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感知对境之门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28

感知对境之门
  
整个世界都是心的世界,心的杰作。
  ——邱阳·创巴仁波切,《佛心》

就像科学家一样,佛教徒对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种感官知觉也有所认识。在佛教名相中,它们被称为“感知对境之门”(doors of perception),就像房子的门窗一样。我们大部分的感受部分和所感知的对境都是透过其中一个或多个感官的作用,因而形成了我们的经验。然而,由于这五种感官知觉,或佛教典籍所说的“五根识”,其实只能进入感官所感知的境相。于是,佛教科学又说到了第六识,也就是“意识(mental consciousness)”。(一般用语通称的“意识”,指的是能辨认、思维的心智能力。例如:我们会指称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失去了“意识”。但在佛教术语中,“意识”有其特殊的意思,指的是心认识对境的六种能力中的一种。心的这六种能力称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六识”所能辨识的对象分别为:色相、声音、气味、味道、触感、念想。一般情况下,每一识只能辨识各自的对境,“意识”则依据其他五识的对境,“意识”也只能辨识念头、想法,而不能直接辨识色相、声音、气味。例如眼睛看到一个瓶子的过程:先是眼识透过眼睛辨识出某个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经由“意识”,才去辨识出了“这是一个瓶子”的念头。)第六识并不神秘,跟超能力或通灵毫不相干。“意识”只是心的一种能力,让我们得以认出并辨别所看到、闻到、听到、尝到或触摸到的事物。
  佛教传统上将这六识比喻为有五个门的房子,四面各有一个,还有一个是在屋顶上。这五个门代表五种感官之识。现在,假设有人将一只猴子放到这栋房子里,猴子在此所代表的就是意识。猴子突然被放到一个大房子里,自然兴奋疯狂地到处乱窜乱跳,会跑到每个门口去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特殊或有趣的东西。这只疯猴子不管找到什么,马上就以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东西是令人快乐还是痛苦、好的或坏的,还是无聊的。经过这栋房子的人,在每个门口都看到一只猴子,便以为房子里有五只猴子,但实际上只有一只,也就是那个静不下来且未受训练的“意识”。不过,就如同其他有情众生一样,这只疯猴子其实也只是想要快乐、想要摆脱痛苦而已。因此,我们可以教导自己心中的那只疯猴子,通过刻意专注在不同感官上而平静下来。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所缘的禅修
下一篇:第十一章 安住在对境上
 第三阶段
 无常
 智慧与方便
 第十六章 内部作业
 第七章 悲心
 本具的觉性
 第十二章 善用念头和情绪
 不确定性原理的恩赐
 第十三章 慈悲
 悲心之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佛像不敬,就遭生病或其他不好的果报,有的人说是护法对他的惩罚,是真的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法会读诵本 3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颂[栏目:法会读诵本]
 百喻经 79 为王负杌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导言[栏目:清净法师]
 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三、子母光明会[栏目:元音老人]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打坐时,小腹一直放松,肚子会不会越来越大?[栏目:学禅者FAQ]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九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完成在人格——重读太虚大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栏目:刘元春教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六五)[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