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十忠告论》讲记(九)
达真堪布
{返回 三十忠告论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2

《三十忠告论》讲记(九)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虽然它的词句不是很多,但是内容非常殊胜,这些内容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们若是能够按照龙钦巴大士的这些教导,如理如法地修行,很快就能成就。这些偈诵主要是给我们这些在表面上很有修行,但实际上没有修行的人讲的。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
于谁相触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学佛就要跟佛学。佛、法、僧是三宝。我们皈依三宝的时候已经下过决心:从今以后,以佛陀为导师,以佛法为道路,以僧众为道友。那什么叫僧宝呢?小乘里讲,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才是僧宝。但是在大乘里讲,有修有证的人可以称为僧宝。我们学佛了,就是要将这些有修有证的人作为修道上的朋友,和他们打交道。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修行上的朋友;跟他们打交道,不是做其他的事情,而是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互相帮助。

为什么将僧宝做为道友呢?在没有登地、没有明心见性之前,道友、亲友都很重要,亲友在这里也是道友。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受周围人的影响,若是你不和有修有证的人交往,对自己的修行也有障碍。一般人的思想与行为都是造业的,若是和那样的人交往久了,自己也会变成那种人,所以道友很重要。修行上要互相帮助,不能有别的瓜葛,否则就不是道友了。道友就是善友,互相帮助修善,不能成为恶友。

皈依三宝的人应该只有善友、道友,没有其他的亲友。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希求解脱、希求佛果,若是老与那些人交往,会影响、染污自己的相续。所以我经常讲,金刚道友之间不能有其他的瓜葛,道友不能成为恶友!在这里讲的,不管是在何处,在村庄,在寺院还是在山上,除了道友,不能有其他的亲友。

不是谁都可以为道友的,有修有证的人才可以为道友。我们学佛人当中,也有光信不学,光造恶业的。跟这种人不能共处,要少交往。否则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影响自己的正念。有的人盲目地信佛、学佛,这种人根本不懂佛理。不知道什么叫佛法,也不知道什么叫修行,怎么学,怎么修啊?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讲,明理很重要。如果不明白佛理,不欢迎你到这里来。为什么呢?没有意义。这里是寂静处,是道场,是学佛修行的地方,不是谁都可以到这里来的。

我跟大家讲过,我注重质量,不注重数量。人少一些好,多了没有意义。若是不如理如法地修行,而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渠道,互相搞关系,那是造业。我不希望道场变成造业的地方,不希望道友变成恶友。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了,若是有能力的话,可以互相帮助,没有能力就不用了。没有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道友,只可以将僧作为道友。刚才我们说了,明心见性,有修有证,有正知正见的人可以做为道友,和这样的人交往是修行上的助缘。到这里来学佛的人,也不一定都可以成为道友。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里面什么也不缺。要老师有老师,要同学有同学,要方法有方法。我们讲的是导师、道路、道友。佛教讲“道”。“道”是什么?是让你通向解脱、通向圆满佛果的方法。不要别的,这里都有了。佛有了,法有了,修道上的朋友也有了。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成为道友的。然后就是修行上的交往,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但是很多人不懂佛理,自己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佛法里讲得很清楚,都是自找的,没办法,这也是一种因果。

以前不明白,现在明白了,以后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要盲目地接触别人。这样容易上当受骗,容易受到伤害,容易起烦恼。刚开始很好,互相都很热情,很关心。过了一段时间,一起经历了几件事情,就不行了。这是犯戒啊!

“于谁相处不怨亦不亲”,上师如意宝也讲过:“不恼害别人,也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要去结怨恨。“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无论在何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稳重。我经常给大家讲,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第一个不恼害别人,第二个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要盲目地接触别人,相信别人,轻易诽谤或者伤害别人。没有必要,应该是不赞不谤。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去赞叹别人,也不要去诽谤别人。这都是造业!

