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五讲
 
{返回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6
第十五讲  九月六日
 
次疏文总结十二所缘及行相。
 
狮子贤义疏
所缘无常等者,依谛等为因,如是云云,所缘行相及俱有之差别等,谓此上但表有法、及法、名诠、及由名诠所作之因是也。
於中应系属者,於所缘及行相俱有差别之法,名曰一切名诠差别。於彼所断、及非所断、所属之义,及其清净差别之义,是发业之由路,故而此上未明也。
 
清凉记
“差别”即是立宗。因明论云“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随自乐欲所成立性,故名为宗”。有法即所缘,法即行相。“俱有”谓因喻,此中未说。“一切名诠差别”者,总说宗因喻三支也。此上唯说应修应断之义,而未说开始修行入手之处,故下文再说三十六种分别。其所指向者同为空理,遮止实执,而令修行人了知应断除及永离之体(惑)事(业)。三十六种为修行之方便,前十二种行相所缘为决择,各各不同也。
 
狮子贤义疏
此下颂词文义所作指向,与前共同,而名诠面目有异,是遮止现在失实之贪等及俱有之体事上,唯为彼修行与断离之成就之故。於苦等谛所属之中所缘及行相之所作故。於彼再作以下如所应知之说也。
今於此四分别及俱有等,令义显明所作故,施设少许方便之词颂者。
 
颂云  彼体及对治  所取分别二  惑及蕴等分  彼复各九种
 
如是所云者:所取之分别(非理)遍行烦恼之体所依之因,及对治所依之因性二种,即是无明与清净蕴等,如是细极分辩,各有九种也。
 
颂云  实安立所依  能取许有二  自主宰等性  蕴等依如前
 
如是云云:谓数取趣执实所有,及士夫安立之所有。于此所缘能取执之分别,又是二种。主宰权力自在,及蕴等上之所缘性,各各分辩,如前又各九种也。
此中总摄其义者,如下遍行烦恼体上所依之因:无明(一),色(二)等之蕴,名(三)与色现前失实,二边(四)之贪,遍行(五)惑清洁不知,圣道(六)中不住,及所缘(七),主宰(八)等,於清净九生起等中所取之非理分别等。
对治所依之因者:蕴(一)、生门(二)、种族(三)、生者(四)、空性(五)、到彼岸义(六)、见道(七)、修道(八)、无学道(九)所取非理分别等。
数取趣随有所依之因者:自主宰(一)、唯一(二)、因(三)、我见者(四)、遍行烦恼(五)、贪(六)、及离贪(七)、见(八)、修(九)、义所作之因能取之分别等。
士夫安立所有之因者:蕴(一)、处(二)、界(三)、缘合和出生(四)、清净(五)、见(六)、修(七)、殊胜超(八)、无学道(九)能取之分别等。
如是等所取能取分别四类,及决定分判分全开悟四种之数,应如数具知也。此文是与颂文联合摄持,前后文完全共同所说。依此力量,如其所说摄修,能得殊胜之成就也。
 
