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讲解 第三讲
 
{返回 法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04

第三讲

大家晚上好!在家里的就把香点上,如果没有在家的就心香九柱,我们一起来祈请。

我们首先祈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大家用心随着我的口令一起来祈请,用我们真诚的心来祈请:

祈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祈请南无阿弥陀佛!

祈请南无东方药师琉璃佛!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奉请定持灾金刚。奉请紫贤金刚。奉请大神金刚。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奉请金刚爱菩萨。奉请金刚语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昨天我们讲到第四分的时候,释迦佛告诉须菩提以及听法的诸位徒弟,要破四相首先要发一个愿,就是发心菩提,什么叫发心菩提呢?就是你想做一个事情之前,首先要发一个愿力,你的心量才可以慢慢的打开。

如果没有这个愿力做为一个铺垫的话,心量是打不开的。阿罗汉虽然能修到涅槃,住在涅槃之中,但是他没有发度众生的愿,所以也就得不了佛那么大的果。

只有你发大愿,然后才能得到最大的果。释迦佛发的愿非常大,再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地藏王菩萨,他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愿就大到无边了,因为地狱永远是有人在的。地狱什么时候空,他才什么时候成佛。我看这个太阳系或银河系消灭了,他才可以成佛。发这么大的愿,是要有心量来作为主导的。

大家修行一定要有心量,心量不大,发愿又不大,修起来非常累的。只能说自力,自力能得到多少利益呀,这个不好说了。只有你的心量大,然后你的愿力再大,将来证得的果才能大。

我们学佛修行首先要发愿,你不发愿就证明你的心量不大。只有你发愿之后,心量才能看得出来。皈依的时候,有个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有发大愿的心量,没有发大愿的心量,将来是证不到果的。

如何发愿哪?是要在佛菩萨前发愿的。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像,就在心中燃起九根香,九根香烧出的香可以飘到十方国土之中,所有的诸佛菩萨都能听得见,都能感应到,你是真心发愿,还是假心发愿。真心发愿会得到十方护法的护持,假的就得不到了。

如果家里有佛堂最好,点上九根香,然后郑重其事的在佛菩萨面前发出一个真诚心愿。口说、心想、还要行,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学佛。因为做菩萨的必须要知行合一。

九是个吉数。佛家讲三六九,三是个最基本的数,代表佛法僧。燃九根是把你的这种愿力心带到九天之上。九天正好是在三十三层天,修行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是通过三十三层天出三界。想出三界,九根香是最圆满的,佛家讲九为圆满,也为回归的数字。

昨天和前天讲了破四相的问题,然后是让大家按照他说的方法去修行,如何去修行哪?释迦佛教导我们如何发心,如何明心。刚才讲了发心菩提,现在再给你们讲一下明心菩提。

发心菩提之后,自己在实践当中慢慢的就会体悟到,自己这个心确实是太浮躁了,妄想太多了。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一分钟前想吃,一分钟后又想穿,所以说妄念翻飞,奔流不息,没有一个自主的意识。

我们发心修行,修正自己歪曲的心,主要是落在修上。行是让我们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你会感知到宇宙不可思议的能量在自己身上起的作用。

经常说:相由心变。五官相貌,如何去改变?真正的改变是从心开始。心正止恶,众善奉行。只要把心修正了,自己的五官自然就会漂亮。本来并不是多么好看,但是你的心非常善良,别人看你的时候就心生喜悦,美是从内心中流露出来的。有的人不善良,外表会随着心恶的变化而发生扭曲变化。经常打骂别人的人,一看就是一脸的横肉。

大家都有这样的同感,所以说修行可以改变自己的身和心。发心之后就要付诸于行动,慢慢就会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间微妙的作用。当自己能体验到佛家讲的真空妙有的时候,才真正的感叹到释迦佛是多么的伟大!

前面整个就是发心菩提和明心菩提。大家首先要明白《金刚经》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问须菩提?须菩提翻译成中文叫解空,所以说《金刚经》讲的也是空。这个空不同凡夫的空,凡夫的空是没有。释迦佛讲的空是有,但你不能执著有。说它没有也不对,说它有也不对,这个空叫性空。

只有你真正明白了宇宙,也就明白了这个空。如果你不明白宇宙,也就不明白释迦佛说的空。不明白释迦佛说的空,就会落入凡夫见的断灭空,那就是邪知邪见,就是外道。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理实见。就是以佛法的真实妙义能明白心的本源,能领悟到宇宙的实相。对于一个真正入道的人来说,只有知行合一、心行合一的时候,才能看到宇宙本来的面貌,也就是说实相。

《金刚经》讲的是智慧般若,般若分三种般若:第一种般若为文字般若,第二种般若为观照般若,第三种是为实相般若。

从经文上依文解义,是文字般若。大家首先从文字般若开始,通过读经了解经背后的意思,来开发出自己的智慧,这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属于显。

如果某一位菩萨听一句半句,就像释迦佛说的依四句偈等能开悟,说明他在无始劫很多佛前已经种下了善根,所以说他一听就能开悟。

观照般若属于密,这个密也算密中显、显中密,也不算非常深。很多开了天目的都属于观照般若,能看到佛菩萨直接来了。

实相般若,就是你自己的无位真人完全的修炼出来了,自己知道宇宙是怎么生成的,像释迦佛那样能观到宇宙的本来了。

现在的科学已经研究得知,宇宙有一百五十亿年了,太阳有一百亿年,地球有五十亿年,这是大概的数字。科学研究的范畴并没有超越释迦佛所看到的范围,释迦佛集科学家、天文家、哲学家等等于一身,所以说他是最伟大的圣人。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佛问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你是怎样认为的哪?可以用我们色身相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色身是有为法中的身相,是通过父母因缘和合而成的血肉之躯,这个色身是假我,是小我。色身相是有生灭的,是后天思维的色身。色身造善造恶在六道轮回的生死海中自己去承担。

我们佛堂供的佛像是人为的,起初是纪念释迦佛而造立的佛像,后来又发展出很多的像:阿弥陀佛像、地藏王像、观音像、药师佛像,这都是用各种材料色体造成的非常庄严的各种形象的佛像,都属于有形象的色身,这是能看到的。但只要你是凡夫就永远看不到法身。只有通过修行打开了慧眼、法眼,才能见真实如来。这个需要修行达到一定的定力才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如果一下子看到了,我想这个人就不用修了,也不用学了。

