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真修功德 常行普敬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60
真修功德 常行普敬
 
    【经文】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真正要“修功德”、见法身,心就不能够轻视任何东西。普贤十大愿王前面两个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礼敬诸佛”,不只是礼敬已经成佛的佛,还包括礼敬一切具备佛性的众生,普敬而没有差别。
    “心常轻人”,一个人心里常常轻忽他人,轻忽外在的一切,以为我有福报,以为我有财产,以为我有地位、权力,就可以随便乱用,轻视他人,这是不对的。
    “吾我不断”,这就是对自我的执取。《金刚经》里面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中的“我相”不断,“即自无功”。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自己把自性给染污了,因为没有体会到谦卑礼节,没有体验到自性能生万法又无染无滞,所以产生的是狂妄自大、常轻一切。常轻一切的结果就是:我以什么对待外在的缘,外在的缘就必然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这就好比我们做人,我对人轻估、瞧不起,尽管表面上礼节周全,人家也会一样瞧不起你。实际上众生的心都是全知全能的,所谓的差异在哪里呢?“法则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或迟或疾,悟出来都是一样的。如果轻慢人,结果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自己“吾我自大”、骄傲自大,以为别人不知道,实际上别人是完全清楚的。“吾我自大,常轻一切”,就离开了真实的功德。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念念无间”,这就是用功的具体的方法,不可以有一念的闪失。一念迷,佛是众生;一念觉,众生是佛。“念念无间”,“心行平直”。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不是向外去修,不是拿根尺子量别人有多高,不是拿杆秤去称别人有多重,不是拿着佛教的这些清规戒律去称量别人。如果人人都是“自修性”、“自修身”,那么宗派上哪个法高哪个法低的争论就不会有了。我们会真正明白一切法都是缘起之法,本自性空,没有高下之别,没有好坏之分,这样就不可能产生骄慢,就会真正懂得谦下、谦卑,并外形于礼。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
下一篇:三轮体空
 执相而求 谬以千里
 自性体空 而无动摇
 一切在身心中具足
 当下般若行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
 能含万法是大
 非常非断
 众生与佛 在迷悟间
 慈悲与智慧不二
 惠能闻神秀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解佛门仪轨的意义[栏目:惠空法师]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共中士道 思维苦谛[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为什么观想不出来?[栏目:达真堪布]
 活着就要动[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泰国出家记(下)[栏目:明法尊者]
 真实报恩者[栏目:禅林衲子心]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1、不随喜赞扬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如遇急难,想念佛求往生,应是平心静气照念,还是想佛快来接我?[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