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学菩萨如何选择利他的因缘?
 
{返回 六度万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12

初学菩萨如何选择利他的因缘?

菩萨与声闻的学处差别

菩萨与声闻「学处」的「差别」,不共的地方有三个:

第一个,「有声闻犯,菩萨不犯」。比如说,受持金银宝物,「声闻」是「犯」的;但是菩萨有利他的因缘,可以受持,这是「菩萨不犯」。

第二个,「有」的是「菩萨犯,声闻不犯」,比如教化众生。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不折服众生戒」:你身为一个师长,你摄受在家、出家的弟子,这个弟子他出现了过失,你「护其忧恼」,害怕他产生烦恼,结果你不加以种种的教导、诃责使令他改过,就一味地姑息,这样「菩萨」是「犯」戒的;但是「声闻」戒「不犯」,因为声闻戒本来就没有摄众生戒:所以有的地方是「菩萨犯,声闻不犯」。

第三个,菩萨的戒法是「具」足「身」业、「语」业、意业三种;「声闻」戒只有「身」业跟「语」业「二」种,他内心染污是不结罪:所以「菩萨心」染污也是「犯」戒,这是不共「声闻」的地方。

声闻戒它偏重身业跟口业,所以他结罪的时候,诸位在判罪,你就知道,声闻戒结罪,是看你行为的本身来判罪:就是你身体的造作到什么程度、你这个话讲到什么程度,是别人理解、或者别人不理解等等,从身业、口业的造作到什么程度,就结到什么罪;他意业不当作轻重的判断。但是菩萨戒在判罪的时候,意业一定要列入考虑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贪欲──贪求名利,还有瞋恚──怀恨不舍,这本来都应该结罪;但是在开缘当中都说:如果菩萨已经生起了断除的意乐,而且产生一种精进的对治,暂时的现行,这个是不结罪的,就是他已经在进步当中了。这个地方就是说,你不断地在进步,你现在的烦恼比三个月前淡薄了,你已经在进步当中。

菩萨戒制戒的目的,是要警策你的意念,「戒是警意之缘」也。一个人最害怕的,就是你内心有过失你不知道,你那个相续心不断地辗转增胜,这个是最可怕的。既然你已经产生对治了,那戒法就不再对治你,因为戒法的目的,也就是提醒你──要警策意念、要断相续心。所以菩萨戒是从你的意业,来判定罪业,这一点是有所不同的。

以要言之:一切饶益有情无罪身、语、意业,菩萨一切皆应现行,皆应修学。 

菩萨有共声闻学、有不共声闻学,菩萨戒应该怎么跟小乘融通呢?这以下,无著菩萨讲出非常重要关键的话,他说:简单地说,只要是对众生有帮助,你能够让众生的善根增长,而且你自己不会引生过失的,这样身口意的造作,「菩萨」都「应」该主动地「现行」。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中国佛教,受了声闻戒、也受了菩萨戒,这二种戒的融通,是一个重要的、扼要的观念。初心的菩萨,你要利他,最好是这个利他的事业,你自己在这当中会得到进步的,最好是你在利他的时候,能够自利、利他,法皆具足的。你选择一个利他的因缘,在这当中,你的菩提心、善根都会增长的,那是最好──你能够增上,众生也增上。但是第二个,最低的标准,就是我们这句话:对众生有帮助,对我没什么帮助,但是也没什么伤害──这是底限。我只是浪费一点精神、体力,我这样菩萨的造作,对众生会帮助,对我没有什么帮助,但是不会增长我的烦恼,这个也是可以。但是初学菩萨,尽量这一方面少一点,这个是整个菩萨戒的底限。如果对众生有帮助,对你有伤害的,你绝对不能做,因为这一部分要共学的,根本戒是要共学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再把它读一次:「一切饶益有情无罪」的「身、语、意业,菩萨一切皆应现行,皆应修学」,这是底限。但是初学者,我建议大家,你刚开始行菩萨道,最好这个东西对众生有帮助,对你也有增上,这是最好。


{返回 六度万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判定菩萨价值的重要指标
下一篇:断除障碍菩提心的四个法
 修六度要有三种心理准备
 佛家孝亲观
 以智慧贯通六度(达真堪布)
 从一朵花里看六度的精神(净一)
 六度
 断除障碍菩提心的四个法
 浅谈初发心菩萨的心理建设
 浅释六波罗蜜多
 细微之处,用清净心的力量来利益众生
 必要时示现神通,是菩萨饶益有情戒之一相(益西彭措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八十二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四岁老翁[栏目:点亮心灯的善缘]
 大佛顶首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栏目:黄念祖居士]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栏目: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阿底瑜伽[栏目:慈航路途]
 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步骤[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From Views to Vision[栏目:Bodhi Bhikkhu]
 高效益[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入菩萨行论》第22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