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忍辱观—一 海涛 辑
1.云何菩萨摩诃萨性忍?智慧力故能堪种种苦恼等事,一切忍一切忍。一切忍有怜愍故,得慈心故。性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
2.在家、出家俱有三种:一、能忍众生打骂等事;二、能自堪忍一切诸苦;三、忍乐善法。
壹、能忍众生打骂等者,菩萨摩诃萨若为众生所打骂时作是思惟:
(一)缘我是身,造作恶业,今自受报。云何于彼而生瞋恚?我亦不求是苦烦恼。今若不忍,后复增多!
(二)不忍辱者,是则名为苦烦恼因。我所受身及诸烦恼非众生过,自是我咎。若有恶事,实不乐受。今若不忍,便是自作。若自作者,复当自受生死性苦。
(三)身若受苦,云何不忍!声闻、缘觉为自利益尚修忍辱,何况我今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而当不忍!我若不忍,不得具足菩萨禁戒,修八正道,得无上道!
[1]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修五种忍:
一者、于怨、于亲、非怨亲中,修行于忍;
二者、于上、中、下人,修集于忍;
三者、于受苦、受乐、不苦不乐人中,修集于忍;
四者、于有福德、无福德、非有福德非无福德人中,修集于忍;
五者、于一切恶人中,修集于忍。
[2]菩萨成就如是五忍,修集五想:一者众生想,二者法想,三者无常想,四者苦想,五者无我、我所想。
一、众生想:菩萨为彼恶人所打,云何而能作亲友想?菩萨谛观:「过去世时流转生死,无有众生非我父母、师长、和上、眷属、亲族所可恭敬、供养之者!」作是观时,怨憎想灭,亲友想生。亲想生故,能修于忍。是时成就众生想。
二、法想者,菩萨谛观,众生者名为法界,名有为法,名有漏法,若是法界还对法界谁打谁瞋,无我无我所寿命士夫,以智慧力作是观时,灭众生想成就法想。
菩萨的忍辱观—二 海涛 辑
三、无常想:菩萨思惟:「一切众生、一切有为、有漏之法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谁有骂者?谁有受者?若使骂者及以受者暂时停住,则不得言诸法无常。若使常者,谁骂谁受?常、无常中俱无是二。俱无作、受,尚不应生微恶之心,何有打骂?」是故菩萨破于常想,修无常想;以能修集无常想故,成就忍心。成忍心故,修菩提道,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云何菩萨修集苦想?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察:「若欲界众生得大自在,饶财巨富,如转轮王,尚有三苦,况复余人!三苦者,谓复变苦生、死苦、苦苦。作是观时,若使众生有此三苦,我不应瞋!我若瞋者,云何当能救彼众生是三苦耶?我若瞋者,则为增长众生三苦。」作是观时,乐想灭,苦想生。以能修集苦想因缘故,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云何菩萨修无我、无我所想?菩萨谛观:
A.有诸外道说我是常,我若常者,众生无我。何以故?众生者即是五阴,五阴无常。若无我者,何有我所?是故无我、无我所。
B.菩萨复作是观:「我者即是菩提之心。菩萨初发菩提心时,于众生中得一子心,是名我所。若我于彼有瞋心者。云何得名有我、有我所?我若增长瞋恚心者,不能度脱一切众生。」作是观时,成就于忍,增长无我、无我所,心得无我想。以是因缘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贰、云何菩萨能忍众生打骂等苦?菩萨尔时复作是观:
(一)我于过去为五欲故,备受众苦。在家作务,耕田种殖,受种种苦。亲近国主,市买贩易,多受众苦。
(二)我于尔时虽受如是种种大苦,不得利益。若我今为度众生故,受诸苦恼,当得利益。
(三)我若当得大利益者,应受无量不可计苦!作是愿时,菩萨则能堪忍众苦。
菩萨的忍辱观—三 海涛 辑
◎释一切诸苦:受苦者,名一切苦。一切苦者有八种:一者、依苦,二者、世法苦,三者、威仪苦,四者、摄法苦,五者、乞食苦,六者、精进苦,七者、为利众生苦,八者、营事苦。
一、依苦者:名四依苦。若比丘受四依已,得出家受戒,得名具足比丘。若得少衣、少食、卧具、病药,不生愁苦,心无悔恨。以能修集坏苦心故,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依苦。
二、世法苦者有九种:
一者、求不得苦,二者、恶声苦,三者、现对恶法苦,