清凉记
所取分别有二:颂云“彼体”即无明等“惑”“对治”“清净蕴”等,即所治与能治也。
所治九种:
一、无明。为一切杂染依止。无明之义,释者甚多,且多玄妙空洞。目犍连尊者法蕴足论卷十一缘起品所释,最为明快,兹引其文如下:“云何无明?谓於前际无知谓於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於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於业无知,异熟无知,业异熟无知。於善作业无知,恶作业无知,善恶作业无知。於因无知,因所生法(果)无知。於佛法僧无知。於苦集灭道无知。於善不善法无知。於有罪无罪法无知(於戒不明不能称大彻悟也)。於应修不应修法无知。於下劣胜妙法无知。於黑白法无知。於有敌对(防碍)法无知。於缘生无知。於六触处如实(眼识九缘生等)无知。如是无知无见,非现观(依法依现量观),黑暗愚痴,无明盲冥,罩网缠裹,顽騃浑触,障盖发盲,发无明,发无智,发劣慧(疑、邪见),障碍善品,令不涅槃,无明漏(下堕)。无明瀑流,无明轭(令不自在),无明毒根,无明毒茎,无明毒枝,无明毒叶,无明毒花,无明毒果。痴、等痴、极痴。欣、等欣、极欣,痴类痴生,总名无明。”求无明不可得,智明生时,无明即灭。如暗室燃灯,黑暗即灭。三明即所以坏无明,证三智明即成佛。
参念佛是谁,不知谁,即是无明。总凡无知,皆是无明。求知须努力闻思修,不能坐待也。缘无明即集谛之总。
二、有漏诸蕴。为苦谛之总,亦即十二有支之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等七支。
三、执名色。一切法但有名色,由遍计妄执以为实有。粗者,谓於五欲八风贪著而起爱、取、有等支也。
四、执断常二边。
五、於清净染污法不知取舍。欲求清净,反於染污法致力,药反成病。唯依戒方无此弊。
六、不住圣道。以信见不真故起懈怠,於八正道不能安住。如病稍愈又发。十六行观即修正见。正业即依戒行。正命即增上戒。正定由前七支。事定而得心定。心定即四禅。
七、有漏三受,於所缘境上忘失道念。不以正道趋乐避苦,如病者春瘟,反服热药。修行求安逸,是此类也。
八、执有实我与道忿争。说佛制戒某者太重,某者太轻,於佛所说真实语而兴诤难。
九、於清净等执为实有受用。由厌苦而修解脱法,不明苦空无常之理,求趋乐避苦,而苦即从此中出。
对治九种:
一、清净五蕴:戒蕴。狭义即别解脱戒;定蕴,入手即四加行;慧蕴,谓能断烦恼;解脱,谓身心慧三解脱;解脱知见,谓得解脱之经验,决定理趣及要点。戒蕴不清净,定蕴即不能清净,清净五蕴不成就,即不能利他。此五蕴广开即摄八万四千法门。
二、生门。成道之增上缘,内六处外六处也。於内六处善护根门,纳入威仪轨则;於外六处寻得如法住处,使六处所触不越道轨。外境清净,为能生一切善法之门。威仪不犯,戒即能不犯。如法住处,谓清净僧团。僧团不清净,自己有能力应整顿令清净。自力不足应求善伴合作。自无力整顿,必须求如法僧团依止。必不得已始住阿练若,亦有住阿练若法。道轨即别解脱戒。於学处中法犍度尤须善学。法犍度摄一切微细轨则:客旧共住之法,大小便法,乞食法,阿练若法,受请法,食上法,浣染法等等。欲作法师者,尤必须学法犍度,细小威仪轨则不谨,能坏*轮。法即於此等处安立,依戒而行,方能事事无碍也。舍利弗与外道同行,外道因见舍利弗大小便不越威仪轨则,便生信得度。尝遇泰国法师,随时念法,问其所念内容,即法犍度所摄之事也。往昔诸大师龙树、无著、天亲、功德光、释迦光,皆於威仪细行极为谨严。安桌椅亦有尺度,近世严格之丛林,亦一能如是,现生比丘即与佛无异,方为增上比丘也。
三、种族,即十八界。
(一)了知眼等善不善所起诸法种子,即於种子习气上止恶修善。
(二)了知净界涅槃所生种子即出世善根。
(三)了知声闻缘觉等涅槃种姓成不成就。
(四)了知净不净种子为生善恶趣及证涅槃之因。
(五)知此种子已感果。
(六)知此种子未感果。
於种子上修,是甚深禅定功夫。佛十力亦从观察种子出。如是对治以蕴处界提纲,於世间有漏法上起出世无漏法。由闻思修渐渐而入,明得一分,即破一分无明也。纵往生极乐世界,这些道理,还是要学。病人要自己喝药,别人抬着在街上走,自己仍然是病人。
四、妙善生。即清净之缘起,去染成净之无漏道。缘起必须条件全备,条件不备,纵能勉强出生,亦不殊胜。别解脱戒、四阿含、法蕴足论、集异门论等,基础必须筑好,从坚稳自行上方能出生利他。学者多而成者少,条件不具备故也。 
以上缘尽所有性者四。
五、明空性。通达无自性,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此缘如所有性者一。
六、波罗蜜多义理。菩萨威力由刻实修六度出。往生及成就三身,皆须依威力,故每日应六次三次观察,此日中是否以修六度,必须觅得方便实行。六度有四种威德,谓对治悭贪等,成就二资粮,能摄益自他,成广大异熟。有三种决定,谓以大悲为因,利他为华果,依究竟方便。(谓如佛教行)。有六种相应,谓於六度行,或作或不作,观功德过失,起精严对治。 
此缘修行者为一。
七、摄见道。
八、摄修道。
九、摄无学道。 
此缘道者三。解见后。
 
 

{返回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七讲
下一篇: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四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三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七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一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六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五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七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二十三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琉璃光水 慧日甘露[栏目:传喜法师]
 积苦 Piling up Miserie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仲敦巴·甲哇迥乃[栏目:藏传佛教人物]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