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
傅味琴讲于 2006.3.19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弟子不学佛法,把错误的东西带进了
佛门,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提要:
■ 如果大家都不杀生,战争就没有了,众生起的斗争心非常残酷,连亲人都要
毁灭
■ 当佛弟子贪瞋痴起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佛的教导
■ 佛弟子不学佛法,把错误的东西带进了佛门,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 进了佛门不学法,不断烦恼,搞自己的一套,这个风气使得今天的佛法发挥
不了应有的作用
如果大家都不杀生,战争就没有了,
众生起的斗争心非常残酷,连亲人都要毁灭
如果大家都受五戒,不杀生,谁也不肯去研究武器,战争就没有了,整个世界不就和平了吗?即使达不到世界上的人个个证阿罗汉果,问题也不大,冒起火来打人,最多用拳头打打。即使打死人,也不过一个两个。假如是核武器爆炸起码死几十万。众生的贪瞋痴很残酷的呢,一个家庭本来蛮好的,夫妻俩在两个单位工作,十年动乱期间参加了不同的造反派。白天造反派武斗,夫妻俩晚上回家继续武斗,结果老婆打丈夫,丈夫打老婆,不打说你阶级立场不稳。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可怕到这个程度,连亲人都要毁灭。
当佛弟子贪瞋痴起来的时候,
他已经离开了佛的教导
有人说,“现在佛门里也是贪瞋痴泛滥,你们嘴上说释迦佛多么伟大,如果全世界都信佛了,还不是跟你们一样,贪的时候照样贪,痴的时候照样痴,瞋的时候照样吵,打击排挤照样来?”我们应该明白,当佛弟子贪瞋痴烦恼起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比如说,学校的老师总是反对学生做小偷,可是这个学生受了社会上不好的影响去做小偷了,这是他本人问题,你不能怪老师啊。
佛弟子不学佛法,把错误的东西
带进了佛门,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到底什么原因会搞成这个样子?就是外魔内魔,内外夹攻的结果。外魔是那些旁门外道,以及魔王波旬;内魔是自己的烦恼。外魔内魔一发展,可怕得很。可是释迦佛照样有办法,否则修行不是白修了?所以最可怕的不是内魔、外魔,而是佛弟子不再学佛法,不再听释迦佛的话,不照释迦佛的话修行,自搞一套,而且还把邪知邪见、魔道外道的种种歪风邪气搬到佛门来,在清净佛门里进行污染。
真正由外面人搬到佛门来的邪的东西很少,信别的宗教的人即使称我们是魔鬼,可他进佛门参观,还很讲究礼貌,即使请他讲话,他也是讲一些礼节上的话。可怕的是进入佛门的人,还去接受世间上乃至于旁门邪道、魔道的观点,再把这些影响,通过你佛弟子这个通道带进佛门来,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进了佛门不学法,不断烦恼,搞自己的一套,
这个风气使得今天的佛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今天不管出家在家,进了佛门不做好的榜样,不学法,更不断烦恼,尽搞自己的一套,这个风气越来越大,使得今天释迦佛的佛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起不了应有的威力。而且他们很容易吸引、迷惑那些初进佛门的本来很有善根的人,因为今天佛门里很少听得到佛法,有善根的人来到佛门只是烧烧香拜拜佛,可是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世俗的习气、世俗的爱好、世俗的烦恼,刚好碰到这批人,所以容易相应、容易靠拢、容易受感染。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1)
傅味琴讲于 2006.3.19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出家就是为了研究众生的烦恼,
调伏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
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提要:
■ 在正法处拐了弯,就开始了末法时期的演变
■ 大家都成了正邪不分的糊涂虫,佛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腐败
■ 佛出家就是为了研究众生的烦恼,调伏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归纳起来就
是戒定慧
■ 戏论就是假相,佛说法就是要灭诸戏论,戏论灭了,真谛就出来了
■ 释迦佛说法,为的是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放不下世俗的习气观点,是因
为你觉悟不到家
■ 释迦佛说法是为众生指路,使你从有漏法的戏论中走上一条解脱的路