如来是法身,法身是无形无相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也摸不到的。法身也不参与后天的是非善恶的。只能凭我们的心灵去感应它。说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法身,错了!天目看不到。有慧眼的人能看到,阿罗汉就有慧眼可以看到,但不一定是每个阿罗汉都能看到,因为阿罗汉证到了四果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五眼开开,他是把自己无始劫的陋习修成无漏。无漏就是没有烦恼和习气了。

我见过很多活佛智慧确实非常大,陋习和妄念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但离四果纯正的阿罗汉还有一段距离。有些人确实能把宇宙中最原始的东西看到,但是讲不出来,这不是最究竟的。

最究竟的就是自心自性把笼罩在心头上的乌云拨开,看到朗朗明月。自性好比珍珠埋在了沙土之中,我们要把它挖掘出来擦掉泥土,它自然就会放射出原本就有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光芒,这个就是原始本性,也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

法身、报身、化身都在我们的色身中。如果离开了色身,找不到法身。清净法身就是法身佛,也就是佛性(佛根、光明),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化身是因为我们有思维了,然后应化于三界之中也叫应身。报身是在三界之内做善做恶都是由色身去受报,所以叫报身。

肯定有人问,天眼开了能不能看到?天眼的层次比慧眼和法眼的层次低很多了。修行达到四果阿罗汉没有烦恼和陋习了,这个时候你的慧眼才能开。所以说修行非常艰难的,不是说想修成你就得到了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辟支佛可以看到法身,但是他也是通过不断的修行达到了清静无为的一真法界,法界也为法身,所以说我们要摒住一切往外散驰的心念,守住原本清净无为的真如,去掉污垢的烦恼,这个时候就能见到法身。

通过不断地修行懂得理了,然后还得有行动。知和行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某一天某一时刻突然之间大彻悟。我们平时是小悟不断,大悟没有。那个小悟,我起了个名称叫瞬间智慧,瞬间和宇宙的信息波接通了,就像发电报似的滴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正好这个时候你和宇宙的某位佛菩萨的信号接通,他给了你一定的能量,你的智慧突然之间打开了,你说出的话和你给别人解的经文都如理如法,这个是瞬间智慧。

释迦佛让我们不断地把这瞬间智慧扩展成永恒的智慧,也就是说大光明,让这个光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它本来就是圆满俱足的,只不过是在无始劫生死流浪中,把这颗圆满的珍珠给沾满了脏东西,我们就通过修行、念佛号、拜忏、读经,慢慢的把脏东西抹掉,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须菩提虽然知道不可以用身相见如来,但对所以然的原因并不是太清楚,接着佛又继续开示“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如来所说的身相是实相,是空相,它不是凡夫认为的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紧接着告诉须菩提,凡是能看到有形象的,都是我们妄念生出来的,都是不真实的如来本义的身相。如来本义的身相是实相,不是虚妄的相,什么叫如来真实的相哪?下面紧接着又开示,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法身佛为了众生而开显一切方便法门,都是为了针对凡夫的各种思想病,才有了八万四千种佛法或者是法门。

诸相就是万事万物所呈现的各种形象,为色。假如你看到了诸相,不去执著这些万事万物色相的时候,也就看到了原本的那个非相,非相就是最原本的不是相的相,因为法身是没有相的。

对于万事万物,不执著于心念的时候,不落在两边见的时候,你看到的才是真正的法身,法身为非相,才是真实如来。有一句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身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就是这个概念。

你真正心念不去外驰求什么法身佛的时候,也就看到了法身佛。唐朝的禅宗大德们把《金刚经》已经悟透了,于是就用大白话说: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只有你不去执著三界内的一切法或非法的时候,你才是真正见道,才能悟道。

如果说看见如来来了,这个如来在哪?我们两个眼睛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到五眼六神通的地步,所以说看不见。什么叫能看得见?就是你心领神会,心与虚空中十方诸佛菩萨相应相合相融的时候,你才是真正见到了佛菩萨。

什么叫神?就是你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是被污染了的神。污染了的第七识把第八识里的清净的这些种子输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就形成了后天思维,妄念多多,念念不相断。

慧能从《金刚经》里悟出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之后在广东岭南开始了自己传法的路。

无相为体。慧能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就是说眼睛看到的不要去执著它。就像我们每天穿衣吃饭一样,都是很自然的,没有挂碍的。如果你每天执著穿衣吃饭,就会被吃饭穿衣的相所束缚,就会烦恼而不自在了。三祖向二祖请问:请和尚为我解缚。和尚就问他:谁来缚你?他一听这句话就开悟了。就是让我们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用正思、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来思考的时候,就不会住在相上。所以说见相要离开相,是为无相。

如果你看到相而去执著于相的时候,我们原本清净的真如又被一样东西所束缚,就会有挂碍。天津有个老太太念佛三年,能预知自己什么时候走了。她的家人尤其小孙女不相信佛法,但老太太临走的那天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她家屋顶上金光闪闪,天籁之音从天上飘下。她家的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看到了听到了,小孙子看到了西方三圣在他家房顶上,一家人全都相信了。老太太这个时候两眼一闭,双腿一盘,合十就走了。可这老太太有点私心杂念,想起墙角里还埋了两万块钱放在一个瓦罐里头,她又下来了睁开了眼睛,说还不能走,小孙子我给你存了两万块钱哪。

这就告诉我们,心念不能住在世间万物上。如果你住留在万物上,走时会不顺利。《阿弥陀经》里讲: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果在往生的那一刹那之间,本来你已经上去了,就因为你心中还有所牵挂,牵挂那个东西重如须弥山,这一颠倒老太太又下来了。下来之后她就讲了这个故事。

无住为本。《金刚经》是禅宗的根基,涵盖乾坤,言语道断。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用后天思维住在后天的妄念上,心如如不动,随它去,随风飘逝,这样念头就驻扎不了,就好像你站在岸上看滔滔的江水东流去,心是静静的。只有这个时候,你念念不住于一切事物上,也就没有任何一个万事万物能束缚了你的心念的,这样才是无住为本。

无住就是清净的本性念念不住,虽然现前起了烦恼的念头,但是不去执著烦恼的念头。很多人念经、拜佛、参禅的时候,妄念是一个接着一个,有人就害怕,其实烦恼是菩提根呀。刚开始修行时,用一个参照物的方法来降伏自己的妄念,比如诵佛号,把念头住在佛号上,各种妄念似流水,不住在妄念上,这样慢慢的心就会越来越清净。随着自己定力的提高,就可以用正知正见来度化自性众生了,正如六祖所说: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如果心住在妄念上,就会被妄念所束缚。比如说,我儿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呀?每天为此忧虑,这就是心住在妄念上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随他去,就不会自生烦恼。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因这句话而开悟,慧能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心性纯厚,昨天我说过一句话,只有心性纯厚的人悟道见道快。越是狡猾的人,越不易见道。

