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返回 法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0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这里又讲了心性,得法之后的那种喜悦的心性,得意忘形的那种心态,还有那种飘飘然的那种行为,同时又在提醒大家莫忘本呀,忘本失良药,忘本那个良药对你不起作用的。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从字面上讲,重和轻、静和躁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它们都是依仗对方来体现自身的存在。重是轻的根本,无重就无轻,轻是重的体现,无轻就无重,然而重和轻是有主次的,它们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稳重沉静符合自然之道,轻浮狂躁违背了自然之道。纵观大自然大山大海因为稳重沉静而长久。天空的云彩和狂风暴雨就因为轻浮、狂躁而短暂。对于我们人也是这样,稳重沉静的人可靠,值得信任;轻浮、狂躁不可靠,不值得信任。

佛家讲四威仪都必须要具备呀。哪怕不修佛法,修的是其它法也要有四威仪,四威仪并不是佛家专用,是人类通用。你如果失去了四威仪,心性不稳重,行为非常轻浮的情况下,你的根基就要动摇。如果你是国君,你的国家就要灭亡;如果你是修行人,你即将要下道。在人道上领导一提拔你,就喜形于色,和下级耍官僚、趾高气扬,这样就会让人烦。升官和不升官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都是一样平平淡淡。如果不稳重,招来的不光是是非,有可能是危及生命啊。

从自性的角度讲,重和静都是指我们的清净心,也是归元的性海,先天的性与宙心无异,无形无相,厚重安宁,虚灵难以描述。轻和躁是指我们后天的心,被六根六识无明所牵动,轻浮,狂躁,不安。一个修行者一旦轻狂浮躁,内心当中的君主或圣人可能就被农民起义军镇压了,什么是农民起义军?就是六根、六识、六尘,就把你心中的君主或大灵给镇压了,真的君主放不出光芒来,你自身的天下就要乱了。这后天的思维是治理不好自己的天下的。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你的君就非常安静,你的圣人就能放出光芒。

再比如有人得法(就是教给他一个咒语或者教给他一个法门)之后,他一修觉得这个东西非常好,就开始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心性开始飘忽不定,想入非非开始盘算了,明天晚上一练后天晚上再一练,七七四十九天,天下就是我的了。这心态一飘然就过不了昊天,却过到十八层地狱去了。飘然的心也就是浮躁不安了,而不是自在飘然,所以得到一个法也不会受用啊。

大家在人道上要稳重,修行道上更要稳重。一个修行人如果不稳重的话,他可是带领一大批人掉到道下,这个罪业可就麻烦了。所以说第一句话就告诉了,得法的人不要嚣张,一定要稳重,稳重是我们的根基,清静是我们君主。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这个君子就是大灵,大灵即无位真人每天在终日乾乾用功不怠。不离辎重就是稳重内守自持,冷静从容,不心浮气躁,不急速慌乱,是指的心态。内在的辎重就是能量智慧和心态,外相的资粮(辎重)就是吃穿住还有医药就为我们的资粮。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从文字上讲,纵有声色犬马,金银琉璃,为众人所荣观的外在东西,但君子超然于物色之外,不为所动。

从修行上讲,荣观就是观自在,潇洒超然,像燕子三超水。同时燕子三超水(燕处超然)是个功法,但和气功的三超水不一样,是《易经》里的功法。老子把很多好东西用一句话就跟我们带过去了,你抓不住就过去了,抓得住你就接下来了。释迦佛是一点一点给你说破,然后你自己如法修行就可以了。老子是让你在这个万花筒里找,找到你就得法。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就是《心经》里讲的观自在菩萨,菩萨在观,燕处超然照五蕴皆空,所以叫燕子三超水,这是一个功法,如果大家想学,以后到固定的道场来专修这个法。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在古时候一个国家能有万辆车就算大国家了,是绝对富裕国家;小国家几十乘;中等国家几百乘。这里的万乘是比喻我们的心性,你的心性虽然有万法了有万种法门了,你是万法的主人了,但你也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认为自己是天下的老大,你还是一个凡夫而已。只要你还没有彻底解脱和觉悟的时候,你就不要摆出一付天下老子第一、唯我独尊的姿态,这种心态是大大的要不得。所以说你一旦有浮躁心态的时候,天下将会失去,从修行的角度来讲,你得来的那点功德就要没了。万乘之主如何保留长久?要稳重,要清净,稳重和清净、四威仪可以保证我们天下永远不失去。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你要轻率的时候,六根六识都不会听话了,一旦一个人玩物丧志的时候,心性不可能发出光明的,那六根六识更是假货,更不听讲什么修行的大道理,连六根都控制不了的时候,你的生命之根就没有了,性命之源就没有了。