在正法处拐了弯,就开始了末法时期的演变
引用他们几句明显的话就容易明白了,比如:“你们很好,老师讲的是正法,可是,”就从这儿开始拐弯了。“现在是末法时期,要求不能这么高啊。”“老师讲法就讲正的一面,别去指出人家错误,弄得人家挺不欢喜的。”“要求太高了,人家就不敢进来了。”听起来全是道理。而这些受到批评指正的人,一听这些话,觉得是说到心里去了,你这一套咱们合得来。就是这么演变的。
大家都成了正邪不分的糊涂虫,
佛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腐败
有人也许会想:老师你这些批评指正的话,我进佛门几十年了,怎么没有听到过,一般都是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可能几百年也没有人讲过,谁也没有给你敲响警钟,大家都成了正邪不分的糊涂虫,所以佛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腐败。
佛出家就是为了研究众生的烦恼,调伏
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释迦佛当年出家,到底为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为了研究洞察众生的烦恼,他所追求的就是如何去调伏众生的烦恼,也就是通常讲的度众生。难道释迦太子逾城出家,是为了有很多人朝他磕头?他在王宫里是王太子,哪个不向他磕头啊?难道他出家是为了收红包包?皇宫里金银财宝全是他的,他都不要了,还稀罕这些。所以释迦佛出家、成佛、给我们讲经说法的目的就是要调伏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非是戒定慧,再广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戒律有两百五十条、三百四十八条,还有三千威仪八万细则,全是为了调伏众生烦恼,所以称为“诸调伏”。
戏论就是假相,佛说法就是要灭诸戏论,
戏论灭了,真谛就出来了
有史以来,世间上种种的思想、观点、学问很多很多,这些全是有漏法,既然有漏,就叫戏论。论就是论点观点,戏论就是假相。演戏都是假的,假的总是假的,靠不住的啦,演了一会儿就恢复原来状态,哪怕演得很像,也是假相。昨天你们演的观世音菩萨是假的,你们男众部过去一个演佛陀的,现在跑去工作了,别说是想成佛,连出家念头也没有了。世间上的一切,即使你很认真,戏总是戏啊。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就是要灭掉各种戏论,戏论灭掉了,真谛就现出来了,再也不会闹什么斗争了,这就是调伏。
释迦佛说法,为的是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
放不下世俗的习气观点,是因为你觉悟不到家
怎么灭掉戏论呢?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在佛的知见里就没有世间上的戏论,也没有世间上的种种观点。首先要灭掉世俗习气、世俗爱好、世俗生活习惯,再深入进去,世俗一切的观点、学问,哪怕它极其多、极其繁杂,全都要放下。说“放下不容易啊,”正因为不容易,所以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这四十九年法当然是有层次,有步骤,也有程度的深浅,总的来说,全是破除世间上的戏论,你不学法,你没有释迦佛的智慧,你怎么破除这些戏论啊?因为你的觉悟不到家呀。
释迦佛说法是为众生指路,
使你从有漏法的戏论中走上一条解脱的路
假如你破除了世间上种种有漏法的戏论,是不是能得到解脱了?还不能。到那时释迦佛告诉你,佛说的法也是化城。这就好比一开始释迦佛告诉你,“你们看,前面有一个庄严的城市、一个佛国、一个净土,非常庄严,你们想不想进去啊?”大家说“想啊。”那就赶快往这条路走啊。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2)
傅味琴讲于 2006.3.19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一“有”就不是彼岸,就不是净土,
一“有”你就继续停留在远方
提要:
■ 释迦佛给你指的路,实是为了调伏众生烦恼所作的善巧方便
■ 众生断尽了烦恼,才明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
■ 一“有”就不是彼岸,就不是净土,一“有”你就继续停留在远方
■ 既然烦恼断尽即是彼岸,可知彼岸即在此岸
■ 东门苦走西门,西门不究竟走南门,走到烦恼断尽,你才明白四门都在一个
城市里
■ 有烦恼西方净土相隔十万亿佛土,无烦恼一刹那就到,心净则土净
■ 有漏即有烦恼,无漏即灭诸烦恼,结果也不同,一个不得解脱,一个能得解脱
释迦佛给你指的路,实是为了
调伏众生烦恼所作的善巧方便
释迦佛为什么要讲四十九年法?因为你不认得路,总得给你指导呀。假如你离开了释迦佛的引导,那必然会走到邪路上去;按照释迦佛的引导去做,你就走上了这条解脱之路。
