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传戒”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0

什么是“传戒”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佛教大、小乘的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和菩萨戒五种。比丘、比丘尼戒,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即一定僧数(中国十人、边地五人)、一定范围(结界立标)、一定程序(白四羯磨,即会议式),才能授受,故称为受具足戒,略称受具。

古代传戒唯属律宗寺院之事,近世禅寺、教寺亦相率开坛传戒。有些不定期传戒的寺院,常于数月前分寄“报单”,实贴各寺山门,使远近周知。

一般备戒之法都是连受三坛。凡新戒入寺求戒须交一定戒金,以充戒堂灯烛香花、戒牒、同戒录等费用。登记后男女新戒分别编入戒堂。以三人为一组(叫做“一坛”),次第编号,登坛受比丘戒时,即依此序而行;初坛沙弥戒和三坛菩萨戒,皆另集体授受。每传一坛戒法,事先都要经过隆重演习,称为演仪,然后正式传戒。据《传戒正范》所载:初坛授沙弥戒前请戒忏悔仪,有净堂集众法、通启二师法、请戒开导法、验衣钵法、露罪忏悔法、呈罪称量法等。二坛授比丘戒前请戒忏悔仪,有明习仪法、请戒开导法、通白二师法、教衣钵法、审戒忏悔法等。三坛授菩萨戒前请戒忏悔法,有通白二师法、请戒开导法、开示苦行法等。

初坛传戒仪式,于法堂或其他适当场所举行。至时鸣钟集众,待新戒齐集法堂,引礼作白教新戒请师开示。传戒和尚即为开导受十戒意义,并行三归羯磨。次为说沙弥十戒戒相(沙弥尼同),一一问以尽形寿能持否?众答“依教奉行”,初坛告毕。

二坛传戒仪式,在戒坛举行。即为比丘、比丘尼授具足戒。受戒之时,鸣钟集新戒于法堂,迎请戒师入戒坛。十师入坛拈香礼佛毕,绕登坛上就座。传戒和尚依律命羯磨师作单白羯磨,差教授师下坛与诸沙弥询问遮难。教授师对新戒先说衣钵名相,随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新戒答“有”,即向师白受衣法,再口诵偈咒,身着袈裟。然后教授师次第询问十三重难,及十六轻遮;新戒必须一一肯定回答。这是在受戒前实施审查受具者是否犯有众罪以决定允许加入僧团的遗制。这时问的遮难,在戒律程序上为预审,坛上正式受戒时,据此一一重问。

问毕,传戒和尚即开导明授戒体法。次依白四羯磨(三读表决法)仪式,为诸沙弥授比丘戒。受具足戒已,传戒和尚又举四重禁即淫、杀、盗、妄四重戒或四不应作事,说明任犯一禁即失去比丘资格。比丘本(依用《四分律》)有二五○条戒相,比丘尼有三四八条戒相,俱以四重戒为根本,故戒坛上只宣四重戒,其余枝叶戒相,命受具者下坛后学习。

三坛传戒仪式,一般多就佛殿举行(若新戒多,丹墀中亦可)。正中敷一高座,供本师释迦牟尼佛位,左上高座供尊证师十方诸佛,羯磨师文殊菩萨,教授师弥勒菩萨及同学等侣十方菩萨位。右上高座候所请菩萨戒法师。受戒之日,鸣钟集新戒于佛殿,请师入坛仪式与二坛略同。以前一般在受菩萨戒之前,和尚为已受比丘、比丘尼戒者开示之后,即令每人燃香于顶,或九炷(菩萨优婆塞、优婆夷),或三炷(菩萨沙弥),或十二炷(菩萨比丘),谓之烧香疤(编按:台湾之在家众,多燃于臂而不燃于顶)。烧香于顶之起源,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释志德主天禧寺,每与七众授戒燃香于顶,指为终身誓。此为中国汉族佛徒烧香疤之始(见谈玄《中国和尚受戒烧香疤考证》)。但燃顶之法为羯磨所无。

大众齐集,菩萨戒师即开导三聚净戒,即菩萨戒法: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次起座拈香作梵,二阿阇黎同音,教受戒者奉请释迦如来为得戒和尚,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黎,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黎,十方一切如来为尊证。继之教以忏悔三世罪业及发十四大愿。最后依《梵网经》宣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若授在家菩萨,六重二十八轻)戒相,授受问答方式与受比丘戒时略同。仪式完毕,戒师作礼下座,新戒归堂,三坛完毕。

戒期完毕,由传戒寺院发给“戒牒”及“同戒录”。从前宋代僧尼出家时领取度牒(出家僧籍证明书),受戒时领取戒牒(受戒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都由政府颁发。传戒寺院只发一种“六念”。受戒时须呈验度牒,才能受戒(《庆元条法事类》卷五十道释令)。

到了明·洪武、永乐间(1368~1424)三次下令,许僧俗受戒之人,抄白牒文随身执照,凡遇关津把隘之处,验实放行(见明·如馨《经律戒相菩萨轨仪》)。戒牒的作用遂成为僧尼旅行的护照。清初废止度牒,僧尼出家漫无限制,各地亦传戒频繁,而戒牒改由传戒寺院发给,其内容和形式遂极不一致了。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浅谈持戒的意义(德戒)
下一篇:“时食”与“非时食”的判定
 持戒的方法 节录
 东晋汉僧戒律学探微(屈大成)
 戒律生活与日常生活
 结夏安居及律学的现代意义(释果悦)
 佛教戒律——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哈斯朝鲁、戴斯琴)
 佛教戒律是人类道德作出的新解释(普性法师)
 《梵网经》菩萨戒与《优婆塞戒经》大乘戒比较(上)
 戒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张爱荣)
 佛教的命脉——戒律(可正)
 戒律的核心思想及其作用(智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八、献给仰光的侨胞们[栏目:慈航法师]
 无量寿经 第十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什么是四魔?古萨里修法中是怎样断除四魔的?[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慈悲观 四无量心[栏目:四无量心]
 相应1经 已出离者经[栏目:相应部 8.婆耆沙相应]
 禅门语录[栏目:星云法师]
 论开悟 第十二讲 禅宗的开悟(三)[栏目:贾题韬居士]
 法见 简介[栏目:向智尊者]
 玄奘大师年表[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见贤思齐英勇士[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