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身口意三业显功夫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87

身口意三业显功夫

我们的修行是否有所成就?那就要看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在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我们是不是能够所行皆是十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三业(身、口、意)勤为佛事,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了?我们的胡作非为还有多少?是不是把胡作非为改成做礼敬诸佛、广修供养、请转(佛)法(之)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等佛事了;我们的胡说八道还有多少?是不是把胡说八道改成称赞如来、忏悔业障等等佛事了;我们的胡思乱想还有多少?是不是把胡思乱想改成随喜功德、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等佛事了。换句话说就是净化我们的身、口、意,将他们由行恶净化为行善。去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使自己的觉悟慢慢达到究竟,直到成佛。

要了生脱死实现觉悟,必须心空荡荡的,一切不住。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们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着,潇洒自在的,才是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恼依旧,纵然五通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着。真正潇洒自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如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着,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十到来,也自然不着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了。

这时候再来看看《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说的:‘初学坐禅时,于一静处,直观身心、四大五阴、眼耳鼻舌身意及贪嗔痴,若善若恶,若怨若亲,若凡若圣,及至一切诸法,应当观察:从本以来空寂,不生不灭,平等无二;从本以来无所有,究竟寂灭;从本以来清净解脱。不问昼夜,行住坐卧,常作此观,即知自身犹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空谷响。若言是有,处处求之不可见;若言是无,了了恒在眼前。诸佛法身皆亦如是。即知自身从无量劫已来毕竟未曾生;从今已去,亦毕竟无人死。若能常作如是观者,即是真实忏悔。千劫万劫,极重恶业,即自消灭;唯除疑惑不能生信,此人不能悟入。若生信,依此行者,无不得入,无生正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好惨!忙了半天那有什么生死要了!一切不过是自己的贪、嗔、痴带动身、口、意造业然后自作自受。明白了佛菩萨祖师的教诲后我们就会自由自在地守戒、就会一心不乱地入定、就会用自己的智慧随心所欲地大做佛事,真正做到三业勤为佛事,四仪皆是道场。

通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当你对佛教有所了解,这时你再去看看《永嘉大师证道歌》或其它的经典、文集等书籍的时候就会发现,佛教真是太不可思意了。就会乐此不彼,也就是佛教里说的游戏神通自在了。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定慧学有门入
下一篇:永嘉大师说境界
 欲速则不达
 八风烦恼具体说
 断除烦恼因素质
 如何忏悔业障? 六 忏悔的方法
 再打禅七
 怨亲债主
 本源自性天真佛
 如何忏悔业障? 八 功德及回向
 悠游静坐白云洞
 如何忏悔业障? 七 忏悔中的障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增支部1集7经[栏目:增支部1集]
 缴费[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五节 唯识与能所[栏目:成观法师]
 揭秘:“潜意识”有超潜能吗?[栏目:高月明居士]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九讲[栏目:学诚法师]
 如何理解在修法之中体现窍决[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发觉「呼」、「吸」也是一种对立,这是什么状况?可以继续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二节 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三讲[栏目:大安法师]
 有这口气在,就要弘扬佛法[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