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10年秋季课程 第五天 与世界同悲喜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5
秋季课程圆满日 ─ 与世界同悲喜
 
时间:2010年9月19日
 
在秋季课程的第五天,也是课程的圆满日,法王继续讲解悲智之间的关连,而将讨论的对象,由动物转换到了人类的身上。法王观察到,即使所要利益的对象是动物,我们也不应只照顾到它们生理上的需求,而是需要做得更多一点;但是,即使是就多这么一点的照顾,也都要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才行。法王接着就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小故事﹕他曾试着以棉花棒,来为一只掉到法王正在吃的汤碗内的苍蝇,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透过这个例子,法王指出,光是要抢救动物都这么难了,要救人类就更难了。即使我们可以给予人们生理之所需,但是人类还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上与情绪上的需求,这些就非常难以顾及。
 
为了能照顾到人类复杂的需求,我们最终要有的是能够知晓他们的习气与性格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有「遍知」的能力。法王接着警示,「遍知」指的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睥睨俯视这个世界的意思,也不是说在任何时刻,都能够正确地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只昆虫的意思。「遍知」是直接地与利益众生有关的一种能力,是为了要利众而通晓一切与其相关的课题、以及通晓一切当下正需要的知识。于此,法王建议大家,应当发愿能在此生获得这种「遍知」的能力。
 
法王接着评论道,无论自身是喜、是悲、是乐、是苦,我们都要一直将众生放在心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朝着证悟的目标前进,直至真正达到佛陀完全「遍知」的能力。当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后,并不是我们的工作就此结束,而是利众真正的事业才正要开始。
 
法王强调,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庄严的净土尽情享受,而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利益众生。法王接着问道,诸佛做事时,祂们会去那里?祂们的办公室在那里?法王自答,祂们的办公室就在这个娑婆世界啊!法王提到,诸佛自愿以一切众生所在的地方为办公室,在与祂们所到的广大娑婆世界相较下,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是很小的。
 
在「如何生起世俗菩提心」五天课程的尾声,法王的这一席话,恰恰为慈悲心下了最佳的论述。此课程也因法王个人的小故事,以及在与被法王戏称为「淘气」的英文翻译努督.次凌(Chak Ngodup Tsering)之间的互动下,而更显生动有趣。
 
为遵从法王持有并提倡的和谐与包容之精神,课程最后的献谢师曼达,则是由四位不同佛教传承的代表来进行献供。他们分别是一位尊贵的韩国法师、宁玛敏卓林寺(Nyingma monastery Mindroling)的尊胜住持、噶举派一位硕学的堪布、以及格鲁派的一位拉兰格西(lharam geshe)。
 
在献谢师曼达的仪式结束后,法王在感谢听众的同时,仍然继续着给予佛法的开示。法王说道,在领受法教以及利益众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像坚持要最新、最贵物品的富人一般地,只对佛法中最高深的大手印、或是大圆满等教法有兴趣。反之,我们应当像是个一文不值的乞丐,对于所领受到的任何法教,都能心存极大的感激与欢喜。类似地,即使我们给予众生的利益微薄,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想:在经历了这么多世的等待,我们现在终于有利益众生的机会了,并因此而感到欢欣鼓舞。这样,在为如母众生的幸福而努力的每一个机会当中,我们将会充满热忱与喜悦。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
下一篇:2010年秋季课程 第四天 以智度众
 2010年秋季课程 第三天 观看自心的镜子
 针对保护野生动物议题的开示
 修持仁爱与慈悲
 米觉多杰教言(第十五天)
 《普贤行愿品》释论 第三堂课
 选择与依止上师
 克服昏沉的三种方法
 实修课程教授第1天:好上师与好弟子,各有三道试金石
 教授开示《大手印五支证道歌》第一天
 去控制“业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青年僧的故事 -- 般若心经[栏目:春去春又来]
 开启佛法之门——礼敬在佛教思维与修证中的作用[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二·外在五种条件——具五缘[栏目:达照法师]
 玄奘精神 第67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4)[栏目:玄奘精神]
 17.一只母狗——恶口咒骂僧众,五百世转生狗[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