其实这个城市是释迦佛现神通变化出来给你看的,所以叫化城。你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你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往前走这都是必要的,因为你这个时候还在路上,还是努力赶路的阶段。目的地就是解脱,就是彼岸,就是释迦佛给你指的那个地方。假如你有一天走到了,到那时从前释迦佛在路上给你作的指导,你也要放下了。要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往前走,可是又不能执着。对法养成了执着的习惯,你到了目的地还要往前走,这有必要吗?释迦佛四十九年的教法主要是为了调伏众生的烦恼,仅仅是一个善巧方便呀。
众生断尽了烦恼,
才明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
其实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都是给你一个方便。如果你真的走到了,你确实感觉到这个地方身心舒畅,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所谓叫常乐我净。再看释迦佛说的这个城市怎么没了?才会明白,这个城市是化城,主要为引导你从此岸走到彼岸,从有烦恼的众生证到没有烦恼的阿罗汉果,释迦佛度众生就是这么度的。
一“有”就不是彼岸,就不是净土,
一“有”你就继续停留在远方
如果你越走越近,已经在门口了。你忽然起了一个执着的念头,一执着,这个城市又远了,又在前面了,你就进不了了。一“有”就不是彼岸,一“有”就不是净土,你抓住一个“有”,不管是彼岸也好,净土也好,化城也好,继续停留在远方。
既然烦恼断尽即是彼岸,可知彼岸即在此岸
再进一步说,从此岸到彼岸这也是一个方便说法,也是一个比喻,好比中间有条河,我们在的地方叫此岸,过了河就叫彼岸。既然彼岸是化城,烦恼断尽即是彼岸,可知彼岸即在此岸。你本来就在这个地方,你不过糊涂,不明白罢了,所以说佛四十九年说法实际上没有说过一个字。
东门苦走西门,西门不究竟走南门,
走到烦恼断尽,你才明白四门都在一个城市里
比如说,城市有四个城门,你在东门起了烦恼,本来没有什么众生不众生的,因为你起了烦恼了就叫众生,这不过是个名相呀。你问释迦佛:我很苦,我要想到一个解脱的地方去。释迦佛就跟你说:你往前面走。叫你离开这个地方。你想想对啊,这个地方这么苦,就从东门走到南门。好比听听法就忘了苦,烦恼就好了一点,可是心里还有气。释迦佛又跟你说:你继续往前走。又从南门走到西门,西门走到北门,到了北门,看到释迦佛坐在那儿,你确实感到舒服啊。其实你东南西北走来走去都这个城里,因为你本来就在这个城市里,你起了烦恼了糊涂了,释迦佛叫你醒过来,你醒不过来,只好哄着你往前走。醒过来了才明白,你本来就在这里。说到底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而是有烦恼没烦恼,有烦恼就叫此岸,没烦恼就叫彼岸。
有烦恼,西方净土相隔十万亿佛土,
无烦恼一刹那就到,心净则土净
再举个净土的比喻,释迦佛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要过十万亿佛土,又说能一刹那就到,这就令人想不通了。真正说明白:我在的地方就是净土,因为起烦恼了,净土变秽土,烦恼没有了,就变了净土了,所以一刹那就能到,因为本来就在这个地方。
有漏即有烦恼,无漏即灭诸烦恼,
结果也不同,一个不得解脱,一个能得解脱
所以释迦佛这么说那么说,一会儿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一会儿说即身成佛,一会儿说净土很遥远,一会儿说心净就是土净,一会又说一刹那就到,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是为了让众生高兴高兴,快快断烦恼,往前走呀。等你明白过来了,你才会懂得释迦佛所说的法都是方便。仅仅是世间上的戏论是有漏法,释迦佛讲的法是无漏法,所以结果就不同,一个不得解脱,一个能得解脱,这就叫“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今天给你们讲到这儿。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3)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南洲众生刚强难调,
一养成习惯,就更难调伏
提要:
■ “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南洲众生刚强难调,一养成习惯,就更难调伏
■ 学法修行要他改变就不乐意了,他宁愿保持自己的错见、散漫和傲慢的脾气
■ 末法时期众生的修行方式,仅仅是信仰上的精神安慰,因为他离开了释迦佛
的教导
■ 不知佛法,不知什么叫“六和”,即使分开了,还是和不起来
■ 没有智慧去闭关,菩提心发不出来,烦恼灭不掉,自己却着魔了
“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南洲众生刚强难调,
一养成习惯,就更难调伏