四者、苦苦,五者、亡失苦,六者、物尽苦,
七者、老苦,八者、病苦,九者、死苦。是名世法苦。
菩萨受是九种苦时,不生愁恼,心不悔恨,不废无上菩提之心。以不悔故,菩提增长;菩提增长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威仪苦者:名身四威仪:行、住、坐、卧。
(一)菩萨若行、若坐,昼夜常调恶业之心,忍行、坐苦,非时不卧,非时不住。
(二)所住内外若床、若地、若草、若叶,于是四处常念供养佛、法、僧宝。
(三)赞叹经法,受持禁戒;持无上法,广为人说;
(四)正思惟义,如法而住;分别法界,修舍摩他、毘婆舍那。菩萨修集如是法时,设有诸苦堪乐忍受,是名威仪苦。
四、摄法苦者:有七种:
(一)身舍饰好;(二)剃除须发;
(三)着割截衣;(四)一切世事不得自在,命属于他;
(五)乞求活命;(六)远离生业,少欲知足;
(七)舍离亲族五欲之乐。是名摄法苦。
五、乞食苦者:供身之物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一切仰他。不得,不嫌。得时知足,乃至尽寿。障受五欲、伎乐、戏笑,忍如是苦。是名乞食苦。
菩萨的忍辱观—四 海涛 辑
六、精懃苦者:菩萨精懃供养三宝,受持、读诵菩萨藏经,书写、解说、思惟其义,昼夜不废,懃加精进,修集圣道。以精进故,堪忍众苦。是名精进苦。
七、为利众生苦者:如利内外十一事中说。(参阅讲义第五页)
八、营事苦者:熏钵、缝衣、染作、浣濯,众僧使役,供给师长。若为供养、涂扫佛塔,为善法故,终不休息。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忍种种苦。是名营事苦。
参、忍乐善法苦者,有八种忍:受佛、法、僧三宝所有功德忍(3种),佛、菩萨不可思议忍(2种),因忍,果忍,善方便忍。(3种)
1.云何菩萨难忍?难忍有三种:一、有无量众生打骂菩萨,菩萨能忍;二、菩萨有自在力,能打能骂,忍受不报;三、菩萨处在种族豪贵能忍卑下。
2.除忍者:若有贫穷之人数从菩萨乞索所须,复有恶人亦来从乞,复有破戒之人亦来从乞,破坏恶心,修集忍心,为破苦故,施以乐事。是名除忍。
3.寂静忍者,菩萨若为诸恶众生之所打骂,于彼终不生于恶心,不作怨想,作善友想:『若无如是诸恶人者,我之善法云何增长?』见有骂者,软语慰喻。修慈悲心,能坏欲界所有烦恼。
4.自利、利他忍者:
一、菩萨忍于饥渴、寒热、风雨、恶兽,终不放逸,生死受苦,怜愍众生。
二、菩萨摩诃萨得如是等忍,增长现在一切善法,远离烦恼。他世获得无量善果,悉能调伏众生恶心。
三、恶心调故,一切烦恼不得其便。现在安乐,后获善果。是名自利、利他忍。
5.善人忍者,有五种知忍功德:一者不着恶心瞋心、二者心难沮坏、三者心无愁恼、四者死时无悔、五者死已,受天、人乐。
6.菩萨观忍有如是功德,教化众生,令行于忍。自所修忍亦得增长。赞叹忍辱,见行忍者,恭敬、尊重、赞叹、礼拜。是名善人忍。
菩萨的忍辱观—五 海涛 辑
◎释为利众生苦者:如利内外十一事中说。《菩萨地利益内外品第四》
1.内外义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自调,二者调他。菩萨摩诃萨善知方便,是名调伏义;菩萨所行一切善行名调伏义。
2.云何复名内外义?内外义者有五事,何等为五:一者净于他身,二者长他善法,三者现在利益,四者他世利益,五者坏他烦恼。
3.若菩萨摩诃萨随所修善若多若少,以教众生同己所得,是名调伏义。
4.菩萨摩诃萨既自安隐,复己安隐施于众生。所谓若出世及以世间,若欲界、若禅定,是名安隐义。安隐义者,亦名内外义,亦名调伏义,亦名真实义。
5.菩萨摩诃萨内外义者:有现在乐非他世乐、有他世乐非现在乐、有现在他世乐、有非现在非他世乐。
6.内外义者复有四种:
一、有人受法现世受乐,他世受苦。
二、有人受法现世受苦,他世受乐。
三、有人受法现世受乐,他世亦乐。
四、有人受法现在受苦,他世亦苦。
◎附录:《海慧菩萨所说经》
1.佛告海慧菩萨:若修行菩萨具智慧故,闻他恶口、骂詈、毁辱,不堪闻说,菩萨乃能安忍受故,行愿圆满成就,波罗蜜定不离大乘,则能成就口恼忍辱。海慧!当知:如是发起菩提心宝,既能发起忍辱波罗蜜,复能不退精进波罗蜜,圆满二行,则是菩萨忍辱意恼。
2.复次修行菩萨有四种相应善行。何者为四?
一者、精进修习六波罗蜜;二者、以大悲心成熟众生;
三者、坚持功德成就圆满;四者、无量劫时守护三界,亦无疲倦,积集一切功德资粮。若修行菩萨能成如是四种功德,则为决定菩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