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课
思考题
1、请解释“以净饮食作供养,以善意乐而印持”。
2、请比较供养个人和供养僧众的优劣。
3、对于“能否吃供过佛的供品?”有几种观点,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4、我执的三种事物是什么?为什么要供养我执的三种事物?
5、我们应如何供养身体?
6、我们应如何供养受用?
7、我们应如何供养善根?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在七支供中,顶礼支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供养支。
希望道友们经常礼佛,藏地的许多修行人每天不间断地礼佛一百遍,对大城市里的人来说,不要说每天磕一百个头,每天磕三个头恐怕也很困难。有个居士对我说:“我现在每天磕三个头,已经坚持两个多月了!”其实这一点精进算不上什么,但他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当然,对他的行为我们还是应该鼓励。
行持善法不能像开法会、搞运动那样,一段时间里搞得热热闹闹,之后就偃旗息鼓了。行持善法是终生的事,在家居士每天都要供养三宝,出家人每天都要念经修法。如果每天连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就不算真正的佛弟子了。现在有些出家人每天没有任何念诵的功课,出门在外连课诵的经书都不带,这也是末法时代的一种恶相。
下面讲对治吝啬或贪心之供养支。这部分内容,文字浅显易懂,但意义非常深,有些人不要因为曾经闻思过大经大论,就轻视这些道理,如果有这样的心态,许多殊胜的道理可能会与你擦肩而过,那就太可惜了。佛法就是这样,有些公案看起来很浅显,好像是一个世间的故事,可是你真正思考后,才会明白其中的甚深意义。因此,希望大家对下面所讲的每一个道理和公案都详细观察,对它们的意义一定要有所领悟。
戊二(对治吝啬或贪心之供养支)分三:一、真实供养;二、意幻供养;三、自成供养。
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实之供品,
意幻七宝瑞相物,本成三千世界中,
十亿日月洲须弥,天人龙之诸受用,
意幻供养无量光,为利我故悲纳受。
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以及花、香、水、灯、食子等一切真实供品,意幻观想的轮王七宝、八瑞相、八瑞物等供品,由众生共同业力形成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十亿四大部洲、须弥山、日、月以及天人龙的一切受用等自成供品,将这三类供品供养怙主无量光佛,为了利益我等众生,希望佛陀以大悲心接纳我的供养。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每个人都应该供养三宝。也许是各人根机意乐不同,有的人非常喜欢作供养,而有的人对作供养没有什么兴趣,只愿意看书或者做其他的善法。有些人明明有经济能力,但见到三宝不愿意供养,见到乞丐也不愿意布施,其实这是不对的。现在我们投生在福田之地——南赡部洲,这正是播下善根种子的大好时机,虽然各人的财力有别,但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上供下施。从这一点来看,有些佛教徒甚至还不如一些世间人,有些不信佛的世间人到寺院旅游时,见到庄严的佛像也会慷慨供养,虽然他们没有超离三界轮回的出离心,更没有大乘的菩提心,但因为对殊胜的对境做了供养,实际上也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
下面我们详细宣说三种供养。
己一、真实供养:
真实供养是供养自己真实拥有的供品。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可以进行意幻供养,但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尽量进行真实供养。有些道友不知道是观想能力太强还是太懒惰,明明有能力进行真实供养,但从来不采取实际行动,总是闭着眼睛在意幻的境界中供养,这不是很好。
关于真实供养,有“以净饮食作供养,以善意乐而印持”的说法,意思是在供养三宝时,必须具足两种清净:意乐清净和供物清净。
一、意乐要清净。如果发心不清净,这样的供养是不如法的。以前有些地方有这种情况:一些小偷也会到寺院去供灯,但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三宝加持自己能偷到东西。我们应远离这样的不善发心,乃至供养一元钱、一盏灯、一支香以上,都要以善良的发心印持。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能以清净的意乐供养三宝,得到的回馈将是更为清净的身心。有些人本来心情很烦躁,但是到寺院后,在佛像前虔诚地供上一支香,然后专注地合掌顶礼,渐渐地身心变得非常宁静,令人见而生信,这就是三宝的加持。
