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食物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65

佛教的食物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们吃的食物,这样理解是很狭窄的。“食”不光包括我们吃的东西,还包含有精神的“食”粮,这些“食”物共同滋养了我们生命。《阿含经》里是这样对“食”物定义: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九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人间四食由翻译的不同也叫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段食是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只有我们欲界的众生有,其它二界的众生没有;触食是我们对食物的外表接触得到的感受,这是通三界的;思食是我们对食物的期望结果而产生的感受,也是通三界的;识食是我们对食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感受,同样也通三界。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说法。

在《识论》里面有很详细的解释。《识论》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为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时色无用故。二者触食。触境为相。为有漏触才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此触虽与诸识相应。属六识者食义偏胜。触粗显境。摄受喜乐。及顺益舍。资养胜故。三者意思食。希望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偏胜。意识于境希望胜故。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故名为食。

出世间的食有五种,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我们每天念供的时候就有念到“禅悦为食”,这是我们出世间的第一种法食。我们常常念四宏誓愿,这就是我们的通愿,所以“愿”是我们的第二法食。我们念念希望成佛度众生,这个“念”的力量是我们第三种法食。八种解脱能让我们走上究竟成佛之路,所以是我们出世间的第四种法食。随喜各种的利益,是我们最后一种法食。

《阿含经》里还有说:世尊告阿那律曰。一切诸法。由食而住。在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无放逸为食。《维摩经》里面维摩诘居士对迦叶的对话也说:“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斯皆是破五阴法。成涅槃食。”

一切众生由食而存,无食则死。而食则包括了世间、出世间九种之多。不管是法食还是色食都在滋养我们。我们应知食处、应明食用。努力舍去世间的四食,营办出世间的五食。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拜十方
下一篇:途中即家舍
 菊花未谢梅花开
 广修供养
 在家自受八关斋戒
 “觉的能力”被迷惑
 怨亲债主
 如何忏悔业障? 七 忏悔中的障碍
 心定菜根香
 如何忏悔业障? 四 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烦恼来自无智慧
 简易忏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人生观[栏目:于凌波居士]
 七十二、佛给了我光明[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玄奘精神 第45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2)[栏目:玄奘精神]
 朋友患精神分裂症,如何帮助她?[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04-119跨越生与死的门槛[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宗教的和谐作用[栏目:雪漠]
 供佛斋天净化身心 感恩祈福和谐社会(供天的意义)[栏目:宽运法师]
 临终开示在什么时候?该怎么开示?[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集量论》略解 四[栏目:因明学讲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1[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