“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我们都是南瞻部洲的众生,南瞻部洲众生刚强难调,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习惯了,一养成习惯,更难调伏。而且众生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烦恼习气也养成习惯了,对烦恼习气招来的苦,也养成习惯了。每个人都知道烦恼会招来苦,也都有体会,可是要他改变习惯跳出苦,他就会感到不自在,不自在就是苦,他宁愿拖拖拉拉,这么样保持下去,所以度众生出苦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明明知道苦,又在受苦,又不想摆脱苦,释迦佛就称之为娑婆,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这么苦,众生竟然忍得住,因为他一切都养成习惯了。修行就是转变观念,改变习惯,可是众生不愿意,所以释迦佛说众生愚痴颠倒。
学法修行要他改变就不乐意了,
他宁愿保持自己的错见、散漫和傲慢的脾气
这种情况我们也看得多了,这两三年来,来到我们这儿学法的人很多,来的时候都是高高兴兴,充满希望,走的时候呢?一般都说“你们很好”。也有发心常住的半途回家了,说不适应。什么叫不适应?就是你要我改变,我不愿意改变。那么你改变了不就适应了吗?他宁愿保持自己原来的邪见、错见、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傲慢的脾气。
说起来是来学法修行的,学法修行要他改变那就不乐意了。他要像过去那样,舒舒服服,自由散漫,在这种生活里修行。
末法时期众生的修行方式,仅仅是信仰上
的精神安慰,因为他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
不肯改变习气,不肯断烦恼,以为只要每天烧香磕头,敲木鱼念经,就是修行,这就是末法时期众生的修行方式。你这样修行能解脱痛苦、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能成佛吗?最多是一个宗教信仰上的精神安慰。所以末法时期的修行人,几乎都是一辈子空忙,因为他完全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
不知佛法,不知什么叫“六和”,
即使分开了,还是和不起来
就算你这样,也不见得你会过太平日子,有的地方挂着牌子叫“六和”,里边却天天吵架,因为她们不学佛法,只是念佛敲木鱼,再发展下去必然是大家分开,所以大丛林变了小丛林,小丛林变了小庙,小庙只是两三个人,还是和不起来。
没有智慧去闭关,菩提心发不出来,
烦恼灭不掉,自己却着魔了
有的人就干脆就去闭关,你能闭一辈子关吗?有些地方真有修行人发心闭关半辈子,当然人家非常恭敬他赞叹他,可是他闭到后来,菩提心怎么也发不出来,何况这样的修行人现在能找到几个?就算你真的在闭关,也只能伏烦恼,不能灭烦恼,灭烦恼要靠智慧跟烦恼作面对面的斗争,从中战胜烦恼。有的人既没有智慧又不懂佛法,自己瞎搞,去闭关,结果发疯了,人家就说他着魔了,其实着的是自己烦恼魔。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4)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不学释迦佛就错,佛弟子哪可以离开僧团,
大乘佛教哪可离开群众
提要:
■ 今天众生愚痴颠倒,充满邪见,人关在里边,烦恼也关在心里
■ 不学释迦佛就错,佛弟子哪可以离开僧团,大乘佛教哪可离开群众
■ 以世俗知见住小庙,收徒弟为养老,实是变相的还俗
■ 不动脑筋的修行,实是懒汉思想
■ 修行要在磨擦中去掉烦恼,逃避不是修行,没人来惹你,修行就慢了
■ 供养财物是培福,修行是修戒定慧,现在众生独缺戒定慧
今天众生愚痴颠倒,充满邪见,
人关在里边,烦恼也关在心里
释迦当年雪山洞里六年苦行,只有他一个人,也可以算闭关,也不过六年呀。今天的众生愚痴颠倒、充满邪见,能跟释迦佛比吗?释迦佛做太子的时候就有了觉悟和智慧,他是为了探求宇宙人生真理、为了解决众生的苦,凭着这颗菩提心逾城出家的。而你呢?面对烦恼没地方逃,结果人关在里边,烦恼也关在你的心里,烦恼也闭关了。烦恼可没有被关死呢,从前有句老话:压得越重,跳得越高,没有智慧没有觉悟乱搞,结果就是着魔。
不学释迦佛就错,佛弟子哪可以离开僧团,
大乘佛教哪可离开群众
从前释迦佛建立僧团,是从五比丘开始的,经书里常有“千二百五十人俱”,都是大比丘。从没见经书里说:释迦佛游化诸国,身边只有一个阿难当侍者,其他弟子全都去住小庙了。了解了解释迦佛当年的僧团,再看看我们今天,学释迦佛就对,不学释迦佛就错,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哪可以离开僧团离开群众的?
以世俗知见住小庙,收徒弟为养老,
实是变相的还俗
小庙在中国很普遍,小庙里只收一两个徒弟,后来发展成门口去抱一个孤儿养大,又是徒弟又是女儿,身穿了出家人的衣服,心里充满世俗的知见,所以能海上师说,中国的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
不动脑筋的修行,实是懒汉思想
你们当学生的,在学法、工作、劳动上也很辛苦,你们有没有尝过脑力劳动的苦啊?我看你们是懒汉思想,都不肯多动脑筋,工作也不动脑筋,修行也不动脑筋。我是天天在动脑筋,每次讲法我总要讲两三个小时,还不是我动脑筋动出来的?你们也应该像我这样动动脑筋,讲一点修行经验给我听听,别全靠我来讲。