二、供物要清净。既不能供养污秽的饮食、陈旧的衣服等低劣物品,也不能供养通过盗窃、掠夺或者以谄诳手段得来的邪物。如果以不清净的物品供养三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供物应当是洁净优质的,连自己都不愿意享用的低劣物品就不要拿来供养三宝,有些人把不能食用的陈腐酥油用来供灯,这种做法就是不合理的。供品的来源也要清净,有些小偷为了以后偷东西顺利,用偷来的钱财做功德,这种赃物也是不清净的供物。
我们应当供养以往昔福德所感而无勤现前,以及通过辛勤劳作获得的清净财物。有些人因为前世积累过资粮,今生不需要特别勤作,财富就会像夏日的河水一样涌现。还有些人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必须通过辛勤劳作才能得到钱财。以这两种途径得到的钱财都可以供养,尤其供养辛勤劳作挣来的钱财的功德非常大。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从前大月氏国弗迦罗城中有一个画师,他到东方的多刹陀罗国作画谋生,在十二年中赚了三十两黄金。在返回家乡的路上,画师路过一座寺院,里面传出僧众念经的声音,他跟随声音走进寺院,见到清净庄严的僧众,画师顿时生起清净的信心,就问维那师:“这里供一天斋需要多少钱?”维那师说:“要三十两金子。”画师听后,毫不犹豫地将三十两金子交给维那师,要求为他供一天斋。回到家后,妻子问画师:“你十二年里挣了多少钱?”他回答说:“得了三十两金子。”妻子问:“金子在哪里?”画师说:“都种到福田中了。”妻子又问:“什么福田?”他说:“是僧众福田,我把金子都布施给僧众了。”妻子非常气愤,她把丈夫捆起来,带到断事的官员前说:“我丈夫失心狂乱,他十二年挣了三十两金子,不但不怜悯妻儿,反而将金子都给了他人。我依照法律将他送交官府处置。”官员问画师:“你为什么不用金子供给妻儿,反而送给别人?”画师回答道:“我因为前世没有积累功德,所以今生感受贫困。如今值遇了福田,如果再不种福,来世还会贫困,这样一直贫困下去没有解脱的时候。我为了彻底摆脱贫困,所以把黄金都供养了僧众。”这个大官是优婆塞,听了画师的解释,他赞叹道:“你能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子全部布施给僧众,实在是难得,你是个善人。”他一边赞叹一边脱下身上的璎珞,连同骏马和一个聚落赐给了画师。
画师将十二年的收入全部供养僧众,这样难舍能舍,得福最多,因此他即生就摆脱了贫穷。以前我们学院也有这种情况,有些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地打工,离开学院时将所有的收入都供养僧众。福田难遇,值遇殊胜的对境时能这样慷慨供养,这些工人确实很有善根。
现在有些人很愿意作供养,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好的供养对境。一般来说,供养僧众是比较保险的,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僧众里肯定有戒律清净者,也肯定有出世间的圣者,所以对僧宝福田作供养是非常保险的,施主的钱财肯定不会空耗。而对个人作供养,尤其是作大量的供养,则一定要慎重。现在有许多“成就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不好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也很难分辨得清楚。如果真是一位圣者,那供养他再多的钱财也值得;但万一是一个既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真修实证的骗子,对这样的人作供养就没什么意义了,也许刚供养时,施主会觉得他跟佛陀无二无别,但以后可能会后悔。作为供养者,事先一定要考虑好这些问题。当然,如果你经过观察,觉得这个人确实值得供养,而且肯定自己在供养之后不会后悔,那你供养再多的钱都行,反正谁都有权决定怎么使用自己的钱。
