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佛法
经常会听到一些道友或居士们在谈论佛法上的问题,那种对佛法的热情很让人感动。但从讨论的本身来看,我个人觉得有所欠缺,以下就谈谈个人的想法。
首先对佛法的基本概念要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对所讨论内容的基本概念要先知道。比如讨论“色即是空”,第一步肯定要知道“色”为何物?“空”为何义?然后再讨论为什么说“色即是空”的原理,其他的法类也是如此。像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要想讨论佛陀为什么在《心经》中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无所得,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谛、十二因缘,还有“无所得”是何义?了解之后再来讨论为什么无所得,不然就无从讨论。
第二点我觉得要厘清几个概念,就是语言文字与义理的关系,还有概念的认识与感觉(或者说感知)。首先来说语言文字与义理的关系,书本上的文字跟我们平常的讲说只是一种符号,但这符号目的在于说明一种理论或者义理,两者是不同的,但又不能说完成没关系。符号为了帮助我们去透视背后的义理,佛陀说法也是如此,乃至为我们留下的三藏典籍也是如此,只是作为引导我们契入真理的符号而已。
至於概念的认识与感觉,比如我们说“苦”,这是一种概念的说明或者是一种概念的认识。但一般来说,当我们说“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苦”,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在说“苦”的时候,只是一种概念的说明,并不是一种“感觉”。所以从概念的认识到感觉,这须要修行的经验,也是我们要转化的一种过程。
有感觉了我们才会真正对佛法产生信心,如果我们长期以后的学习却都是没感觉的话,就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会慢慢懈怠下去,最后佛法对你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有也行,没有也可以。或者有些人干脆把他当做一种知识来了解,最后还是越学越没感觉。在佛法中我们常用的一个词“法喜充满”,其实这个词对学法者来说非常的重要,“法喜”说明佛法对你来说是真正受用了,真正纳入于你的内心了,这是有感觉的,有“法喜”的感觉你才会继续探求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