无念为宗。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在一切境界上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牵连、污染。比如说你正在学佛的时候,突然有朋友来叫你,学什么佛呀,佛还能给你饭,还能给你钱花,走,跟我去卡拉ok。这个时候,让你去卡拉ok的话进到你耳朵里。是啊,还不如去吃喝玩乐。心念一动即为染著,就被外界环境事物所染了,牛鼻子被牵着走了。

无念就是自己原本自性清净,不被外界所牵动。只有你自性离开境界、离开外相的时候,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才会建立万法。为什么能建立万法?自性清净不为外界所牵缚,万法才会从心中油然而生。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慧能从《金刚经》里总结出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无念为宗,但又不能脱离对事物本体的观点和对主体思维的观点,所以说这三点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学佛非常困难,困难在哪儿呢?因为大家都没有见道,会因文解字,很多自认为有学历的人是依文解文,不是依文去解释那个真实的第一义,更不是依字来解释宇宙第一观。观为照,觉是觉悟,只有你自己心念觉悟的时候,才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要被外境所牵动。比如说正在这听法,别人叫你赶快上别的网,你耳朵一听,就像风从耳边一刮走了一样,但身和心不要被这个话所牵动,这个时候你是入定了,是心在入定。

刚才给你们讲了慧能悟出来的道理,在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心为宗,出口为教。在心为宗就是以心为根本,以无念、无住、无相为最终的根本,你才可以达到定和慧。慧能不太讲究显教或者渐悟法门的戒律。今天下午我在休息的时候,佛王(文殊师利)来了,给我说了一句话:那些戒律是给凡夫设定的。这句话我刚开始也没听明白,这不是诽谤嘛?后来突然之间明白了,凡夫必须有法律来约束他,要不他会翻天的。显教宗派的戒律是给渐修渐悟的人,也就是给凡夫用的。慧能讲慧、定、戒,你的自性本身就清净,哪有戒可以去持呢?!直心是道场就是定,不入不乱是为慧,定慧一如。

大家如果喜欢禅宗的书就去看一看,禅宗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非印度佛教了,已经演变成中国式的博大精深的宗派。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需要戒律,因为他自性上是有戒律的。所以说很多禅宗大德呀不注重戒律,有没有戒律哪?有!是在自心里。外在的戒律是因为释迦佛在的时候,很多比丘属于强盗或是小偷小摸的人,没有饭吃混不下去了混入佛教队伍里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释迦佛就给这种人定的戒律。但是戒律也有个好处,就是控制你不让你犯更多的错误。如果犯的错误越多,那智慧也就越糟糕。这句话可能一时你们还听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将来会有机会明白的。一旦你真正的智慧打开的时候,你就懂得为什么要定这么多戒律了。

慧能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六祖慧能讲法不离自性,我是看完《金刚经》后,又看了一部有关他的电影,明白了非常多的道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如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在这里佛明确告诉了我们一个修行的过程,以及宇宙与人生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真的是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场,这些经文都统统不用看了。马祖没有看过,马祖和慧能几乎是一样的大字识不了几个。中国的禅宗是从马祖之后才走向了巅峰,才有以后的五宗七派。

达摩西来写了一首偈:一花开五叶,五叶自然成。现在临济宗和曹洞宗在中国还是有的,其它的三个宗派已经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是因为传法的地域非常窄,又没有那么大智慧的人来接法,所以说他的法门就断了。

临济宗传播非常广,临济义玄在河北传法一直传到江南。曹洞宗想当初也非常壮大,但传来传去也是机缘都不算太好,他现在的法脉香火不是那么旺盛。

正信希有。何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和信念。什么叫希有?就是我们在无始劫已经种好的善根才叫希有。如果你现在听闻我讲一句半句,或是看一句半句,你突然开悟了,或者是明白释迦佛所说的话了,这不是你现在就有的根基,后面说:不是在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种的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因为无始劫种的善根,所以说一听就会开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须菩提又一次直截了当的向佛请问,世尊啊,非常多的众生听您老人家说完这个真实不二的法义之后,他们能不能生起信心呢?

 “颇有众生”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当时听释迦佛讲法的这帮人,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另一个讲法,就是说释迦佛涅槃后的众生,他们听到了这样的说法,能不能生信心?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佛马上告诉须菩提以及在法会上的听法的众生,不要有这种想法。我释迦灭后五百岁,有持我的戒律,来修他的福报的。

在我释迦佛去世后五百年后,他能按照我的戒律去修持,他会得福报。比如说你们打三皈依的时候,戒律只有五个:杀盗淫妄酒。你要真的能按照五戒持戒的话,你的福德是无边无量的。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章句就是佛经里的话,或者说《金刚经》里的某一句话,不仅深信,而且信心十足,并且履行于实践中,他才是真正的心无所住、无有牵挂的真修行人。只要他心无所住、心如虚空,常常住在常寂光里的时候,他的身口意是一致的。口说心行,是为般若行。口说心不行,是为凡夫行。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紧接着就告诉了,既然信我释迦所说的这些话,认为是真实不虚的,而且又心无所住,不会被外界所干扰的时候,这个缘分就不是在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种的善根,而是在无始劫无量千万多佛的国家,在佛跟前侍奉佛种下的善根,而非今朝种诸的善根呀。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只听闻只言片语或者一个偈子,就直契内心深处,深信不疑,具有这样清净的一念的为净信者,也都是在无量劫佛所处所种下的善根,才会这样的。

如何是清净的第一念?比如说你恨这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人,某一天碰到他了,你第一念如果是:这个人作恶多端,把他杀了也是度他,这个念虽然是错了,但是它是清净的。大家如果没有明白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可以回去私下里慢慢参,因为我已经参过这个念头。因为杀人放火的人,他会危害更多的善良的人,如果你第一念是为了众生去把他杀掉,你这个念虽然在佛法上来看是错误的,但你这个念是为了更多善良的众生,把这个恶人除掉,那这个第一念就是正确的。但如果说第一念是偷点钱花,这个念头就是错误的,是不清净的。我们修行就是修本来的无为的清净的第一念。而不是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妄念了。

佛在一部经里讲过,如果一个比丘危害到了更多的群体的时候,就可以把他除掉。这个除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把他撵出这个队伍。第二个是除掉。