刚才讲到,要供养自己福报现前或者辛勤劳作得到的钱财,但如果自己的收入只能勉强自给而一无所剩,那是不是就无法作供养呢?不是。根据喇拉曲智仁波切的窍诀,我们可以首先将物品陈设于三宝前作供养,请三宝享用之后,再观想三宝将供品转变成悉地并赐予自己,然后自己再享用这些物品。这样作供养也能积累许多资粮。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经常有汉地的居士问我:能不能吃供过佛的东西?对这个问题,汉传佛教界有各种说法,藏地的高僧大德也有不同的说法。以前我认为供者不能享用供品,因为乔美仁波切说:“供养佛菩萨的食品,供者不能自己取食,也不能布施给狗等旁生,而应倒在洁净的高处。如果有鸟类啄食,那是可以的,因为鸟类属空行种性。”记得我去泰国时,见到许多人将水果等食品供在佛像前,一会儿就拿下来分食,并说这是求佛赐悉地的一种方式,当时我也有点看不惯这种做法。但现在根据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供品在供养三宝之后,只要观想三宝赐予我悉地,自己也可以享用供品。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说:我们准备穿一件新衣服时,在自己还没有穿之前,先把衣服在空中甩动一下,观想供养三宝,然后再观想三宝将其赐给自己,这样就可以穿了。华智仁波切并没有说,供完三宝的新衣服只能扔到一个清净的地方,自己绝对不能穿。所以今后大家可以享用供过佛的供品。至于乔美仁波切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某些特殊修法的角度来理解。对汉地的佛教徒来讲,这样对处理供完佛的供品也比较方便。因为汉地不像藏地,藏地到处是清净的山坡和草地,很容易找到倾倒陈旧供品的地方,而汉地的城市里很难找到一处干净的空地,如果把供完佛的供品吃掉,这样处理就比较方便。
在作真实供养时,我们应当供养四种供物,即我执的三种事物和五供等特殊供品。我执的三种事物即自己所珍爱的身体,饮食、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法王如意宝曾经开示道:“为什么要供养我执的三种事物呢?因为人们很执著这三种事物,没有入佛门的人很执著自己的身体和受用,入了佛门后,由于积累善根很不容易,在没有发起真正的菩提心前,人们对自己的善根也很执著。如果能将这三种事物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可以积累许多资粮,一方面也能打破我执。”寂天菩萨也曾说:“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所以今后大家要将这三种事物供养诸佛菩萨,这既是积累资粮,也是一种修心的方便。
具体而言,我们应如何供养身体呢?
佛陀在因地曾无数次布施自己的身体,以前的智美根登王子
[1]也曾毫无吝惜地布施身体,这些都是圣者才能行持的。作为凡夫,我们现在还不能像他们那样真实布施身体,但也要观想以承事阿弥陀佛的方式供养身体,之后精勤行持令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之事业,从而断除所谓“我的身体”的执著。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令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对阿弥陀佛供养身体,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向阿弥陀佛供养身体的方式了,阿弥陀佛也不需要我们的鼻子、耳朵、大腿、小腿。有些人说:“上师,我对您非常有信心,我把身、口、意全部供养您。”其实,所谓把身、口、意供养上师,就是为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做事情,如果你一点事都不做,那你供养什么身体?上师也不吃人肉,他要你的身体干什么?所以,今后如果要供养上师三宝身体,就要为上师三宝做事情。
现在许多人为三宝发心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点辛苦,但这样向三宝供养身体非常有意义。可是有些人却叫苦连天:“你知不知道,我快累垮了,马上要断气了。”旁边的人也经常说“这个人已经累垮了”、“那个人将要累垮了”,等等。其实行持佛法的人不应该这样说。我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在看书、修法、为佛法做事情,但从来没有想过:我这样精进会不会累垮?世间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他们也没有说自己要累垮,可是有些道友为三宝做一点点事就说要累垮了。我对此很不理解——该吃饭时好好吃饭,该工作时好好工作,该休息时好好休息,怎么会累垮呢?而且为三宝发心,就算真的累垮了也不要紧,累垮了就到极乐世界换一个新的身体。凡夫人对身体特别执著,经常采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这个臭皮囊,但我们越执著身体,身体就越脆弱,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也越大。如果我们经常使用自己的身体为三宝和众生做事情,就可以打破对身体的执著。看看佛教的历史,无数高僧大德以苦行彻底打破了对有漏色身的执著,彼既丈夫我亦尔,我们应该随学这些高僧大德!
