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51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

颂曰:论颂 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注 释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外缘,即外境。此谓,如果唯识而无境。由何而生种种分别:如何而能令种种心生?谓既然无外境牵心,妄心如何能起?种种分别,即种种能分别的识心。

一切种识:成唯识论说:一切种识,谓本识中,能生自果功能差别;此生等流、异熟、士用、增上果故,名一切种。一切种识之意,就是说:根本识中的一切有为法之种子,含有能够生起其各自不同的果法之功能;因为这一切种识是能生起等流果、异熟果、士用果、及增上果的种子,故称为一切种识。至于为何一切种识,于五果中,只生四果,唯独不生离系果呢?成唯识论解云:除离系者,非种生故;彼虽可证,而非种果;要现起道,断结得故。一切种识所生之果,之所以于五果中除去了离系果的原因,是因为离系果虽可用无为法去证得,但它却不是种子所生之果,须要待到现起无漏圣道,断了结使之后,才能证得无漏果。又,这一切种既然是种子,为何又称为识呢?成唯识论释云:此识为体,故立识名;种离本识,无别性故。种识二言,简非种识:有识非种,种非识故。又种识言,显识中种,非持种识。因为种子是以本识为体,若种子离于本识,即别无体性,所以才立识为名,而称为种识。而种识这两个字之所以合言,是为了以有别于简别非种子识者;因为有些现行识并非本识的内种而有些外种子如稻麦等之种子,却不是识。而此一切种识,则既是种子,又是以本识为体的内种,故称为种识。又,种识这个词,也是为了显示本识中之种子,而不是持种识。

如是如是变:谓这本识中的种子,由于除了因缘以外的其它三缘之助力,即便如是如是转变。如是如是﹂的意思是:谓从生位转至熟时,显变种多,重言如是。成唯识论。这是说:从种子生起的因位,转变至成熟时期,为了显示所变的种子之多,故用迭词重言如是如是。所谓的缘有四种:

一、因缘即含种子与现行二种

二、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四、增上缘

以展转力故:展转力,是指八个现行识,及其相应心所,加上它们自体所变的相、见二分,以及不相应行等,这些法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帮助的力量,故称为展转力。

彼彼分别生:分别,就是指这八个现行识、相见二分、相应、及不相应行等都叫作

分别;因为它们都是以虚妄分别作为自性的缘故。成唯识论云:即现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彼彼,多数之义;因为这些分别的种类很多,故说是彼彼。

义 贯

若一切唯有识,而都无实外境之缘,由何而能生起种种分别的识心呢?以颂答曰:由本识中能生四果之一切种子识,它们从生起位至成熟位,经由如是如是多种、多重转变;以诸心、心所、相见二分、相应、不相应行等法展转相助之力故,而令彼彼诸分别之识心油然生起。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五节 唯识与能所
 楞严偈义解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颂
 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禅之甘露 目次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附录二:宋·苏东坡序
 天台小止观讲解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八节 唯识与三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o Light a Fire[栏目:Webu Sayadaw]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5 三种福田[栏目:宽见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六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摄大乘论 第124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法云寺禅三十五开示[栏目:妙境法师]
 念佛不是念得愈多愈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十善业道之不两舌[栏目:宽运法师]
 八德是做人的基础 The Eight Virtue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2 上[栏目:梦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