在这里也讲,作为修行人,稳重很重要。尤其是我们通过互联网学修,因为方便,有的人不稳重,到这个群、那个群,转这个房间、转那个房间,听这个、听那个的,最后扰乱他人的心,动摇自己的决心。然后听说哪里有灌顶就跟着跑,哪里有法会又跟着跑。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啊!网络上什么样的人都有,说什么话的人都有,不能轻易相信,也不能跟着跑。容易犯戒、造业,受伤害。现在这样的情况挺多,大家都要注意。

虽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诈现行,
为护他心自受束缚因,当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虽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诈现行。”有些人来恭敬、供养的时候,就在别人面前装好人,装有修行。“为护他心自受束缚因”,为维护他心,然后束缚自己。人都虚伪,爱装,爱面子,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就被束缚了。修行要轻松自在。就像昨天讲的一样,要自自然然,不能装,不能虚伪,否则就会束缚自己。

有些人学佛修行,越学越修心里越有压力,连修行都变成压力了。其实佛法是让你解脱、让你轻松、让你自在的方法,现在却弄反了。这不是修行,不是佛法。现在人都虚伪,好多师父虚伪,弟子也虚伪。弟子在师父面前花言巧语,师父在弟子前面装模作样,互相欺骗,互相伤害。修行上有问题,也不说实话。都说什么:“老居士、老菩萨,功德无量。”什么叫功德无量?明心见性,开悟证悟以后才会功德无量,之前哪有无量的功德?都是花言巧语。明明知道有问题,还在骗,不应该这样。

修行上有问题就要说。修行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让你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叫善知识。没有让你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不是你的善知识,更不是你的上师。我们有一句法语:发现错误叫开悟,改正错误叫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叫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叫圆满。要让你开悟证悟,就要让你发现错误。我们这些凡夫,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是难点。

为什么说见性难,发现错误难?因为我们这些凡夫都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其中的傲慢就是不让你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让你发现他人的功德。如果你有傲慢心,就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毛病;如果你有傲慢心,就发现不了他人的功德。这样你永远改正不了自身的毛病,永远学不到对方的功德,这样你永远也不会有进步。人啊,若想改变命运,就要改正自身的毛病。毛病越少,命运就会越好;毛病越多,命运就会越不好。

很多人都到这里问,到那里问,到处求神拜佛,做法事、佛事,就是想改变命运。但这都不是真正的能改变你命运的方法。你要想改变命运,就要改正自身的毛病;要改正自身的毛病,就要学修佛法。佛法里讲的这些才是真理、才是事实。你懂得了佛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过错和毛病。然后你把佛法当镜子照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毛病,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再去改。

要改正错误、改变毛病,就要靠佛法,这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你真想改变命运的话,就要这样做。在上师、善知识面前不能装。我们讲忏悔的时候讲不覆不藏,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给大家讲过,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就要做到发露忏悔,做到不覆不藏,不能隐瞒。

我们这些人就是愚痴。其实上师三宝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我们还隐藏自己的一些错误、毛病,这是多余的。你所做的一切,都在上师三宝的意料之中,但是也不会舍弃你。因为众生、凡夫有烦恼,造业很正常!如果没有烦恼、不造业的话,就不是凡夫俗子了。人都好面子,不敢说。为什么不说呢?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不好意思。其实也不怪你,没什么,对上师三宝来说,这些一点都不奇怪,很正常。所以应该有什么说什么。

修行上有什么进步,成就了,也可以跟上师、善知识说。有什么问题了,也可以说,必须要说,不说怎么能救度你,帮助你啊?要实实在在,有什么说什么,师徒之间不能互相欺骗,否则就互相伤害了。我现在就是这样,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直,我讲的都是人的一些毛病和缺点,所以很多人不爱听我说法。

末法时期的众生,大部分都是虚伪的,就爱听好话,不爱听实话。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你爱听也好,不爱听也好;你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好,我就是这样,有什么就说什么。人都是颠倒的,其实这是一种最好的、最大的帮助。有的人当下可能发现不了,但是过后知道了。有的人不用等到过后,当下就明白了。

工巧历算药等无量书,虽是方便缘起佛果因,
然此种种散乱静虑因,放弃所知即是吾忠告。

这个毛病也是,很多人都存在。尤其是有一点点学问的人,东看西看,东学西学,所知障特别强。“虽是方便缘起佛果因”,这些知识、学问也是一种成佛的因,成佛也需要学这些。“然此种种散乱静虑因”,“静虑”就是禅定,这样心容易散乱,影响自己的禅修。有的人觉得既然学佛了,就应该多看佛书,尤其是与自己修行有关的这些书,但是看多了,知道的多了,障碍就多了。

若是你有分辨能力可以看。若是没有分辨能力,就会变成障碍。为什么李炳南老师不让净空法师看别的书?就是怕对修行有影响。净空法师依止李炳南老师十年,没有看过别的书,没有听过别的法师的开示。后来,李炳南老师开许了,什么开示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包括外道的。因为有一定的定力了。