如果你清净的一念一旦生起来的时候,你就会阻止很多的恶缘,自然就会行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今天休息的时候,佛王来了,给我讲的同时,我哭得一塌糊涂,感觉到自己的智慧非常糟糕,记忆力也不好,慧能在旁边还说:哭有何用?眼泪擦干是金莲。之后我出来了一个偈子:昊天一字轮,九界齐欢呼,用功在方寸,回归诸佛国。只要你用功用到位了,你从哪儿来的还得回哪儿去。

禅宗里有句话:三界火宅练金莲,性海之中莲花开。就是用火来冶炼金莲。

学佛不能落在两边见,两边见就是一边是有,一边是空。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总结出来:不住有,也不住空,住中道,但又不执著于中道。

打个比喻:高速路是中道,高速路下边都有副道。善根种得好的,他从刚开始就可以上高速路上跑,好比一闻佛法即开悟,这种人是利根人。一上车就在高速路上跑,因为他的资粮够了,他无始劫的资粮非常足,所以说他能跑高速路。

差一点的,是从副道跑一段距离才到高速路上。因为他的资粮不够,还得算计这个资粮这个钱,在哪儿上高速路之后可以一下子跑到底,钱才刚好够。他的资粮刚好就这么多,说明这个人的善根刚刚成熟。

再差一点的人,从副道上跑到结尾了,还差几公里他才上高速路,因为他兜里资粮就那么一点点,刚好就够十公里的钱,他就在十公里处上了中道。

这个比喻说明我们的善根资粮够不够。如果够,从刚开始就在高速路上跑,又平坦又快。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就是说他的善根种好了,资粮足够,一听闻佛法就中道行不两边见,也不空,也不有,但又不执著于中道。如果执著于中道的话也是病根,也会执药成病的。

释迦佛苦口婆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执著。如果你执著了就会堕落下来。他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就教导身边的罗汉。罗汉都是自了汉,自了汉和魔有点相像,因为魔也算是自了汉。

魔和佛的区别就在于:佛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觉行圆满。魔是自觉觉自,自己觉悟了就拉倒了,觉行没有圆满, 不知道去度别人。所以说佛和魔的区别就在这儿。他俩的本领是一样的,一念慈悲心生起即为佛,一念恶法生起即为魔。

佛和魔本是一体的,藏密有的佛像一面是慈悲相,另一面是非常凶狠的相。凶狠的相也是方便法门,是为了降魔的。自了汉和魔又稍微有点差别,罗汉没有贡高我慢的那种心,更不会去害别人。魔会害别人的,比他高就不行,只有比他低,跟暴君一样,所以魔的子民都会慢慢的离开他。

佛法不离世间觉。如果你脱离了世间法,也就谈不上觉了。佛是觉悟了的人,能善巧方便的度化有缘人,我们学佛也要学习更多的世间方便法门,善巧方便众生。别人有病了,可以给抓点药;别人困惑了,可以帮助他解决心中的疑虑等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要圆融起来啊。

在古时候,高僧大德都会五明,这样才可以更加方便去度化别人。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在这里大家了解一下五明:

第一:声明。研究语言和名、句、文等如何构成的学问。掌握了声明,所说的话会合情合理,辩才是没有障碍的。

第二:因明。印度逻辑学,说话逻辑性强,知见正确。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不仅逻辑性严谨,而且要真实可靠。说话颠三倒四的,就没人信。释迦佛说话非常严谨,逻辑性非常好,因为他在出家之前已经把五明学得非常透了。

第三:医方明。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必须要懂得一些医药,给人开个药方,平常一些疾病要会治疗。

第四:内明。即佛学,指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就是你的内心真正能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真谛。

第五:工巧明。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只有你真正懂得五明,才会更好的去方便度化众生。不懂五明,教化众生的时候也非常困难。真正修行的人,必须要懂得五明,五明在教化别人的的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咱们不敢去评价别人,只能拿我个人来说,我对易经、风水非常懂,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帮助一些朋友处理心理上的障碍。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心理学,佛法也是一部心理学,但各有千秋,很多人还没有听闻佛法,用佛法就跟难和他沟通,用《易经》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易经》是中国的精华,大家都会认可的。

《金刚经》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法,一个我。就是说法无我、我无我,如果把这两个字弄清楚了,《金刚经》也就透了。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大乘佛法不外乎大而圆。什么叫大而圆?大乘佛法是非常博大的,是不二法门,又是圆融的,出世和入世没有障碍,所以叫大而圆。

很多人修行之后,世间的活不干了,世间的事情不做了,夫妻就开始分居了,还有一些把工作辞了,这都是错误的做法,都是妄念。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真正的佛菩萨都是在人道上来度化人。只有自了汉,守不住心念的人,才会跑到深山里头,因为一到世间法上又找不着自己,这个现象是非常多的。

大乘佛法是博大而圆融的,并不是一修行了,什么都不要了,这不是真正的空。释迦佛说得真空妙有,是做事情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每天饭要吃,衣服要穿,但你不会去执著这个东西,不执著就为空,就为真空。

有一个老禅师跟他的徒弟说,我每天吃饭,但未曾咬破一粒米;每天穿衣,未曾挂一丝丝。这个话就是真空妙有,不要执著空和有,心一执著就会落入两边见。每天去做事情,心又不住在事情上,没有粘附,没有挂碍,是为清净心、如如不动心。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接下来佛又告诉须菩提,前面所说的那种人,是他们自性心的流露,是他们如来本性的见闻觉知的显发,这样的众生流露出来的是般若波罗蜜心、智慧的心、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得释迦的甚深妙意,所以会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释迦佛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经属于大乘中的上乘法门,哪怕是声闻、缘觉也不一定懂得。只有你在无量佛处种下了善根,你的资粮够了的时候,一听即悟,一心受持般若波罗蜜法,就可以达到无相无著。

无相就是看见一切相而离开一切相,就是不执著于相。不去执著于相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执著不执著的这种说法了,就可以真正的坦然处之,平常心是道了。明白了平常心是道,也明白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了,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建立了自性中的万法,自己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什么叫无我相?就是没有色受想行识了,就是说六根已经修没了。初果阿罗汉就是把六根修没了,修得清净无为了,是为无我相。有我相,就说明他的六根六识都还在,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有我们六根六识六尘都清净下来,不再起念头的时候,是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自己的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不是真实的。在密宗里把身体说成是最粗糙的、最粗劣的身体,先把这粗糙的身体修成细的身体,然后再修成较细的身体,再往深里修,就是修成最微细的身体和最最微细的身体。这时候,就是即身即佛了。