修行要在磨擦中去掉烦恼,
逃避不是修行,没人来惹你,修行就慢了
还有一种人在这儿也留不住,以出家人居多,理由就是这儿人太多,可能他前辈子也是住小庙的,养成习气了。僧团是个大熔炉,是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磨练能改变你的个性、习气,让你在人与人的摩擦中去掉烦恼,这就叫修行呀。逃避不是修行,现在修行人喜欢逃避,从大寺院逃到小庙,一吵架又逃去闭关,有人嫌娑婆世界太苦了,干脆逃到极乐世界去,进入莲花只有一个人,没人来惹他。这样修行就慢得多了!释迦佛说过,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这一百年换算成娑婆世界年份,数字长得记也记不住。而且下品下生十二大劫才开花,十二大劫就是一百六十一亿万年,要修这么久莲花才开,因为关在里边没人来惹他。还有一类修行人想修得越快越好,最好今天证初果,明天二果,四天就证阿罗汉,再行三个月菩萨道就成佛,想快又不肯干,成了空想主义。
供养财物是培福,修行是修戒定慧,
现在众生独缺戒定慧
现在各寺院都摆有功德箱,你烧香拜佛,往功德箱里丢钱,这是培福,只是增长福报。真正讲功德,是修行的功德,修行是修戒定慧,你可没有把戒定慧来做供养,因为你根本没修戒定慧,现在的众生只是钱多,独缺戒定慧。《佛说阿弥陀经》上有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净土也要具足福与德,还不能少,福是指培福,德是修行。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5)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修行要改变成不喜欢世俗热闹与世俗爱好,
不要与世俗知见同流合污
提要:
■ 有新同学来,我就高兴,嫌人多,我也别发菩提心了
■ 学初地菩萨就要笑嘻嘻,不习惯笑也得学一学啊
■ 行菩萨道要满众生愿,你一改变,大家都欢喜
■ 修行人不要习惯于孤独、沉思、幻想,要以释迦佛的教导来改变自己
■ 修行要改变成不喜欢世俗热闹与世俗爱好,不要与世俗知见同流合污
■ 发菩提心的人,看见众生来学法要发欢喜心,要以他们的高兴为自己的快乐
有新同学来,我就高兴,
嫌人多,我也别发菩提心了
你们常说我这个老师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比如我到底喜欢人多还是喜欢人少?表面上看我这个老师喜欢人多,人越多我越高兴,其实我是喜欢安静。那为什么我经常问“有没有新同学来呀”,有新同学来是我就高兴,没有人来,我就叹气?有人说:已经来这么多人了,你还要人啊?这点人算多我也别发菩提心,也别行菩萨道了。
我是惭愧,发心这么多年,到如今也不过一百多个人,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自己戴顶高帽子。有人却对我说:那边虽然人多,如果没有高帽子,恐怕连二十个人都不会有。
学初地菩萨就要笑嘻嘻,不习惯笑也得学一学啊
还有的人说老师现在变得很天真风趣。你们看过我年轻时的照片,很瘦,脸非常严肃,从来不笑的,我在家里也不笑的,今天怎么老是笑嘻嘻啊?行菩萨道呀!学初地菩萨就要笑嘻嘻,不习惯笑也得学一学啊。
你们经常听到我的笑声,有人说:傅老师说起来忙得不得了,他还有时间说说笑笑?那是医生叮嘱我要放松放松,否则血压升高咋办呢?一笑人就放松了呀。
行菩萨道要满众生愿,你一改变,大家都欢喜
说“老师上下楼,还要学生跟着扶一把?”这是事师组安排,主要是因为不能摔跤,因为高血压一摔跤就怕中风。其实我一个人的时候反而轻松,有时我等不及,一个人一下子就下去了。有人就说:老师怎么今天走得这么快?研究出来,原来今天老师换了双鞋,所以走得快。(众笑)你想想,有人扶着我,我还能走快吗?有的人总想来握握我的手,轮不到还会提请求,我都会同意,因为行菩萨道就要满众生愿。你原来不是这个样,也得改变改变,你一改变大家都欢喜。
修行人不要习惯于孤独、沉思、幻想,
要以释迦佛的教导来改变自己
我们这儿就有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有位同学从前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里,她习惯于孤独、沉思、幻想,不愿开口。刚来时同学们引她笑,随便你怎么引,她都不笑,回答你:“有什么好笑的?”问她:“你也说两句。”“这有什么好说的?”(众笑)家里人说她从前简直不是过人的生活。前一个时期她的爸爸妈妈,奶奶来看她,大吃一惊,现在变好了呀,过人的生活了。(众笑)她所以能改变,因为她肯听我话,头一天想不通,第二天想通了,第三天就改变了,因为我是老师嘛。这一改变无论家里人,还是同学们都高兴。修行就要改变,我们的改变是照释迦佛的要求改变。执着于自己一套,不改变,怎么叫修行呢?
修行要改变成不喜欢世俗热闹与
世俗爱好,不要与世俗知见同流合污
为自己修行,也要改变,改变成不喜欢世俗的热闹,不喜欢世俗的种种爱好。有些人进了佛门还带着种种世俗气,你们心里要有觉悟,要不喜欢他们这一套,也不跟他同流合污,否则你修行怎么修得好呢?
