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我的智慧 第二章 我们的心好比一部电影
 
{返回 吉噶康楚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37

第二章 我们的心好比一部电影

    所有现象看似客观的存在,但其存在的真实状态就像梦一样,虽显现却没有实质性。空性的体验并非在平凡现象世界之外;事实上,当心不再对现象执著,我们就在体验空性了。

当我们在看电影时,会放松心情地观赏,因为知道它不过是幻觉罢了。我们观赏的幻影是由一部放映机、胶片、光、银幕,以及自己的觉受所总合起来的。在不同的声、光、形色刹那闪过时,就创造出一种持续性的幻觉,我们视之为角色、布景、动作以及语言。所谓的“现实”也是以相同方式运作的,我们的觉知力、感受、过去业力行为的烙印种子以及现象世界,共同创造了我们的生命剧码。这所有的元素都充满活力,因此让事情相互运作,充满生趣,这也就是所谓的相互依存。

[1]业力的种子是来自过去行(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烙印,在特定的因及条件下会被引发。倘若有着愤怒的种子或是习性,遇到相应的条件,就会发现自己以愤怒在回应。

    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没有一件事情是孤立的,换句话说,每一件事情都相互依存,每一件事情都依赖无数因缘,在刹那、刹那中存在、生起、消失。因为事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它们本身不具有真实存在性。举例来说,我们怎么能将形成一朵花的许多因和条件区分出来,像是水、土、太阳、空气、种子,等等?我们能找到一朵花独立存在于这些因和条件之外吗?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紧密地相连,我们很难指出是哪一件事结束然后哪一件事开始。这就是幻化或空性的意思。

    外在世界的林林总总以及内在世界的念头和情绪,并不是它们表面看起来的样子。所有现象看似客观的存在,但其存在的真实状态就像梦一样,虽显现却没有实质性。空性的体验并非在平凡现象世界之外;事实上,当心不再对现象执著,我们就在体验空性了。

    了解到现象世界的空性,我们便不再认为事情是坚实或本有的。当我们了解到没有事情是独立存在的,一切的事情就更看似像梦一般而且也比较不具威胁性;这带来一种深刻的放松感,我们也会觉得比较不需要控制自己的心及处境。因为一切的本性是空性,所以我们可以像看电影般地看待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放松心情,欣赏演出。看穿现象,让心自然来去观看我们的心比观看一部好莱坞电影更有趣。布景、放映机、故事、角色以及剧本,都是源自于我们自己的经验,而轮回及涅檗也是演出的一部分。这样一出伟大的戏剧作品,数百万元也买不到。我们进戏院的票就是“看穿”,也就是看到现象并不像它们所显现般地存在。

    看穿现象——也就是看穿念头、情绪以及外在物质现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不能看穿现象,我们就会认为这些一直在流动、改变以及无法抓住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这使得世界看起来充满诱惑,心因此得不到祥和。

    比方说,某件事令我们生气,我们不是对它穷追不舍、追根究底一番,就是想替它下个结论。比如两个人正进行一场激烈的对话,他们一定会费尽唇舌强调自己的立场;又或者我们正感觉迷惑,我们就非得搞清楚真相不可。骤生的念头正引发着另一个念头,到了某个地步我们必须了解,不论这些念头是否相关联,它们都只是念头和情绪而已,是无实质性而且极短暂的。

    如果我们能像看电影般地看穿我们的信仰和恐惧,那会怎么样?我们会开始与其同乐,嘲笑它们以及随它们去。把它们看得太严重,就是违反我们修行道上的初衷。我们可以帮自己一个大忙,就是让妄念心自然来去。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让事情随顺自然可以使它们成为它们自己,而不是要它们成为我们所想要的。

  了解心的本性

    自我省思的练习重点,就是清晰地去体验事情本身,不要想改变或控制而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认为自己可以改变或控制每件事情的人通常都活得很痛苦,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有时修行者憎恨困扰的念头以及情绪,或者觉得自己不应该再有这些念头及情绪了。那些已经修行很多年的人也许会问:“我们都已经修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会经历如此多的精神折磨?为什么我的心还是无法平静?”这些问题反映了人们对修行目的的误解。无论我们在修行上或证量上有多进步,心的自然活动是不会停止的。这就是心的本性,它孕育着所有的可能性。我们与其憎恨心的生命力,不如用它来深化及丰富我们的修行。

    修行的重点就是要处理平静及混乱的心境。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混乱的情绪是具干扰性的,一旦它们影响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便会觉得焦虑。重要的是去了解这一切都是自然的,念头是业力的结果,情绪则像是这个结果的汁液。经验到它们并不必然表示我们已失去修行者的位置。

    当扰人的念头和情绪生起,唯一的选择就是让它们自然地揭露。不要试图控制或沉溺其中,给予它们重要性只会令它们更“真实”。稍稍转换一下态度,我们会发现这个扰人且焦虑的心,只是心本性的表现而已,它本身是空性,而且没什么问题。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无须太过重视或关注。了解这点,心自然会平静。

    一旦认清事情的真实本性更胜于它的表象,祥和就出现了。有足够细微的心,就能够去认识表象的真实本性,’了解到这个本性是开放、无碍且充满潜能的,心就会是祥和的。要达到这样的领悟,我们都需要持续练习自我省思。

    自我省思是解脱之门,它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感激及喜悦。我们开始喜欢与自心相处,同时也喜欢对法教的经验作省思。就像太阳由云层后露出,法的教诲变得清晰。传承的加持,那些在我们之前已离去的上师们的加持,进入我们的心中然后令我们的惯性心消融。

    我们开始清楚应如何善用此生,以及该如何面对平凡的快乐及痛苦。既然这两者都是我们本性的表现,努力要快乐或更快乐以及努力免于痛苦,都是无意义的。为了寻求祥和,我们必须在这个最基本层面与自己的生命联结。

 


{返回 吉噶康楚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我的智慧 第三章 自心的宝藏
下一篇:无我的智慧 第一章 镜中修行
 佛性
 深秘之心
 无我的智慧 第七章 寻找皈依
 无我的智慧 第八章 虚空,让一切都有可能
 无我的智慧 第五章 老师有如明镜
 无我的智慧 第十五章 心的延展
 无我的智慧 第十一章 不勾招世界
 无我的智慧 第十三章 超越自我重要感
 无我的智慧 第十八章 在醒时及睡梦中醒觉
 无我的智慧 第二十一章 伟大的可能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心在寂静处[栏目:达真堪布]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断除恶语[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感情的迷惑[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Part Three 16. The Buddha Instructs the Monks of V..[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从内心放下[栏目:如瑞法师]
 03-090受持十善戒功德[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38 多捡一些[栏目:没时间老]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栏目:能海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