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当下般若行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60
当下般若行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为什么“般若”不直接翻译成智慧呢?是因为当时翻译经典有五种情况不翻译,般若就是因含多义而不译。单纯以智慧还不足以解释“般若”,它还包含了超越智慧的其他层面,所以就不译。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这里六祖直接说:不是认知心的本体即见性就够了,而是教你如何去行。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也就是在此时此地,“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说得真是透彻。
    现在法国梅村的一行禅师,有一个偈子,我也经常唱给大家听:
    我已到了,已到家了,
    于佛土,我安住了,
    在此地,在此时……
    这就是当下。“一切处所,一切时中”,时间、空间全都包括了。由时间和空间而缘起的生命能认知的就是心念,“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所以“不行小道”,不执取身口两支上一些微细的见性。
    一上来就是告诉你:你每一个念头,“不愚”了,行就自然正了。
    所以,“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一个念头,我们失去觉照了,般若就没了;一念智慧生起了,般若就生起了。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大用
下一篇:聪明和般若
 五祖开东山法门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佛法与宗教的区别
 行由品第一
 无愿随缘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
 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
 心在法上 境随心转
 机教相扣
 释经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善人恶人都有佛性[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六节 元朝的佛教各宗派[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洛阳城西伽蓝记卷第四(杨炫之)[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闭关修学之前首先应知道如何修学[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五分法身[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生命如昙花[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栏目:净界法师]
 僧璨大师[栏目:正法眼藏]
 如果还有不应该[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大坏人,是等天惩罚呢,还是我出手惩恶扬善呢?[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