我们的身体虽然是四大假合、粗糙不堪,但我们色身当中有三身佛。六祖以自性解释三身:(1)清净法身佛,谓吾人之身即是如来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净,并能生出一切诸法。(2)圆满报身佛,谓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涤除一切情感欲望,则如一轮明日高悬于万里晴空之中,光芒万丈,圆满无缺。(3) 自性化身佛,谓吾人若能坚信自性之力胜于一切化身佛,则此心向恶,便入地狱,若起毒害之心,便变为龙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变为菩萨。在密教中,毗卢遮那佛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我们这个身体虽然粗糙但包含了三身合体,也是三魂合体,也是天人合一。虽然粗糙,但通过不断的修行,不断的悟我们的本来面目,擦去珍珠外的尘土,回光返照就能得清净法身现前,也就是见如来了。但是我们现在妄想太多,所以见不了法身。如果大家某一天真的刹那之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突然之间空寂无我的时候,法身即现前了。

人死的时候,地火水风也都散了。中国道家有句话:尘归尘,土归土。这句话非常实在,说的就是这个。地,是指皮肤、骨骼、筋脉。火,是呼吸、温度、体温。风,也就是骨骼之间缝隙当中存留的风、说话喘出来的气、鼻子呼出来的气、耳朵里冒出来的气。水,是鼻涕、眼泪、尿、血液。一把火烧的时候,地火水风就没有了,只有那一把灰土啊。

我们不要认为四大是真实的,比如说动手术把腿锯下来了,把肾也换了,头换了,心脏换了,所有的东西都能换了,这样哪个是你呀,找不到了吧。医学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四百年前蒲松龄的神话都成为事实。所以说地火水风全都是四大假合,死的时候就是空的。这个空就是真正的空了,因为他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什么叫真空?就是真正本来的我还在宇宙中飞翔,是不生不灭的。妙有是什么?他还会作用,还会到三界内游玩,变换他想要变换的东西,所以叫妙有。

什么叫众生?众生是生灭的心所幻化的,此生死,彼生起。现在是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变成猫和狗。众生就是生灭的心,也可以说成是烦恼的心。自性当中的烦恼是为众生,自性烦恼是一起一灭,所以为生灭心。

如果生灭的心停止了,不去胡思乱想的时候,你的自性众生就清净下来了,这个时候就入定了。定,不是非得坐在那儿,是随时定,站着定,走着定,无时不定,是为真定。

寿者,是四大和合的身体的寿命,但又不是真实的。因为这个身体本来是空无的,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真实的可以说成它没有。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无常的都是生灭变化的,是梦幻泡影。

佛法有常,只有佛法是永恒不动的。这个佛法引申一下就是说,是我们那颗原本清净的真如本性。

当我们明白了人、我、众生、寿都是不真实的时候,也就得了法眼。什么叫法眼?离开了四相,心就清净下来了,心法、心门开了,清净的心就为法眼。

法眼追踪,慧眼识英雄。追的是什么踪啊?这个踪就是追我们原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当明白我们四相是不真实是虚妄的时候,心门、心法就自然开了,自觉自悟了,离开两边了,离开有无了,自性本来就是如来,真如不动了,永远离开尘世间的一切尘劳和妄想了。只有这个时候你的福德是自然而然得来的,福德是无际无边的是无量的。

我们上有天门、下有地门,中有心门。“心门”(妄念的门)一开,是非就来。“心门”一关,人我是非一概与我无缘。这个“心门”开,和我刚才说的心门打开是两个概念。我现在说的心门打开,是非自来,是我们的妄想心、是凡夫的心。所以凡夫的心一打开,世间万物,是是非非,长长短短,黑黑白白全来。

把六根清理干净之后,心是清净的,这个时候心门打开是直通天门的,是非永远与你无缘了,尘劳也与你无缘了,此时法眼通天啊。通的是什么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天,指的是虚无;另外一个天就在身体里的百会穴,叫天门(天轮、*轮)。

心门打开,性海莲花开。性海就在我们的地门(海底轮),地门中的莲花得到了逐步的营养,扩大了心门,心门直冲天门,能量俱足天门开,三花聚顶,这个时候你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这个福德和刚才讲的那个福德又不一样,这个是福德性,是真正的清净的法性。你得法了之后就会自在,自然你的福德性就圆满俱足了。

福慧俱足,佛教里有句话: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珞。珍珠、玛瑙都往大象身上披戴,大象福德非常好,但它没有智慧。罗汉有了智慧只想自己自了汉,不去度别人,不种福田,所以要不着饭。

释迦佛看到苦集灭道的法只能自了,不能去度化别人。然后开始讲大乘法门,讲了二十二年般若经,开始让罗汉由小向大,这样才可以得大福德、无量的福德。

这个福德是心性,不是外观,外观的福德只能说是福报。你内心当中清净下来法义无边,自性自然建立万法,这个时候你得的福德是性。性空万法建立,说的就是这个。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法相是指有为法相,是指显于在外的的文字或者佛像等;非法相是无为法,是显于心内的某一层面的认识,没有外在的形状。

什么叫无法相?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外在的一切有为法相,不执著有为法相,比如说:不离开文字,也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这个时候就离开一切法相,就是无法相了。

前边是把“无我等四相”给破了,现在开始破的是“法相”。你还执著于文字,还执著于释迦佛所说的某一个法的时候,那你就落入法相了。不要去执著我释迦说的话或者是经文或者是法义,都不要挂在心上,离开一切法相,离开一切万事万物的相,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入道见道,开始修道。

亦无非法相。就是没有非法相的执著,也就是不能执著无为法的相。自己入道之后,不能把自己悟到的某一层的认识作为绝对真理,因为每一个阶段的认识都不一样,不要把某一阶段的认识成为自己的障碍啊,还要不断的突破呀,心中没有非法相的概念啊,才是亦无非法相啊。

当我们离开四相、法相、非法相的时候,才是真正明白了般若波罗蜜法。如果不明白般若波罗蜜法,而谈般若波罗蜜法的时候,既是谤佛,即是谤法。

什么叫般若波罗蜜法?就是用我们光明的智慧度自己到彼岸,然后用光明的智慧帮助别人从此岸到彼岸,是为般若波罗蜜法,这是从文字上解。如果从密意上解,就是:三界火宅练金莲,性海莲花开,这是密法。

如来明白众生的心,也能看见众生所走的路。如来是如如不动,如是而来,如是而去,本尊不动,是为如来。从自性来讲,如来是自己的那个本来清净的心。

如来是没有相的,但我们刚开始修行,首先要从执著自性如来有一个相上开始,然后慢慢转入内,再抛开这个相,达到真正无我无法的地步的时候,也就是真正的中道行,但又不执著于中道行,这样才是自性如来自觉自悟,才是亦无非法相。

