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五节 清净心与一心法界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2
  第五节  清净心与一心法界
  与上述忠义与奸邪两种本性说相应,宗杲还论述了真心与妄心的区别,并对众生如何修道、把心提升为宇宙真心的问题,阐发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宗杲把心分为四类:本体心(心体)、真心、妄心、修行心。关于本体心,他说:「此心无有实体」〔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第47卷,924页下。〕,「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而今情量处为道,情量若尽,心无方所」〔《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5,《大正藏》第47卷,918页中。〕他认为,作为本体的心是一种非实体性的作用,它是不受内外中间空间限制的。众生如果以常识凡情来衡量,心就被局限在固定的范围之内,若能排尽常识凡情,心的潜能、作用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宗杲认为,本体心纯属一种精神的活动、能力、作用,它本身不是实体,也不带善恶的色彩。众生和佛的本体心是相同的,但作用不同,迷时为妄想心,悟时就是菩提心,他说:「佛言『有心者皆得作佛。』此心非世间尘劳妄想心,谓发无上大菩提心。若有是心,无不成佛者」〔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第47卷,923页下~924页上。〕就是说,「心」若在尘劳妄想中打滚,就是妄心,就是凡夫;「心」若能发为求无上菩提,就是真心,就得成佛。妄心与真心来自同一颗心的心体,但两者是对立的:「祖师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30,《大正藏》第47卷,939页下。〕宗杲认为外境无美丑之分,美丑只是人主观心的作用。如能不生妄情,真心就可随处呈现。妄心就是颠倒分别的妄情,真心就是原始天真素朴的心灵。宗杲还强调众生应当运用修行心,即以用工禅修求悟的修道心去清除妄心,并转化、升化为真心。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宗杲在论述众生的修行是要使平凡的心提升为真心时,吸取了华严宗的法界真心说,以华严宇宙真心说来充实禅宗清净心的内涵,建构新的理想境界。自马祖道一以来,大珠慧海、临济义玄、杨岐方会等人都受过《华严经》的思想影响,尤其是受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相即相入、理事圆融等观念的影响更深。在这方面,大慧宗杲更是第一位将禅宗的平常心、清净心归引为华严一心法界的拓展者。宗杲说:「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8,《大正藏》第47卷,933页下。〕,十分赞同华严宗的法界说。「法界」,通常指一切现象与本体。华严宗人把法界区分为不同种类,并最终归结为「一真法界」。所谓「一真法界」就是众生和诸佛的本原清净心,也称一心法界、一真无碍法界。这个「一心」,真实不二,一多无碍,大小兼容,玄妙莫测,具有总赅万物、同遍含容的作用,其实就是宇宙终极本体。心灵回归到这样的本体,也就进入了真实清净、交摄融通的精神境界。宗杲对心的作用如是说:
  心心不触物,念念绝攀缘。观法界于一微尘之中,见一微尘遍法界之内。〔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大正藏》第47卷,818页上。〕
  真如净境地界,一泯未尝存,能随染净缘,遂成十法界。〔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9,《大正藏》第47卷,847页下。〕
  这是吸取华严学的思想,认为心心念念不接触攀缘外物,而直观微尘和法界交渗互遍,这就是极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大小相容,染净相即,自由自在,圆融无碍。宗杲认为,通过参究「无」字的禅修达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后,还要继续修持,以推进到「真空妙有」的境界,最后还要扩充心量和心用进入到「周遍含容」的境界,他说:
  显得自心明妙,受用究竟,安乐如实,清净解脱,变化之妙。〔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第47卷,923页中。〕
  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1,《大正藏》第47卷,901页中。〕
  心花发明,照十方剎,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轮。〔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8,《大正藏》第47卷,886页上。〕
  这是华严境界,华严禅的境界,也是宗杲临济禅的境界。这到这种境界的心灵是充实的丰富的,一多相即,大小互现,避免了虚空枯寂的倾向。宗杲把清净心归结为一心法界,把临济禅与华严学统一起来,体现了他的圆融一切的情怀和关怀世俗的爱心。
  宗杲曾两度住持径山能仁寺,法席极盛。因其思想颇富创造性、甚有特色而被[尊为]径山派的创始人。宗杲确以其独特的思想丰富了禅宗的心性论、本体论和境界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临济宗人继承和发展了洪州宗的心性论,并进一步强化了以下的特点:一是更加肯定人类的原本价值和无限价值,提倡自信自主,进一步突出了主体意识的意义。二是更加关注人间的现实,充分肯定人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活动,开发了无限的个性和自由的天地。三是推进禅修的方法更加简捷实用,活泼奇峭。
  对于荷泽宗人重视「知」的思想,临济宗人几乎都持反对态度。他们强调直指人心,求得心悟,同时又程度不同的吸取华严圆融情怀来塑造人心的觉悟民办,即人生最高思想境界。这一点以大慧宗杲最为突出。
  临济宗的心性理论体现了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新因素有:一是继承道家的万物一体的直观思维,空前地突出了「无」字的参究功用。二是把菩提心等同于忠义心,进一步推动了儒佛在心性道德上的合流。三是进一步蔑视佛圣祖师的权威,突破佛经戒律的束缚,大力提倡自我为主,充分显示人的至尊品位与崇高价值,从而也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宗教的神圣界域。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一节 儒家心性思想的历史演变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四节 菩提心与忠义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三节 大乘佛教瑜伽..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三节 性理归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一节 心、自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五节 镇澄对僧肇《物..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第四节 天台宗的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七章 中国佛教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原则与伦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一章 中国佛教的语言观 第一节 印度佛教语言观..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第一节 禅、禅定、..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六节 一心为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四节 如来藏说与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佛教与人生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栏目:竺摩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四弘誓愿讲记[栏目:圣严法师]
 世无定法[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栏目:蔡礼旭老师]
 CHAPTER 7 The Fourth Noble Truth-Magga: The Path R..[栏目:The Buddha's Ancient Path]
 内心三密行[栏目:宝海上师]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2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怎样对治昏沉?[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