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观中的根与识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2

禅观中的根与识 

「舍识用根」与「转识成智」是学佛人耳熟能详的辞汇,皆列属禅观中的工程,但是由于对这两项工程的不熟悉,所以两词浮于空谈、标的不清,也令行者步上误解佛法之困境! 此中当然涉及「能、所,真、妄,识、智」等问题,但是最根本的症结是在世间结构与法界结构的基本前提上,因此即有「入定、不入定」的问题…入定或云「入三昧」即是「入法界」;而未入定或未入三昧即是住此世间。

在世间结构中,即用识性为「能」,妄我为「所」,以识性绑架妄我,假认识性为主,六尘妄境为所,一切造作悉因综合法尘的层层相因,故识性的作用即妄认六尘、缘影为真;「大乘瑜伽行法」即首重破此根本无明、令识性作用止息;破除假我俘虏的存在,而释放根性所被压抑的能量;此根性在世间结构中是被识性无明所挟持,此根性即永嘉「明珠一颗」,亦禅家之「无位真人」;此根性唯在「大乘瑜伽灌顶加持法」的加持下,始能释放出来。

此灌顶有三功德:一、破识性作用。

二、显真智而不动。

三、释放根性被压抑之能量。

此三功德全显为「破根本无明」而「入初定」或「初入三昧」。此中,初入三昧是一片混沌状态,未见真我、真智,亦未见真境!此虽云破根本无明,然舍识未成,转识亦未转,以识性作用之习气仍强,故根性未见、真智未熟。因此就舍识而言,宜用真智,乃一者为世间结构中之能,一者为法界结构中之能,故云「转识成智」,指不用识而用智,此实已生卦限转移,而入法界矣!

又「根」为所,乃「真我」之原名。「用根」即指智与根合后,根智双泯,并「以智为引导」入法界! 此中以智导根,故云:用根,用真我也! 于法界中真我为所、真智为能,一般用词误认识性分别、根性不分别,误也! 根性为「所」当然不分别,但不可与识性之分别并列。

识性的分别作用,应与智性的分别作用对举,即识性的分别是欲望的好恶分别作用,智性的分别是不依欲界的或三界的好恶分别,而是依于单一尘境的存在分别;是故识性分别简称「假」分别作用,而智性分别为真(正确的)分别作用,是故,根识之别在于能所,识智之别在于真妄;而两者之前提皆源于世出世间的根本结构。望诸行者,勿望文生义、徒生枝节。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祖师禅与如来禅
下一篇:论根尘识之状态
 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下个阶段的基础
 要了解心的作用,必须看清楚心的背景
 你的「想」会化成你的行动,你知道吗?
 你正在前进、在努力,而不是在计较什么…
 疑情话头会一直带领着你前进
 你必须要能够超越心王的作用
 因为主角不同,演的戏就不一样
 一个真正的行者诞生了
 心的道路只有自己走上去
 奇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菩萨戒是以什么为根本?[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修六度要有三种心理准备[栏目:六度万行]
 小心眼[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B 二、世间经[栏目:界定法师]
 日月灯明佛之子[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四)调心才能迅速成办解脱[栏目:圣者言教]
 佛教入门 十九·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栏目:佛教入门]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八课 佛教的参禅须知[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六册]
 有麝自来香,何须当风扬?[栏目:宣化上人]
 次第观vs.圆融观[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密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