我们应如何供养受用呢?
尽管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真实供养一切受用,但为了在临终时不贪执受用,现在就应逐步供养自己的财物。如果临终时执著财物,这是往生净土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生前身心自在时就要学会逐步放下,即使在行为上一时还不能全部放下,也要观想:我把一切财物都供养阿弥陀佛您。如果能这样观想,即使并没有把财物拿出去,但内心已经把它们舍弃了,临死时就不会再牵挂这些财物。
我们应如何供养善根呢?
应将一切善根观为普贤供云而作供养。也就是说,乃至念一句观音心咒以上的善根都供养阿弥陀佛,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打破贪执善根的方法。
我们应如何供养特殊供品呢?
特殊供品包括供水、净足水、鲜花、熏香、涂香、酥油灯、香水、神馐、乐器等,这些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而作供养。在不同的佛经中,对特殊供品的要求有所不同。《苏悉地经》中讲了五供:涂香、花、烧香、饮食、燃灯。《大日经》中讲了六供,即这五种供品再加上净水。有时候,在三宝所依前供养大量的财物不是很方便,此时便可用特殊供品为代表来作供养。这些特殊的供品各有不同的缘起,来果禅师说:“供香则身口不臭,供花则相貌端严,供灯则心眼光彻,供水则恶病全消……”这些供养也可与六度相对应,日本的道范法师在《行法肝叶钞》中说,水代表布施波罗蜜多,涂香代表持戒波罗蜜多,花代表安忍波罗蜜多,烧香代表精进波罗蜜多,饮食代表禅定波罗蜜多,灯代表般若波罗蜜多。
总而言之,三宝是无上殊胜的福田,我们应当尽己所能地供养五供等特殊供品,这能出生不可思议的福德。
以供花而言,《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2]。”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以散乱心在佛的画像前供养一朵花,以此功德也能逐渐值遇无数如来。《百缘经》中有一个供花的稀奇公案: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国的富人们举办波罗奈花会,他们到一处泉水边唱歌跳舞,尽情娱乐。在花会上,富人们派一个人到森林中采集波罗奈花做花鬘。采花人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佛陀,见到相好庄严的世尊,他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恭敬地顶礼世尊的双足,并以波罗奈花供养世尊。然后他又回去采花,结果在爬树时,树枝折断而摔死。采花人死后转生到忉利天,相貌端正殊妙,而且他的天宫是用波罗奈花做的。帝释天问他:“你前世修了什么福业,现在转生于此。”天子讲了自己前世的因缘。帝释天听后以偈赞叹:“身如真金色,照曜极鲜明,容颜貌端正,诸天中最胜。”(你的身体如真金色一样,你的身光极为照耀鲜明,你的容貌如此端正,你在诸天中最为超胜。)天子以偈回答:“我蒙佛恩德,散以波罗华,由是善因缘,今得是果报。”(我是承蒙佛的恩德,在佛前散花供养,由于这个善因缘,才得到如是的果报。)后来天子和帝释天一起拜见佛,佛为他们说法后,天子心开意解,获得了须陀洹果。
采花人因为供养佛陀鲜花,死后转生为天人,而且相貌、受用远超其他天人,最终还获得了圣果。可见,供花的功德多么不可思议。实际上,当年采花人在真佛前供花,如今我们在佛像前供花,这两者的功德没有差别。所以今后大家也应在佛像前供花,想漂亮的人更要多供花!