发菩提心的人,看见众生来学法要发欢喜心,
要以他们的高兴为自己的快乐
如果你是发菩提心修大乘菩萨法的,不但要证果,还要成佛,你也要改变,看见众生要发欢喜心,众生能够来这儿听法修行,应该为他高兴,以他的高兴为自己的快乐。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6)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修菩萨法的人要为众生作梵行侣,
带领他们走在清净道上,不要把懒惰作谦虚
提要:
■ 修菩萨法的人要为众生作梵行侣,带领他们走在清净道上,不要把懒惰作谦虚
■ 菩萨看众生犹如独生子,哪能断掉对众生的爱,哪可以修成枯木头
■ 有些人执着自己的身份,不愿带着小一辈往前走
■ 古代读书为求官,隐居为清高,受了影响的佛弟子,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了
■ 执着身份和阶层,能称大乘吗?苦海里的居士也盼望能得度啊
■ 天下丛林饭如山,居士一退心就回家,不想改变,修行就更困难
修菩萨法的人要为众生作梵行侣,带领他们
走在清净道上,不要把懒惰作谦虚
修菩萨法的人不要被众生牵着鼻子走。不要跟着众生屁股后面团团转,是你是度他,而不是他度你,要有觉悟,不管他名多高,财多大,你应该带领他们往修行路上走,起个引导作用,作为他们清净道上的伴侣,这就是大乘修法。
假如你看见众生就讨厌,也不想帮助别人,理由挺漂亮,“我没有水平帮助他,我自己都没学好”,好像很谦虚,其实这是你的个性关系,实际上也离不开你的懒惰。
菩萨看众生犹如独生子,
哪能断掉对众生的爱,哪可以修成枯木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有天性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什么不好,没有父母的爱,小孩子生出来就会被丢到垃圾桶去,一个也活不了;没有父母的爱,小孩子怎么长大?没有父母的爱,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进了佛门,父母爱的天性还是有必要保留,而且还要爱得更伟大,把这个爱放大到一切众生身上,在众生身上发挥你的父爱母爱,菩萨看众生犹如自己的独生子。修行是叫你断掉世俗的爱,并没有叫你断掉菩萨对众生的爱,这是观念的转变、习气的转变、情感的转变,修行哪可以修成枯木头?
有些人执着自己的身份,不愿带着小一辈往前走
前几天男众部来了一个出家人,据说第二天早晨就走了。这有点不好理解,千里迢迢来到这儿,或者看了我们杂志,或者听别人介绍,来的时候肯定印象很好,怎么过了一个晚上就走了?别人告诉我,他说:“这儿居士太多”,这就奇怪了,出家人是人天师表,居士称你师父,你不在居士面前做好榜样,引导居士往修行路上走,反而跑掉了,那居士归依僧也白归依了。
现在有些出家人来了以后,这样不适应那样不习惯,但是他们本人却自由散漫,还很傲慢。如果你有觉悟有智慧,你也应该带领带领居士往前走啊,怎么会合不来呢?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执着于一个身份观念:高的跟低的合在一起,有伤自己身份。
古代读书为求官,隐居为清高,
受了影响的佛弟子,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了
这种风气可能有几百年了吧?当然也离不开儒教道教的影响,特别强调孤高,孤就是表示高,要高就必须孤,受这种影响,就出现了所谓的世外隐士。古时候的读书人,一方面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求官,一方面讨厌人,最好躲在深山里过隐居生活。这不是矛盾吗?可能他的意思是要么做官,很荣耀,要么干脆跑去做隐士,很清高。佛门里的修行人受了儒教道教影响,慢慢佛法就被灭掉了。中国号称大乘佛教,受了这种思想影响,菩提心就发不起来,出离法又不肯修,佛法不就灭了?
执着身份和阶层,能称大乘吗?
