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道自然(通德)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0

禅道自然
通德

  昔日佛祖在灵鹫山为众说法时,不著言词,惟拈花示众。当时与会百万人天大众皆面面相觑,无法会意。唯有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应,面对佛祖破颜而笑。于是佛祖欣然开口: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的起源,以心传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倘若必须得以文字宋给禅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禅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悟道之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了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或者诚如现代禅门大德星云法师所概括的那样:禅是修行,禅也是生活。搬柴运水是禅:行住坐卧是禅:方便灵巧是禅:逆来顺受是禅。也或者说禅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一种智慧,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无关美与丑,无关是与不是。

  下面我们来看两则禅宗里的小故事:

  有一位老妇人出钱建造了一座寺舍,她发誓要为佛门造就有道高僧。经过精心挑选,一位幸运的和尚被请到寺里接受供养。老妇人让仆人送饭服侍,从不间断。那个和尚倒也耐得寂寞,除了朝观云霞,暮看溪流之外,整天就是坐在那里静静参禅。

  三年后,老妇人改派一位貌美如花的少女送饭侍候和尚。有一天,按照老妇人的吩咐,少女在给和尚送饭时,一把将他搂抱住了: “现在这个时候,你怎么样?”

  和尚毫无所动: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少女回来把经过情形报告老妇人,并赞赏和尚的深厚定力。不料老妇人跺脚叹息:“我二十年只供养了一个俗汉!”随后老妇人将那个和尚赶走了,紧接着,她又一把火晓掉了那座寺舍。

  另一则故事则说有一位老禅师收养着一个童子。这童子并不知佛门规矩,爬树捉蝉,整天游玩,和一般人家的孩子并无两样。就是见到老禅师,他也嬉皮无忌,有时还像孙儿似的摸着老禅师的光头撒娇。

  有个行脚僧来到寺里寄宿,住了几天,他对那童子的顽皮非常看不惯。有一天,在老禅师早上出门之后,他便将那童子叫住了,严词峻句,教以寺院的礼仪。

  小孩子家学东西就是快,到了晚上,老禅师刚从外面回来,这童子马上上前行礼问安。老禅师很惊讶: “谁教你的?”

  那童子回答: “堂中新宋的和尚。”

  老禅师找到行脚僧,冷冷问道: “上座挨家行脚,居心何在?”行脚僧一愣:老当家脸色很不好看,难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

  老禅师于是讲明原委: “我这童子养了两三年了,活泼可爱,谁让你以世俗之法教坏他?快收拾东西走人吧!”

  暮色苍茫,那行脚僧被赶出了寺院。

  两则故事的对比告诉了我们:禅是活的,禅不是死的。刻意的坚强、冷漠不是禅,发自内心的活泼自在才是禅。禅,不是死水一潭,真实的禅是有情感、有思想、充满生活的气息。

  禅也是方便的、善巧的,不是呆板的、墨守成规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有两个寺庙,其中一个寺庙的僧人如果去菜场买菜,一定要经过另一个寺庙。而每当此时,这个寺庙的僧人总是要出来与之“斗法”。

  一天早上,一个小和尚去菜场买菜,刚路过这个寺庙门前,就见该寺庙有个小和尚出来,拦住了去路。 “你到哪里去?”小和尚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买菜的小和尚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无话可说,败下阵来,只好回去请教自己的师父。师父面授心机,说: “明天继续问他,他如果还是这样回答,那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他一定就回答不出了!”

  第二天,这个小和尚早早地就等在寺庙门前,以为自己这次一定胜券在握了!一看见昨天那个买菜的小和尚提着菜篮走过来,就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 “你到哪里去?”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次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再次回去请教师父。

  师父这次有点不高兴地说: “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来了!”而且,师父进一步补充说, “如果下次他再随便编个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问他:如果没有水,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了!”

  听了师父这番话,小和尚高兴极了!他心里想,自己明天一定赢定了!看你还能变出什么花样!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又早早地就等在寺庙门前,一看见那个买菜的小和尚提着菜篮走过来,就又再次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 “你到哪里去?”

