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34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

颂曰:论颂 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注 释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外缘,即外境。此谓,如果唯识而无境。由何而生种种分别:如何而能令种种心生?谓既然无外境牵心,妄心如何能起?种种分别,即种种能分别的识心。

一切种识:成唯识论说:一切种识,谓本识中,能生自果功能差别;此生等流、异熟、士用、增上果故,名一切种。一切种识之意,就是说:根本识中的一切有为法之种子,含有能够生起其各自不同的果法之功能;因为这一切种识是能生起等流果、异熟果、士用果、及增上果的种子,故称为一切种识。至于为何一切种识,于五果中,只生四果,唯独不生离系果呢?成唯识论解云:除离系者,非种生故;彼虽可证,而非种果;要现起道,断结得故。一切种识所生之果,之所以于五果中除去了离系果的原因,是因为离系果虽可用无为法去证得,但它却不是种子所生之果,须要待到现起无漏圣道,断了结使之后,才能证得无漏果。又,这一切种既然是种子,为何又称为识呢?成唯识论释云:此识为体,故立识名;种离本识,无别性故。种识二言,简非种识:有识非种,种非识故。又种识言,显识中种,非持种识。因为种子是以本识为体,若种子离于本识,即别无体性,所以才立识为名,而称为种识。而种识这两个字之所以合言,是为了以有别于简别非种子识者;因为有些现行识并非本识的内种而有些外种子如稻麦等之种子,却不是识。而此一切种识,则既是种子,又是以本识为体的内种,故称为种识。又,种识这个词,也是为了显示本识中之种子,而不是持种识。

如是如是变:谓这本识中的种子,由于除了因缘以外的其它三缘之助力,即便如是如是转变。如是如是﹂的意思是:谓从生位转至熟时,显变种多,重言如是。成唯识论。这是说:从种子生起的因位,转变至成熟时期,为了显示所变的种子之多,故用迭词重言如是如是。所谓的缘有四种:

一、因缘即含种子与现行二种

二、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四、增上缘

以展转力故:展转力,是指八个现行识,及其相应心所,加上它们自体所变的相、见二分,以及不相应行等,这些法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帮助的力量,故称为展转力。

彼彼分别生:分别,就是指这八个现行识、相见二分、相应、及不相应行等都叫作

分别;因为它们都是以虚妄分别作为自性的缘故。成唯识论云:即现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彼彼,多数之义;因为这些分别的种类很多,故说是彼彼。

义 贯

若一切唯有识,而都无实外境之缘,由何而能生起种种分别的识心呢?以颂答曰:由本识中能生四果之一切种子识,它们从生起位至成熟位,经由如是如是多种、多重转变;以诸心、心所、相见二分、相应、不相应行等法展转相助之力故,而令彼彼诸分别之识心油然生起。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五节 唯识与能所
 禅之甘露 第七章 不净观之二—九想观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一节 第一能变阿赖耶识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三、五位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二节 第六识颂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一节 资粮位
 因明入正理论义贯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目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六章 到达彼岸的无上咒 顿悟之八[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浅谈药师法门的殊胜(张籍圆)[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无我[栏目:佛使比库]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07[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甫放即愈[栏目:放生感应]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九)[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增支部1集580-583经[栏目:增支部1集]
 量子力学(11)[栏目:量子佛学]
 北美佛教学会一九九三年冬令精进禅七 82.12.26─83.1.2[栏目:惟觉法语]
 中国汉传因明之著作[栏目:因明简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