苦海里的居士也盼望能得度啊
这孤高的心态后来大大发展,如今居士成为“小众”,执着身份和阶层,这叫大乘吗?难怪现在佛门里当师的,从不重视怎样去度居士,只跟居士们说:你学什么法呀?居士只要到庙里来供养供养,培培福就是了。沉溺在世俗苦海里的众生也盼望能得度啊。
天下丛林饭如山,居士一退心就回家,
不想改变,修行就更困难
长期以来佛门经过如此演变,今天要改变这种种的风气很困难,尤其是你希望他改变,他却不想改变,那就更困难。出家人反正天下丛林饭如山,居士脾气难调,女生一批评就哭鼻子,男生一怄气就躺在床上不想动,再不对明天回家。即使劝他别退心,他心想:“退心又咋的呢?我又不是头一次退心。”这种人,上海土话叫老油条。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7)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弟子应该在佛指引的道路上往前走,
自己要走在解脱道上,也要引导众生走在解脱道上
提要:
■ 出家人要内护正法,也要调动居士力量弘扬正法引导众生
■ 大应该大在发菩提心引导众生上,切不可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毁了佛说的
四十九年教法,这条度众生的船
■ 众生难调难伏,菩萨难行能行,众生没希望了,你成就也就没希望了
■ 佛弟子应该在佛指引的道路上往前走,自己要走在解脱道上,也要引导众生
走在解脱道上
■ 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也要有解脱道的功德,才能完成菩提大道
■ 有释迦佛教给我们的法,再没信心,岂不等于不信佛了
出家人要内护正法,
也要调动居士力量弘扬正法引导众生
释迦佛讲了四十九年法,全都是调伏众生的方法,今天释迦佛涅槃了,谁来掌握这些法给众生做引导啊?还得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辛苦一点,首先就是发菩提心的出家人。出家人是内护正法,居士是外护,释迦佛的正法全交给了出家人。
可是如今末法时期,很多出家人不护正法,居士只知以财护法,庙修得富丽堂皇,里面却听不到讲经说法。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恢复正法,就要调动一切力量,只要确实是发菩提心,悲悯众生,不为名不为利,懂佛法的善知识,哪怕是居士也应该弘扬正法、引导众生。
大应该大在发菩提心引导众生上,切不可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毁了佛说的四十九年教法,这条度众生的船
所谓大阿罗汉、大比丘、大居士,或者大善知识,这个大应该大在发菩提心引导众生上。假如不发菩提心不引导众生,看见众生就避开,这个“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那么你自己好好修行了生死吧,总算你个人得到解脱了,但是你既不懂法,又整天敲敲打打,既不大又不小,毁了自己法身慧命,毁了整个佛教事业,也毁了佛说的四十九年教法,这条度众生的船。
众生难调难伏,菩萨难行能行,
众生没希望了,你成就也就没希望了
我们修行要有坚固的菩提心,就是遇到再大的障碍,再大的困难也不退。佛经上说:哪怕热铁轮在我头上转,也不退菩提心。我们学佛就要按释迦佛讲的话去做。众生难调难伏,就靠你一颗菩提心,慢慢引导,千方百计的教化,使他难调能调,难伏能伏,所以菩萨行称为难行能行。如果你灰心、失望、退心,众生就没希望了,你本人修行也没希望了。
佛弟子应该在佛指引的道路上往前走,自己
要走在解脱道上,也要引导众生走在解脱道上
引导众生往前走,方向要明确,道路要搞清楚。既然是佛弟子,就应该在释迦佛指引的道路上往前走,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脱生死,也包括男女居士,都是为了求解脱。所以必须自己要走在解脱道上,也要引导众生走在解脱道上,这是唯一的道路。
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也要有解脱道的功德,
才能完成菩提大道
有人说:我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大道本身就包含了解脱道,菩提道次第里:下士修法是人天道,中士修法就是解脱道,上士修法是菩萨道,所以菩提大道就包含着解脱道,没有一尊佛是没有了脱生死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也要有解脱道的功德,这才能够完成菩提大道。
有释迦佛教给我们的法,
再没信心,岂不等于不信佛了
有人说:“我是个凡夫,我没有这么大的智慧呀。”你没有这么大的智慧,可是我们有释迦佛教给我们的法。释迦佛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真是大慈大悲,十方如来都赞叹他这样的悲心难能稀有,能够到众生脾气最坏的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如果我们对修行再没有信心的话,那就等于对释迦佛没有信心,岂不等于不信佛了。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8)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四谛法是解脱法,
要以解脱道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依靠
提要:
■ 求保佑不修行,不学法成无知,任意错解乱说,这种信佛成了迷信
■ 释迦佛把路铺好了,你偏不走,佛也救不了你
■ “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要以解脱道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依靠
■ 四谛法就是解脱法,能解脱生死,所以说苦集灭道是根本法
求保佑不修行,不学法成无知,
任意错解乱说,这种信佛成了迷信
有些信佛的人,对自己修行没有信心,一种,信佛为求保佑,至于修行能证阿罗汉果,能够成菩萨、成佛,他不信。
还有一种人,信了佛不学法,无知得很,且不说生死怎么了,出离法怎么修,成佛怎么成?他不知道,连什么叫阿罗汉,菩萨怎么解说,佛是啥个意思?他也不知道。一问三不知,这还算是个老实人,但也有人偏要来一个错误的解说。前几年有个地方的佛教协会请我去对当地的当家、住持讲课,称为骨干培训班。据说,当地人对阿弥陀佛是这么解说的,阿弥是一个人,陀佛又是一个人。这些人把佛教搞得乱七八糟,这种信佛,那不是道道地地的迷信吗?
