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唯识宗的教判
唯识宗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相关经论,将佛陀一代时教,判为有、空、中道三时。此三时教是对渐悟的机类所建立,即为诱引不定性的机类,令入中道妙理而设。
第一时有教:谓众生执迷有我,因而起惑造业。佛陀初成道时,在鹿野苑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法,令诸凡夫、外道趣入圣道,如《阿含》等经皆属此教。以依他起性而说有,属不了义。
第二时空教:谓小乘人虽闻四谛法断除我执,却于诸法执为实有。佛陀为去除彼等法执,乃于灵鹫山宣说诸法本空的义理,令彼舍小趣大,如《般若》等经皆属此教 。以遍计所执性而说空,属不了义。
第三时中道教:谓前二时宣说有、空,尚未契入中道,由是佛陀于《解深密经》中,解说唯识中道的妙理,断除小乘偏有、大乘偏空的执着,而以心有境空为如来究竟大乘了义实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等皆属此教。以三性、三无性而说中,属了义。
此三时教的说法,依佛陀说法的年月先后来区分的,叫做年月次第;依了义与不了义来区分的,叫做义类次第;此外还有兼顾年月次第与义类次第来区分的,这在慧沼著作的《唯识了义灯》中有详细说明。此三时的教判,虽出于《解深密经》,但也很符合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实况。印度佛教史第一时期的学说,可概括为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主要是阐明我空法有的道理。第二时期为龙树、提婆所创立的中观学派,主要阐明我法二空的道理。第三时期为无着、世亲以及后来的陈那、法称所创立的瑜伽学派,主要是阐明心有境空的道理。所以三时的教判,也不妨看做是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过程的反映。
又三时教判,以前二时为佛陀的方便教说,属不了义;以第三时为佛陀所说的真实教法,是真了义,以宣说三性、三无性等中道妙义为主。唯识宗以第三时教为其教说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