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入门 二十四·三十七道品简表
 
{返回 佛教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68

二十四·三十七道品简表
 

  佛陀从四谛的道谛中,开示出三十七种修习基本圣道的法门,叫做三十七道品,亦称三十七菩提分法。

  【注】

  ⒈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念常住于道法中,使之正而不邪。
  ⒉四正勤即是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最为殊胜,亦称四正胜。此时智慧力已增多,但禅定力较薄弱。
  ⒊四神足即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⒋五根五力,依程度深浅立名,如信根增长,破诸邪信,得名信力,故五根为生圣道的根本,五力为增长圣道的主力。佛经说:"能生善法,故名为根。能破恶法,故名为力。"
  ⒌五根:①信根,于诸法谛理,信忍乐欲。②进根,信诸善法理,倍策精进。③念根,追念正道,不忘正法。④定根,摄心正道,相应不散。⑤慧根,以观照慧,抉择分明,思惟真理。
  ⒍五力:①信力,信根增上,故能破疑障。②进力,进根增上,故能破懈怠。③念力,念根增上,故能破昏忘。④定力,定根增上,故能破散乱。⑤慧力,慧根增上,故能破愚昧。又五根五力以信为始,慧为终,显示信心是以智慧为主。
  ⒎七菩提分说明如下:
   ①择法菩提分——以智慧择法之真伪。
   ②精进菩提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③喜菩提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④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
   ⑤念菩提分——明记定慧,使其均等。
   ⑥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⑦行舍菩提分——舍诸谬妄,更行进益。
  ⒏七菩提分又名七觉支,在三十七道品中独得觉名,正因前修四念处至五根五力时未觉,后修八正道时已觉,唯中间修此七觉分法,是由迷而悟,由未觉而觉,故独得觉名。
  ⒐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即以正见为最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于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悟入正道。
  ⒑有漏——有烦恼,亦称有为。
  ⒒无漏——清净无烦恼,亦称无为
 


{返回 佛教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入门 二十五·略释四念处
下一篇:佛教入门 二十三·四圣谛简释
 佛教入门 四十一·佛教是佛陀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教入门 四十·学佛目的与任务
 佛教入门 三十三·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教入门 二十·略述八关斋戒
 佛教入门 十·三皈依
 佛教入门 三十五·佛法传入中国
 佛教入门 十七·宇宙器界概况
 佛教入门 三十八·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教入门 十四·业力的因果律
 佛教入门 二十八·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能流泪就微笑[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阐释《心经》中所表达的空性[栏目:萨迦法王]
 佛教戒律学 第二章 佛教戒律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部派大乘的戒律[栏目:佛教戒律学]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五[栏目:界诠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第九章 静慧开悟论 智慧由心生[栏目:地藏王菩萨指禅开示录]
 十八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夏令营赞助人代表 李立立)[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趣品《圆觉经》之十五[栏目:超然法师]
 如何得到长寿佛灌顶,灌顶的意义是什么?[栏目:海涛法师]
 学诚大和尚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