躁则失君,玩物丧志已经够呛了,而且每天在急躁暴躁中,自己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的时候,你的君位已经没有了,《易经》里头六爻(yáo)君位(九五之尊)在第五爻上,你第五爻的君位就没有了。君位在我们人身上天目穴,那是我们的君位,君临天下观的一清二楚。你要玩物丧志再乱发脾气火烧三千功德林的时候,九五之尊就没有了,这个君位(圣人)无影无踪,再也看不到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虽然千江都有月亮,但一直都是在波动,你的月亮就不明了,这和佛经是一样的。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对应九五之尊要如何去观。我们要上观于自天,观完天再观自地,这个时候你就会自在。

(有人想了解奎师那)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是学奎师那的,他就曾经给我们讲过奎师那,我一听也觉得奎师那挺好的,我说请把奎师那的咒语给我们唱一唱,他唱完了,我一听觉得这个法门早会了,我好像很早以前就会了。他说你都没学过怎么会?我说我内心当中就和佛一样的非常清净,没有生疏的感觉。他说不相信。我就给他讲,最后他也服气了

在印度在佛教没有成立以前,奎师那是第一大神,有佛教之后把他奉为外道。奎师那代表了这个法门至高无上的神。很多人说这神比佛低,只能说他没理解到。在我们没有佛出现以前照样有人成佛,佛经里不是都讲了在无始劫都有人成佛嘛。既然在成佛,那奎师那就是佛。后来他说从来没敢考虑过。我说为什么不考虑哪?有什么不敢考虑哪?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这些都要考虑,考虑完之后你的心性才能豁达。

我们又没有考虑歪门邪道,考虑的是正宗的东西,如何联系起来能使自己更加进步。你联系不起来就有障碍,然后分你的我的,那就说明你的第八识还没有打开呀,你的智慧之光没有开开啊,你只不过理论上明白了而已,智慧没有出来。真正智慧出来的人是豁达的。佛经里已经都告诉了无始劫都有人在成佛,在印度佛教之前奎师那已有上万年了,那时候人们已经把奎师那奉为第一大神,那就是佛啊。

大家一看的确都是相通的。西方把耶和华奉为上帝奉为主,那和中国的盘古有什么区别?都在开天辟地造七天,就是一个人啊。人的分别念说那个是你们东方的,这个是我们西方的,这个是印度的,最后门派众多,学问纷杂。如果一个真正豁达的人把这讲开之后,大家思维没有障碍,学习没有障碍,连音乐都没有国界,文化没有国界,那为什么我们平白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哪?那是你的禅宗,这是我的净土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就是大日如来呀,大日如来幻化的阿弥陀佛,幻化的药师佛等,再追究大日如来是谁?就是中国的文殊菩萨,密宗叫大日如来,那他在宇宙当中又是谁呢?他就是无量寿佛呀,就是那个零点呀。这么一联系,没有区别。

《道德经》和《佛经》讲的都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是语言不一样。《道德经》把很关键的东西用一两个字就讲完了,你看不出来没有办法,看的出来你就抓住,法就在你不经意之间给了你。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明了老子讲的东西,你要能真正的从中抓住老子讲的东西,那你真的可以说是觉悟了。然后你再把佛经里的精华完全提炼出来,佛经里有功法,《道德经》里有功法,你自己去修练,然后得出的东西就是你的家珍。自性里的东西别人是盗不去的。


{返回 法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下一篇: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金刚经》释义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中脉是否通达的鉴别方法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金刚经》释义 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药师经讲解 第三讲
 药师经释义 前言
 如何面对和处理黑能量 改善自己的处境
 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不离开政府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金刚经》释义 结束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戒律与道德[栏目:杨曾文教授]
 真爱[栏目:日常的佛心]
 法布施[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希望他们的诅咒灵验[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十三、善用其心[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佛识慧集 <六>六度万行[栏目:佛识慧集]
 打坐十分钟后额头有脉动,之后胸口有往上冲与额头脉动连接的感觉,为什么?[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大智度论》在南北朝的流传及其影响[栏目:圣凯法师]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57[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