释迦佛把路铺好了,你偏不走,佛也救不了你
如果你是真信佛,能学佛法,你的福气可大了,你要走上解脱生死的路,释迦佛已经把路给你铺好了,人天道的路、解脱道的路、菩萨道的路、乃至成佛的这条菩提大道的路,释迦佛全铺好了,你只要肯走上去就行了,这是释迦佛对我们的慈悲,对我们的恩德。有这么好的条件,可是有人偏不走,那真叫自作孽不可活,对这样的佛弟子释迦佛不光是叹气,还要掉泪呢。你自己要下三恶道,这就没办法了?所以说佛也有救不了的众生,因为他自己愿意进地狱嘛。
“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
要以解脱道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依靠
“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依怙就是依靠,我们要使所有的众生都依靠佛的教导,走上这条解脱道。当然我们首先要以解脱道来作为我们的依靠,解脱就是解脱生死。可假如你不学解脱法,你怎么解脱生死?比如人两条腿被绳子绑起来了,还打了个结,一点不自在。他想得到解脱,那必须要把这个结解开。可是这个人不会解结,那就没希望了。有的人自称是修行人,可他解脱生死的方法不懂,在解脱道上一步也不肯走,那又怎么能叫修行人呢?
四谛法就是解脱法,能解脱生死,
所以说苦集灭道是根本法
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声闻弟子,声就是声音,闻就是听到,我们听到释迦佛给我们讲的法,照佛讲的话去修,就叫声闻弟子。从佛教的历史来看,释迦佛成道后去鹿野苑说四谛法,五比丘就证了阿罗汉果,解脱了生死,解脱法就是四谛法,声闻弟子哪能不学四谛法的?而中国的佛门长期以来,四谛法不修,也没人讲,即使大乘经典里也有提到四谛法,可没人作广大地解说,更没有指导我们去修四谛法。
苦集灭道是根本法,修行人最根本是要解脱生死,按照四谛法去修,就能了脱生死,所以这条路就叫解脱道。这是释迦佛树立起来的,是一切众生都必须依靠的,所以“悲悯世间有争诸调伏,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今天讲到这儿。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9)
傅味琴讲于 2006.3.23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世间上的智慧是有漏的,
它会给绝对真理蒙上面纱
提要:
■ “十方”“胜者”“菩萨”都是名相,名相虽是假名,但也方便了我们的
思维和说明问题
■ 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世间上的智慧是有漏的,它会给绝对真理蒙上面纱
■ 世间上人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加上他们的执著和颠倒,必然会对佛陀的智慧
不理解,最后就是不接受
■ 世间人对佛法的不认可,加上佛弟子自身的腐败,或被世间法所同化,
而真正的佛法就被消灭了
“十方”“胜者”“菩萨”都是名相,名相虽是假名,
但也方便了我们的思维和说明问题
“十方一切胜者及菩萨,枯烦恼海炽燃智慧焰”,“十方”,十个方向,四面八方再加上方下方,“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胜者”,是殊胜的人,“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己能觉悟,又能使别人觉悟,这样的人就称菩萨。这些都是名相,名相虽是假名,去掉了名相也没法说清楚。人间有了语言文字,生活的各方面就方便了,语言文字方便了我们的思惟,使我们讲话、思考问题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白,使人间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世间上的智慧是有漏的,
它会给绝对真理蒙上面纱
可是从究竟的真理来看,所谓越来越丰富,实际上是越来越复杂,所谓越来越发展,实际上是越来越迷茫。这些道理只能在佛门里讲,在佛门外面这些话是讲不通的,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是两条道路,世俗上的智慧跟佛陀的智慧也是两种性质。佛陀智慧是圆满的,是觉悟的,世间上的智慧也有觉悟,不过这个觉悟不圆满、有漏洞。世间上的智慧发展下去,会不会达到佛陀这样的圆满无漏?应该说,世间上越复杂越发达,越是掩盖了宇宙人生真正的本来面目,它是在宇宙人生本来面目这个绝对的真理上,一层又一层蒙上了迷茫,好比在人眼上蒙上了面纱。
世间上人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加上他们的执著和颠倒,
必然会对佛陀的智慧不理解,最后就是不接受
比如有的方面,世间上的观点跟佛教没有矛盾,在这些方面佛教就被人们所认可,认为佛教是伟大的。但是世间上人又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在不断地推出新的观点、做法,那就跟佛陀的智慧相反了。再加上他们的执著、颠倒,在这些方面他们就逐渐逐渐跟佛教的观点融合不起来了,再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会对佛陀的智慧不理解,不认可,最后就是不接受。
世间人对佛法的不认可,加上佛弟子自身的腐败,
或被世间法所同化,而真正的佛法就被消灭了
佛教将来的消亡并不是一下子就消亡的,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结果,要经过逐渐逐渐的演变,数量上也是逐渐逐渐增大,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世间上有一个人对佛陀的智慧不理解、不认可、不相信,那么佛法就在这个人身上消灭了;假如有两个人不认可,那么就在这两个人身上消灭了;假如有两万、两百万人,那佛法就在这两万、两百万人的范围里不存在了,这是从数量上讲。从质量上讲,佛门里佛弟子自身逐渐腐败,佛法在世间人眼里,就成了一种腐化的、被搅乱、被污染的非法,那么佛法就被世间法所同化了,而真正的佛法就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