佛法还有一句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不是罗汉的境界,这是菩萨的境界,而且是八地菩萨的境界,无我无法无非法相了。因为众生病是我病,众生苦是我苦,这是八地菩萨往上的境界。所以说学佛很难。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释迦佛又进一步点化须菩提,知道为什么吗?这里的众生是已经迷失了本性的人。众生是迷失了本性的佛,如果一念觉众生就是佛。如果很多众生用后天的妄心来取相,就是用凡夫的心住在事相上,也就是执著于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四相了,就会认为我是我,我是真实不虚的;你是你;人是人;众生是众生;寿者是寿者。凡夫的心看待事物取决于外表外观的现象,就会执著四大是真实不虚的我,心处于生灭的烦恼之中,每天都为了别人的事情去考虑,我的儿子将来怎么办啊,我的儿子不好好学习啊,或者老公天天出去打麻将,要不天天出去唱歌跳舞,这都是为别人操心,都是污染了的凡心妄想。心住在相上,就会有挂碍,身心就不会自在。  

若取法相,如果住在释迦佛的讲的文字相上,或者住在某一个法师的相貌或佛相上,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接着佛又进一步的破须菩提的疑惑,又问须菩提知道原因吗?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前面已经讲了非法相,如果心住在非法相上,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了。住在非法相上就属于头上安头,也是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了。

由以上可知,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都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都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行。只有不取一切相,不住一切相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行。理悟般若波罗蜜法,心行般若波罗蜜行,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大道之行,直入如来地。否则理不明,心不行,成佛更不可能。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说不应该取法相,不应该取非法相啊,要这样理解它的意义、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应该舍弃呀。

接着释迦佛又从自性本来上讲,你们所有的修行人,法对于自己的心来说就像过河的筏子,过了河就应该舍掉呀,更深一步的讲,那些成佛的无为之法也要舍掉呀,就是般若波罗蜜法也得舍掉啊。如果你们真的从此岸到彼岸了,这个般若波罗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头,并不是月呀,非法是指头所指月的方向中的过程中的心的反应,都不是真正的实相啊,所以都要舍弃啊。

如果执著了,那就要落两边见了。一落两边见,天人福报是不成问题,但成佛是遥遥无期。因为他只知道有天人这么个层次,其它层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级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罗汉的层次。罗汉还没有八地菩萨高。罗汉的禅定又分四个层次:

初果罗汉是证悟到了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叫法喜充满,就是说六根已经清净下来了,不再为六根所干扰。

二果罗汉达到了自我快乐,打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像两个热恋当中的男女一样,一触摸有一股电流感,二果罗汉禅定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达到这个层次的人是舍不得出来的,所以二果罗汉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热恋当中那种境界的时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罗汉这个禅定当中都会失败下来。

如果突破了这个障碍,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时候,知道那是虚无空无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冲破牢关,达到三果罗汉。

三果罗汉是什么反应呢?三果罗汉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的多。所以三果罗汉也往往滞留于三果之内,所以说也很糟糕。如果他明白这些都是助缘的时候,三果罗汉冲出牢关,三花聚顶,就是四果罗汉了。

四果罗汉的时候,以往的无始劫的习气和妄想、见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经证得了涅槃。他开始住在涅槃当中,天下的事和我无关了。释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他认为自己证得了佛果?没有。他只不过是证得了涅槃这个境界,就是没有陋习了、无漏了,但是他还有更细微的烦恼。

如果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当中的过程。如果你不明白,就会贪恋禅定当中的境界。很多人会在禅定当中死下来的,什么叫死下来了?第一种死,是真的死亡了,魂灵跑了,只剩个皮囊;另外一种死就是疯疯癫癫,这个皮囊被另外一个人给穿上了。这个东西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过来的师父、明眼人在旁边指点你,千万自己不要入那个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当中的所有境界的时候,你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当中,这就是: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下午我突然悟到一个概念:无心而无念,无念而无相,无相而无住,心为本,心才是我们最原始的根本。

什么叫无心呢?无心之心,是为真心,真实不二的心叫无心。真正的无心,也就是你本来面目现前了。本来面目现前,自然而然的无念。这个无念不是一点思维没有,如果一点思维都没有的话,那可能是死人了或者是呆子。这个无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头上,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恶,不思长,不思短,不思红,不思白。所以说这个无念是不去执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头上。

无念就会无相,不住于任何想法念头的时候,自然你就不会有执著的相。这个相是色相,万事万物都为色相,心中就不会残留一点点万事万物的相。无相有没有相呢?有啊!吃饭是饭相,你坐在这里听法是坐相。但我们没有执著相。无相自然就会无住。

我们的根本还是这个心,这个心真正修炼出来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维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没有呢?是随时有,随时灭。后天的心是生灭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心。区别就在这儿。

只有我们主客两忘的时候,心境才会圆融,才会真正的明白了佛法是良药。只有这个良药,才能治疗各种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个很有名的龙记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没有悟到达摩西来意,一个名叫句子的禅师给他写的一个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这个偈子是:不用将心向外求,各种消息有来由。褒言达摩西来意,只在句子一指头。句子禅师用一个手指头来表达佛法的妙用,不管什么人来,他都用这个指头来给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门了,他的小徒弟看见客人来了,也学他师父那个样子,把手指头一举。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万法归一。这个小和尚并没有真正的从心里明了一是什么,什么是一?正好他师父从外面回来,一看见他学自己的样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头一削,砍了下来。然后就问他,再说一在何处?

小和尚一着急明了自心了。一归何处?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龙记禅师明了之后,写了一段偈子:心净顿消融,方明色与空,一时本来体,青山白云中。

什么叫心净顿消融?就是你心里的那些境界都不能执著。如果你执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心净不被外物所牵缚,主客两忘的时候,方明色与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来面目,原来凡圣同体不二。

一时本来体,才知道我这本来就是清净的,无需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是渐悟法门,非常慢的。禅宗是顿悟法门,能在中国扎根一千多年,也是慧能的一大功劳,更是马祖的一大功劳。

青山白云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这个心叫青山。也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为山,青为清净(原本的性)。白云是烦恼的乌云笼罩了我们的头顶,一旦乌云散去,就会露出本来的我。

所以说佛教用布施来度我们的坚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们的愚痴,用禅定度我们的散乱。

好了,今天我就说到这儿吧,大家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问一下、、、、

                 

***********************************************************************************

附解答问题:

1、足履流水,而足不为水所?

