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学习佛法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7

谈学习佛法

    经常会听到一些道友或居士们在谈论佛法上的问题,那种对佛法的热情很让人感动。但从讨论的本身来看,我个人觉得有所欠缺,以下就谈谈个人的想法。

    首先对佛法的基本概念要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对所讨论内容的基本概念要先知道。比如讨论“色即是空”,第一步肯定要知道“色”为何物?“空”为何义?然后再讨论为什么说“色即是空”的原理,其他的法类也是如此。像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要想讨论佛陀为什么在《心经》中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无所得,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谛、十二因缘,还有“无所得”是何义?了解之后再来讨论为什么无所得,不然就无从讨论。

    第二点我觉得要厘清几个概念,就是语言文字与义理的关系,还有概念的认识与感觉(或者说感知)。首先来说语言文字与义理的关系,书本上的文字跟我们平常的讲说只是一种符号,但这符号目的在于说明一种理论或者义理,两者是不同的,但又不能说完成没关系。符号为了帮助我们去透视背后的义理,佛陀说法也是如此,乃至为我们留下的三藏典籍也是如此,只是作为引导我们契入真理的符号而已。

    至於概念的认识与感觉,比如我们说“苦”,这是一种概念的说明或者是一种概念的认识。但一般来说,当我们说“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苦”,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在说“苦”的时候,只是一种概念的说明,并不是一种“感觉”。所以从概念的认识到感觉,这须要修行的经验,也是我们要转化的一种过程。

    有感觉了我们才会真正对佛法产生信心,如果我们长期以后的学习却都是没感觉的话,就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会慢慢懈怠下去,最后佛法对你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有也行,没有也可以。或者有些人干脆把他当做一种知识来了解,最后还是越学越没感觉。在佛法中我们常用的一个词“法喜充满”,其实这个词对学法者来说非常的重要,“法喜”说明佛法对你来说是真正受用了,真正纳入于你的内心了,这是有感觉的,有“法喜”的感觉你才会继续探求下去的动力。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次第
下一篇:前面的路
 学习佛法的思路
 纪念传清法师
 认识佛法的佛法
 禅宗寺院管理在当代语境下的诠释
 修行次第
 佛教信仰之门
 论缘起的生命观——依三自性建立生命观
 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
 丛林清规之开创者
 创制《百丈清规》的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寻无暇甘露·修而悟的颇哇“贾初玛”法门[栏目:昆丘嘉真堪布]
 四四四 康哈提帕耶那道士本生谭[栏目:第十篇]
 不离自性[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小事一桩何必生气[栏目:佛网文摘]
 器论[栏目:达照法师随笔]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一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生活随笔[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长辈都不断逼我结婚,面对长辈以及我内心的挣扎,有时候很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怎样正确看待少林寺?[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