期丛林的修学生活形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修哪个仪轨好?[栏目: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57 善事太子入海求宝[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持戒的意义[栏目:永海法师]
 《心经》是诸经之心(王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栏目:仁焕法师]
 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家修炼[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何日君再来[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济群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8-69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掌中解脱 第十八天 修心七义之二[栏目:掌中解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