答:从字面来讲,我们走路的这种行为跟水一样,不会去执著这一步迈五十公分,下一步迈一米,没有去执著这个,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像流水一样。自然就是心无挂碍的走路。散步也是走路,快走也是走路,跑也是走路的一种方式。但你没有执著,没执著就像水一样,水从来没有执著它往哪儿流。

2、性海莲花开?

答:我给你发一个表情图 
 
,你就知道了,这个花好比我们身体里的那个莲花,它平时是弯头的,在你迷失本性的时候它是弯的,因为没有能量啊。如果你觉悟的时候,它的头是往上抬的 ,你的能量自然是往上走,是一点一点往上输送的。

如果海底轮能量不够的话,上面的脉肯定是打不开的,尤其是心轮打不开。如果海底轮能量足够,会感觉到心真的就像花一样在往上开,心门打开,花开九天,九天绽放,这个时候就是天门开。

3、入定处处在?

答:按照禅宗顿悟法门,入定是时时刻刻的。这个入定并不是说你真的是呆如木鸡了,而是手中干着活,眼中看着活,但你的心念不动。入定就是不去执著它,比如你上班、走路、坐公交车,你的心不再为世间外界环境所干扰、所牵缚,这个时候你就会入定。

入定并不一定非得两个眼睛一闭双腿一盘,按顿悟法门说,就是你的心念不动。不要因为外界的眼耳鼻喉舌身意感触到的东西,来影响你自心自性的入定。如果你能把持住自己,去慢慢的体验体味体悟自己这个圆满的心的状态,你就知道什么叫入定。如果你在上班的时候,这边头脑里听着领导讲话,可你的心里头还在默默的念咒语或是佛号,或是你思考一个宇宙的东西,两者都没有错过,但这个是修行上的忌讳。

如果你真的能练到心有二用,法无二法的时候,那你是高手,你绝对是佛了。我绝对佩服你了,向你顶礼了,那就说明你的心非常厉害,你的智慧非常大。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经常显露的就是这种神通一心多用。佛可以这边跟声闻、缘觉说话,上边还和八地菩萨往上说话,同时又到天宫里去说,也可以到其他佛国里去讲。心如如不动,但是又做了很大的佛事。所以说佛法不可思议,很多东西需要去学,需要去悟。如果不悟,光看是没用的。

4、什么是寿者?

答:从字面上讲就是三界内的万事万物都有限量,哪怕天人的福报再好,也有限量,比如说八万劫,他的福报享完就会掉下来,所以说叫有寿者相;另外一个概念是指我们的心去分辨这个人活的长,那个人活的短。

如果你不去执著外在名相的时候,寿者相自然而然就没了,因为万事万物本是一体。

5、戒定慧分别度什么?

答:首先说智慧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内心来的,是从虚空来的,是能量的体现,叫般若智慧,它度我们的愚痴,慧能有句话:心地无痴自性慧。自性是没有愚痴的。心中明亮,智慧觉照,就不会愚痴。

定,入禅定不是坐在那儿双腿一盘叫禅定。禅定是无时无刻,心念不动,心不起杂念。心地无乱自性定,定度的是散乱的心。

戒,戒是约束我们的行为的,戒里面有一个布施,布施是度了我们的坚贪。贪任何一样东西都是贪。贪法、贪钱财、贪女人、贪当官都是贪。如果真的能布施,就能度自己的坚贪,这也是戒。不贪了,嗔痴慢疑也就不见了,自然就能守得住很多的戒律。从内心来讲,心地无非自性戒。

戒度的是我们散乱的行为。定是度我们散乱的思维。慧是度我们愚痴的头脑。

6、不执著于外相,就无寿者相,像佛有常吗?

答:我们现在的身体、山河大地都是属于外相,哪怕这个山它再坚固,也有毁坏的时候。在二三十亿年之前,喜马拉雅山还是个大海底,现在变成了高山。以前的太平洋可能是高山,因为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太平洋底下是有原始人的城堡。

你心不去执著于外相万事万物的时候,就没有寿者相。它生它灭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另外一个无寿者相,就是说我们本来清净的心。《心经》里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没有寿相啊。有生有灭才会有寿相。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真我,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所以说无寿者相。

佛是永恒的,有常就为永恒。无常是为生灭,有生就有灭,瞬间就变化了,就叫无常。

7、什么叫佛法?

答:佛法就是自然的规律,相当于中国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是性空的,就是没有自主的,也没有谁去造就它,原本如是的这种规律叫佛法。

佛是觉悟的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是他发现了宇宙的规律,就像我们发现春夏秋冬一样,冬天是要穿棉衣,夏天是要穿单衣,这种规律是自然的,自然的就为佛法。是觉悟的人发现了这个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简称为佛法。

8、如何理解佛法有常?

答:佛法有常,这个有常你不能按照有无去理解。有常是永恒,佛法是永恒的,就是本来如是的、真实不二的法。但它不参与咱们人的思维过程,也不参与咱们人的喜怒哀乐。

佛法里面也会有变化,因为佛法里也包括世间法则,世间和出世间结合起来才能为真正圆满的法。世间的佛法是有生是有灭,就像地球上北极的冰已经以百分之四十的速度是在融化,南极可能以百分之五的速度是在融化。在99年我就跟朋友说,两极会慢慢融化掉的,在十五年或是三十年之间,很多沿海国家或者城市就会湮灭,这个是自然规律,属于我们三界内的变化。

这又跟众生的心有关联,是因为众生非常浮躁的心会产生一定的热能,散发到宇宙当中。由于是处于无明状态,所以它这个心波的能量又冲不出去地球层,也就是冲不出去地球保护圈。这个能量不断的积累之后,向地球四外扩散,所以说它会影响到一些植物动物、一些冰山、海水啊,它都会影响到。所以才产生了两极冰川的融化,很多动物消失,植物也开始消失。

如果从佛法上来讲就是这样,因为狂热的心发出的无明的能量波,这种能量波是以波力的形式散发在宇宙当中。如果你是修行的人,这个波力就会成一条直线,它是清净的,不是散乱的,具有穿透性,会冲出地球保护圈,冲出太阳保护圈,冲出银河系保护圈,直达宇宙深处,可以和诸佛菩萨相应相合相融。

不管地球如何变化,银河系如何变化等等,是爆炸是毁灭也好,但是佛法不会变。不管天下雨也好,地球爆炸也好,这都属于佛法里面的变化,但佛法没有变。什么叫佛法没有变?它该爆炸就爆炸,它该出生就出生,变的是物质的变化。佛法也可以说成是时间,也可以说成是空间。宇和宙是两个概念,宙是时间是能量,宇是空间是虚空。时间如如不动,是为真如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虚空是无边无际的,这是不会变的。

《易经》里乾坤二卦,乾为天,为宇宙,无边无际,乾卦里头有个用九,坤卦里头也有个用六。九为吉数,六为生数。地是要用六,厚德载物。所以说大家能看明白《易经》,佛法绝对会懂;看不懂《易经》,学佛法比较困难,除非真的是善根深厚,学佛法非常快。

佛法变化和释迦佛讲的法无定法不是一个概念。

大家也要通过实修佛法,明白释迦佛说的这个理,首先要从理上入门,然后在从行法上入门。理和行合一,理事圆融,一切无碍,就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法。

9、佛法一直在变化?