因果始终是不会空耗的,因此所有的人都要尽己所能地积累福德,而且应该欢欢喜喜地积累福德,不能像付税一样非常勉强地作福德。富人不要死守钱财不作供养,穷人也不要以贫穷为借口不作供养。成为富人是由于往昔积累福德所致,应该利用现有的财物继续积累福德;成为穷人是因为往昔未曾积累福德,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更应该积累福德,如果实在没有钱,甚至乞讨得来的饮食也可以作供养。
越穷的人就越需要作供养,如果供养的心非常清净猛厉,甚至即生就能脱贫致富。佛经中记载:须达长者曾经因为供养三宝而七次致贫,最后一次竟穷得身无分文。有一天,须达长者在粪土中找到一个檀香木斗,出售后买了四斗大米,长者夫妇下了一斗大米做饭,准备好好吃一顿。饭快熟时,佛陀心想:应当度化须达,让他重新出生福德。于是派舍利子去化缘,须达长者见舍利子尊者来化缘,心中非常欢喜,将米饭全都供养了尊者。须达长者又重新下了一斗米,饭要熟时,目犍连尊者来到长者家化缘,长者又一次欢喜供养。之后他又下了一斗米,饭要熟时,迦叶尊者又来了,长者还是欢喜供养。到了最后一次,佛陀亲自来化缘,长者极为欢喜地将米饭供养佛陀。接受供养后,世尊亲自为须达夫妇回向:“罪灭福生,从今日始。”当下,须达长者家中充满粮食、布匹、珍宝,比往昔还要富裕数倍。须达长者欢喜踊跃,他对佛陀说:“纵是华厦千间,夜眠还是八尺,财富再多也无有实义,唯有修行才究竟。请世尊能摄受我们。”佛陀为他们说法后,夫妻俩都获得道果。
佛经中有许多这样精彩的公案,有善根的人看到这些公案后会生起信心,当然,如果没有善根,即使佛陀亲自来到面前,也不一定生起信心。我每次看到佛经中的公案都很有感触,有时候很欢喜,有时候又很悲伤:能亲见佛陀真是太有福报了,如果自己以前值遇过佛陀,即使那时是一只蚂蚁,也早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了!
总而言之,人人都要尽己所能地积累资粮。我自己多年以来都是这样:每天早上起床后,首先礼佛三遍,然后就供香、供水,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就只能念云供咒
[3]进行意幻供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希望今后大家要养成供养三宝的习惯。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供养后不要忘了回向发愿,如果只是把供品摆到三宝所依前而没有回向发愿,功德也不是特别大。《前行备忘录》中强调,供养后一定要回向发愿。《百业经》和《贤愚经》中记载,佛陀在世时,许多弟子都具有不共的功德,这些功德都是他们往昔供养三宝后,作了回向发愿才成熟的。因此,今后大家作完供养后,应立即以清净意乐来回向发愿,这样一定会如愿成熟果报。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智美根登:古代一王子,生性好善乐施,曾布施自己的一切财物、子女和眼睛。
[2] 我经常引用这个教证,以后可能还会用,这样反复引用并没有重复的过失。无垢光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引用《觉性灌顶续》的一个教证后说:“虽然前面已经引用过这个教证,但是再次引用无有过失,因为《时轮金刚释•白莲花》三次引用了《文殊真实名经》的教证,《显句论》也多次引用了《三摩地王经》的教证。”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也有同一个教证引用两三次的情况。这些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3] 云供咒:纳摩 纳札雅雅 纳摩巴嘎瓦得 班匝尔萨 抓玛达呢 达塔嘎达雅 阿哈得三雅桑波达雅 达雅塔 嗡班杂尔班杂尔玛哈班杂尔 玛哈得匝班杂尔 玛哈波雅班杂尔 玛哈波德泽达班杂尔 玛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玛纳班杂尔 萨瓦嘎玛阿瓦 纳波效达纳班杂尔所哈。[云供咒注音:“得”读作Dei ] 此咒功德不可思议,念一遍此咒,有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的功德,且死后能往生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