  “我到菜场去!”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一次无言以对。

  禅不主张人有执著之念,也没有绝对的是与不是,禅的本质无非是要使人获得心灵的自由,从种种造作和心理防卫机制中解脱出来,而问话的小和尚之所以次次落败源自于他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自由,只是一味地围着别人打转。

  禅是渡人过河的船,也是佛针对红尘众生的因病与药。

  一位禅师在讲禅,说: “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

  这时有个人出来反驳说: “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请问禅师:什么叫无明?无明是怎么产生的?”

  禅师说: “这么简单愚蠢的问题你也能提得出?”

  这人立刻恼怒起来,气冲冲地说: “你不回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侮辱我?”

  禅师笑了一下说: “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

  禅还提倡人们要活在当下。因为人生不可以重来,也不可以跳过,因此只有把握现在才有意义。而活在当下最主要的是要体味自然,有一颗平常心。

  曾经有一个僧人这样问香林澄远禅师什么是禅,禅师回答说: “早晨参拜,晚上请安。”

  又有一次,一位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你修行禅道是否用功?”大珠禅师回答说: “用功啊。”僧人又问: “那你又是如何用功的呢?”禅师说: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僧人又问: “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岂不是和你一样用功吗?”禅师说:“不一样的。”僧人很奇怪,又问: “又有什么不一样吗?”禅师回答说: “有些人该吃饭的时候不想吃,百般挑捡:有些人该睡觉的时候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一样。”

  六祖曾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其实就是让人们消除“分别心”。不要只看到风和幡,而应该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只看到风或幡的原因!所以,“凡者见二,智者了达!” 该你做的,你就去做,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这就是“平常心”!

  想想早晨参拜,晚上请安,吃饭、睡觉,这些都是僧侣们每天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些看起来如此简单的事情,究竟又有多少人能够安稳地做到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在吃饭、睡觉的时候,还在百般挑拣、千般计较。由于执迷太多,稍不如意,便耿耿于怀:略有不顺,就郁郁寡欢。丢却了平常之心,而且贪图的越多,烦恼也就跟着越多。如若我们的心能够放下挑捡和计较,去掉执着,虽终日吃饭睡觉,却不贪不厌,不任起颠倒妄想,其实当下就是参禅。

  昔日玉琳国师的师兄,终日睡觉,别人却以为他懒惰。其实他的睡与他人不同,于睡中无妄念颠倒,寂寂然,惺惺然。他的功夫其实超过玉琳。所以慧海禅师说: “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喜悦,无需向外追求快乐。当我们能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领会其独一无二的意义,就能从中享受禅悦。心无颠倒,禅就在当下,即在自心当中,只要反观自心,随时都可获得。也因此药山惟严禅师,仰望上苍,说道: “云在青天水在瓶”!赵州禅师,一转身,丢下一句话来: “吃茶去。”……

  很简单,诸位禅师是要告诉我们:禅,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原本如此,就是持有一颗平常心,安住于当下而活!行者若能做到念念不思过去,念念不想未来,亦念念无住于现在,即能于现前一念上,契会“拈花微笑”的意旨。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偈中的春天(释然)
下一篇:从禅诗中感受寺院的自然禅(蒋谱成)
 禅是什么?(圣严法师)
 如何参学善知识
 禅门三关浅说(宋智明)
 修心诀
 禅宗“悟”义索隐(袁经文)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文贤)
 十牛图颂(宋.廓庵师远)
 开悟的条件(圣严法师)
 雪窦重显禅师及其颂古禅风(法缘)
 坐禅的哲学(柳田圣山著 何燕生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419.珪庵祖玠侍者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栏目:界定法师]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3 难行道 1 大小二乘[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3 不杀生的利益之施无畏[栏目:宽见法师]
 用心体解 智慧涌泉[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我想这里把二元对立的美与不美破掉了,这种“既不是美也不是..[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为好战好斗者祈愿文[栏目:勉励·期许篇]
 恒河大手印释[栏目:贡噶仁波切]
 灌顶是什么[栏目:泽仁扎西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