答:这个话是错的,变化的是方法,佛法一直如如不动,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法尔如是的,是真实不虚的,是宇宙的运行规律,不管是地球生也好太阳灭也好,这都是佛法的妙用,此生彼灭,但佛法没有变动。变动的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态。

10、什么叫法无定法?

答:是释迦佛因机而讲法,因人而讲法。他不会对小乘人说什么大乘、对修大乘法门说小乘的,他是根据每个人的根性来讲法,所以叫法无定法。

11、因果律是宇宙大规律?

答:错了,因果律不是宇宙的大规律啊。九法界内有这个因果律,一真法界是没有的。因果律是在三界内外的九法界形成一定的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法术能改变某一个人的因果,这也是在某一定时期内,因为你花钱了,中国有句古语:花钱免灾。《地藏经》里光目女为了救她妈妈,她把家产全部变卖,来做佛事,救她妈妈出地狱,这是花钱买灾难。钱在宇宙当中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说法术确实能改变某人的因果,这个是不定业,改变的是不定业。如果是定业,就改变不了。释迦佛有大法术,都改变不了释迦族的灭亡,何况小法术也。

12、通过修行可以不受因果律的控制吗?

答:这个话不是百分之百对。比如说释迦佛已经成佛了,已经证到了无余涅槃,但为什么改变不了释迦族的灭亡呢?那是定业,定业不可改。不定业可以改,法术能改变某人的因果,是因为他做的恶不大。

通过修行可以转化一定的因果,比如说那些不定业真的可以改变,因为你修功德回向给这些人了,你的因果律就慢慢改,但定业是改不了的。

菩萨怕因,不怕果。果受报完就完事了,一旦造了因,这个因是时时跟随着。所以说菩萨怕因。

众生怕果,不怕因。众生造因的时候不害怕,比如说贪污犯法的时候从来不害怕,一旦抓到把柄要判刑或者上刑场枪毙的时候,他就要怕了。

佛家讲:菩萨怕因,众生怕果。不要造那个因就不害怕那个果,前世造的因,今生受的就是果报。今生造的因,来世受的就是果报。今生你布施,来生你就有钱花。今生你修法,来生你就会觉悟。因果是不爽的。

佛教里有句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真实本意。止恶心生善,善良的心自然就会去做善事,做善事自然而然会有福报。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自己。心净了,自然而然的生智慧。不断做恶事的人,不断的损自己的福报,其智慧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亡的。

佛事对于小的事情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两个恶缘很好处理,做佛事就能度的。如果是已经无可挽回的定业,佛事起不到作用了。因为定业是大家共同造就出来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挽回不了大家的愿力啊。

在整个大范围圈里,有些佛事是起不到太多的作用,但也能多多少少会起到一些变化,就是通过这些善因去转化,去默默地教化开导隐态的生灵放弃仇恨。

13、佛曾经说过三不能?

答:佛能成万法的智慧,却不能消灭定受生死苦果的原因;佛知众生有解脱痛苦的本性,而不能导化无缘之人;佛可以普度无数的生灵,却不能让一切众生都入佛地。

通过这三句话就懂得,佛有神通也没有神通。如果执著于神通的时候,就没有神通,因为执著的时候就有牵挂,有牵有挂的时候,神通就不会自在,所以佛有神通也没有神通。

他在发心度化众生的时候,为了方便善巧,而心又无所著的时候,神通才显现。

我们大家学佛要无心通达一切,无心乃是真心,你真正达到了三花聚顶的时候,一切真的是没有障碍了,但是佛法里头又不注重神通。神通是伴随着你的修行而给你的附加品。这个附加品又不能让你时时的去显露,因为你显露多了会影响到世间人,扰乱世间的规律。佛或中国的那些祖师大德、还有皇帝都不让显露神通。只有在万不得已需要显露神通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露一下,平时是不让露的。

14、无意无念无妄是一句还是三句?

答:禅宗里有个故事,有个禅师问另外一个禅师,无意无念无妄是一句还是三句,另外一个禅师就答他:无意叫戒,无念叫定,无妄叫慧。

无意就是心念只相应一个地方,比如说念阿弥陀佛,只相应阿弥陀佛,这个就是心想一处,心直是道,心想一点的时候自然就会定住了。定住就是无念了,一心只想到阿弥陀佛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杂乱的妄想,自然定了。没有妄想杂念,内心清净了,智慧自然从内心流出。

15、什么叫不生不灭呢?

答:就是说我们这颗本来清净的心对外观世界不起妄念,是为不生。妄念不生了,也就没有灭了。心不粘附,心无挂碍了,也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束缚住自己的心,当然也就随时随处解脱自在。

只有真正明了宇宙与人生之间微妙的变化,才能真正从八种苦(生老病死、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中解脱出来了。

大家学《金刚经》,都是为了自己的心性开悟,禅宗是以《金刚经》是为底蕴,还有一个《楞伽经》也是禅宗的底蕴,这些大家都应该明白的。


{返回 法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讲解 第四讲
下一篇:金刚经讲解 第二讲
 《金刚经》释义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离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修行要懂得医学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亲人在邪道或者病了怎么办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
 药师经讲解 第五讲
 金刚经讲解 第十二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简论佛教生态观中的和谐思想(董西彩)[栏目:佛教与环保]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柒 把牛找回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过客旅途[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信心与治疗 Faith Healing[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The 16 Frightening Dreams (Chapter 1.)[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处处指点,启发思惟[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第四世夏坝活佛--降央克珠[栏目:格鲁派大德传记]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二品 忏悔罪业[栏目:索达吉堪布]
 怎样复兴佛法[栏目:王雷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