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三、《入行》与《学集》创作过程拟构
 
{返回 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84
三、《入行》与《学集》创作过程拟构
 
根据上一节的结论,现在我们不妨试着去想象寂天创作《学集》与《入行》的大致过程。
寂天出了家以后,开始遵循闻、思、修与戒、定、慧的次第潜心修学佛法。他一面亲近善知识听闻法要,一面独自用功博览三藏。或许是个人的兴趣所致,或许是修学次第的关系,他先把阅藏的重点摆在诠释戒学的律藏和经藏上。寂天阅藏的心态和一般学者不同;他不为增广佛学的知识,而只求依三增上学净化自己的内心。因此在阅藏时,凡是遇到对自己有所启发的重要经文,他都不厌其繁地摘录下来,并把当时的心得和感想附记于上;《经集》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集成的。如是经年累月地用功,直到可资阅读的经书全部读完以后,寂天就开始重新温习以前抄录下来的读经札记。一面温习思索,删繁取要;一面补充新的资料,并依照他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来整编这些经钞,使它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菩萨修学体系。编辑完成以后,再把其中的要点做成容易诵持的二十七个摄颂;这样,整部《学集》的偈颂和经钞式的长行就算大功告成了。
《学集》这部经钞编辑出来以后,自然就成了寂天日常诵习的读本。他经常反复读诵吟咏,深入思惟,细心体会。久而久之,整部《学集》的要义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寂天的心中;而他对于实修菩萨行的体悟,当然也因此而更加深刻圆融。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以后,寂天开始重新组织《学集》的材料,并尝试用应成的论理方式和巧妙幽默的譬喻,将内心体解的大乘义理逐颂逐颂地表达出来;或许这就是《入行》创作的大致过程吧!
早在寂天写作《入行》之前,唯识与中观两宗的争辩就已经进行得十分热烈了。也许是受到当时学风的影响,寂天也注意到了宗派思想的问题;为了表明自己的见地,维护自宗的立场,所以寂天一反宗经不重论的风格,在“智慧品”中大破唯识等其它宗派的权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入行》之前,或创作的过程中,寂天可能曾经隐遁山林,默默苦修过一段时间。因为《入行》劝人出离的文词非常恳切,而且对于住阿兰若心境的描述也十分逼真;不是曾经身历其境的人,不大可能写出如此刻骨铭心的文章。
 


{返回 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四、《入行》的内容与科判
下一篇: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二、《入行》与《学集》的关系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一、寂天传略考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六、《入行》对印藏佛教的影响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四品 不放逸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二、《入行》与《学集》的关系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八品 静虑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七品 精进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十品 回向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译注说明 论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发慈悲心的助缘[栏目:海涛法师]
 藏传佛教萨迦派[栏目:刘立千居士文集]
 要怎样用心学习才能修得禅定?[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冥被地藏菩萨恩[栏目:宣化上人]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四次第 中观应成派禅修[栏目:竹清嘉措仁波切]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四)涅槃妙心 4.三身四智[栏目:善祥法师]
 在中心当义工,是不是也要修六和敬?人与人相处,要如何相处?[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安住不是控制[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养成孝敬的美德(星云大师)[栏目:佛教与孝道]
 文殊礼赞[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