我们现在在修行的道路上,两只脚还没有站稳,这样容易倒下去。所以,刚学法的时候,最好不要参学,不要广闻,要一门深入。现在我们学修的“净土与大圆满”,要光盘有光盘,要书有书,什么也不缺。现在我们一共有十几本书,都是相关的内容,你学多少年也学不完。其他的开示、法门不是不好,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你听得多了,对你没有帮助。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但都是根据不同根基的人而讲的。这就是佛法的高处与特点。从低到高,不同境界,不同层次,佛法里都有。为什么要讲这么多法门呢?因为众生的根器、意乐不一样,所以要讲不同的法门。若是你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智慧与能力,你很难分辨,很难把握。这里有很多了义、不了义,在表面上,字面上看,好多都是冲突的,矛盾的。其实一点都不冲突,不矛盾,这是佛法的特点。

其实佛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根基的人讲不同的内容。我现在就这一个偈诵,怎么讲都可以。这里有不同层次的好几个人,这一个偈诵,我可以给大家不同的讲。和其它的学问与教育不一样。佛法是圆融的,诸法的真理是通达无碍的。佛讲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怎么讲都可以,都是对的、通的,这叫佛法无边。

所以,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智慧,不要东跑西颠,学太多的东西,这样会影响自己,耽误自己,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心容易散乱,容易生起疑惑。学佛是要断疑惑的,你乱跑你不但断不了疑惑,反而还会增加疑惑。学的东西多了,知道的多了,疑心就重了,成就就慢了。从今以后,不要东学西学,一门深入才能成就。

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
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

世间的这些琐事,在家里的时候严饰屋,在寂静地方、在山上又寻求这些世间的福报。在家里经常忙这些家务,到山上也不好好修,希求这些世间八法。你们现在好多人到庙里,到山上,就是来求神拜佛的,求这些世间的福报的。有的是为了身体,为了健康而来的;有的是为了财富,为了发财而来的;有的是为了平安,为了求世间的这些福报而来的。

到山上、到庙里还在求这些东西。这样虚度此生,白白地耗费生命,没有意义。其实世间的这些福报,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不可靠的。大家都不明理,还到处求这些,在家里也是求这些。为了吃好,穿好,睡得舒服一点,就整天弄这些东西,在家里也不好好修,老想这些。这里缺什么东西,那里应该放什么东西,然后就去买。

到山上来就是求世间的福报,不是为了解脱,更不是为了成就佛果,都是为了身体、家庭,都有欲望的,有所求的。有欲望就不行了,有欲望就有失望。其实世间的这些福报不用求,你好好学佛、修行,这些福报自然就有了,那才是真正的福报。若是你拼命赚来的,或是积累起来的财富都不是真正的福。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种痛苦,你积财、守财、失财的过程中都是痛苦的。

自然来的这些福报,这些名闻利养不是这样的,他没有特意去求这些,也没有特意去修这些,所以他没有积财的苦;因为是自然来的,他也不会在乎这些,所以他也没有守财的苦;对一个修行人来说,牛粪和黄金是等同的,不执着,不留恋,所以也没有失财的苦,他始终没有苦只有乐。这才是福报。你们得来的这些,都不是福而是祸!这些财富不让你安心,不让你解脱。

拼命地积财,那么痛苦烦恼,然后再守财。既然有财了,心里又不踏实了,钱越多压力越大,拥有的越多,心里的烦恼越多,最后都要舍弃。舍弃也是一种苦,舍不得,放不下也是苦,始终都是苦。所以不应该追求这些东西,应该追求解脱,好好学佛修行。这样这些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有。不用管,来就来,走就走;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就是修行人的心理状态。但是到那个时候,什么都会有,不要也会有。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我们要的虽然不是灰,但是灰就有了,没办法。真的是这样,但人就是颠倒。

“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大家都要好好考虑考虑。我们从小到大,就是为了世间的这些琐事,有意义吗?得到快乐幸福了吗?“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通通都要放下,只是好好学佛,好好修行。这个放下,是心里放下。不是不让你去做这些事情,也不是不让你去工作,但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不能有贪念,不能有执着,要放下。这些偈诵都多殊胜啊!大家一定要记住,好好对照自己。

今天就讲到这。最后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三十忠告论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十忠告论》讲记(十)
下一篇:《三十忠告论》讲记(八)
 《三十忠告论》讲记(三)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一)
 《三十忠告论》讲记(五)
 《三十忠告论》讲记(七)
 《三十忠告论》讲记(六)
 《三十忠告论》讲记(四)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二)
 《三十忠告论》讲记(一)
 《三十忠告论》讲记(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栏目:圆瑛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