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学习佛法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9

谈学习佛法

    经常会听到一些道友或居士们在谈论佛法上的问题,那种对佛法的热情很让人感动。但从讨论的本身来看,我个人觉得有所欠缺,以下就谈谈个人的想法。

    首先对佛法的基本概念要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对所讨论内容的基本概念要先知道。比如讨论“色即是空”,第一步肯定要知道“色”为何物?“空”为何义?然后再讨论为什么说“色即是空”的原理,其他的法类也是如此。像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要想讨论佛陀为什么在《心经》中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无所得,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谛、十二因缘,还有“无所得”是何义?了解之后再来讨论为什么无所得,不然就无从讨论。

    第二点我觉得要厘清几个概念,就是语言文字与义理的关系,还有概念的认识与感觉(或者说感知)。首先来说语言文字与义理的关系,书本上的文字跟我们平常的讲说只是一种符号,但这符号目的在于说明一种理论或者义理,两者是不同的,但又不能说完成没关系。符号为了帮助我们去透视背后的义理,佛陀说法也是如此,乃至为我们留下的三藏典籍也是如此,只是作为引导我们契入真理的符号而已。

    至於概念的认识与感觉,比如我们说“苦”,这是一种概念的说明或者是一种概念的认识。但一般来说,当我们说“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苦”,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在说“苦”的时候,只是一种概念的说明,并不是一种“感觉”。所以从概念的认识到感觉,这须要修行的经验,也是我们要转化的一种过程。

    有感觉了我们才会真正对佛法产生信心,如果我们长期以后的学习却都是没感觉的话,就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会慢慢懈怠下去,最后佛法对你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有也行,没有也可以。或者有些人干脆把他当做一种知识来了解,最后还是越学越没感觉。在佛法中我们常用的一个词“法喜充满”,其实这个词对学法者来说非常的重要,“法喜”说明佛法对你来说是真正受用了,真正纳入于你的内心了,这是有感觉的,有“法喜”的感觉你才会继续探求下去的动力。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次第
下一篇:前面的路
 佛教信仰之门
 当今佛教的思考
 莫于外缘求如意 当住道上安圆满——《禅林宝训》学后感
 论缘起的生命观——依三自性建立生命观
 当代寺院本位的反思
 宁静与明智
 学有所用
 创制《百丈清规》的因缘
 佛教的灵魂
 心灵之旅——朝拜九华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消业障[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原始佛教(三)原始佛教的教团生活(圣严法师)[栏目:原始佛教理论]
 给自己找个洒脱的理由[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珍惜人身精进修法[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一切的「善」,都是从〝自己〞做起[栏目:法藏法师]
 皈依僧,是皈依所有僧人吗?怎样才能如法依止?[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道信禅师的禅学思想(湛如)[栏目:禅宗文集]
 忍的升华[栏目:日常的佛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