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二因缘——爱、取、有支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72

十二因缘——爱、取、有支
 
推荐十二因缘中能引三支无明、行、识,在识时,就像我们现在有的起心动念,那是心识,是无明、贪带来的;第二剎那它会变成种子,变成在识上的种子。识上面有行,行那个时候已经变成种子,它是不相应行法。当往生时,有个贪产生,就把种子滋润起来,种子快要发芽了,接着那个贪更加猛烈时,种子就完全变成心了。所以以前是心变成种子,以后是爱取让这个种子又变成心。种子慢慢变成心,但是还没有成熟,当完全圆满就是有。因此爱、取、有,事实上是贪、贪、业。

附带说十二因缘的有,三有的有与爱取有的有是一样的,有代表的是轮回。但是爱取有的有是不是轮回?还不是,它是轮回的因,它之后的才是轮回。也就是,问:爱取有的有是不是有?不是。为什么?因为它不是轮回。那什么才是轮回?它下一剎那的五取蕴才是轮回,那个才是真正的有。所以爱取有的有是业,因为它是造就轮回的因,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一点,就把果的名称取到因上来。

爱取有的有是因六支中最后一支(无明、行、识、爱、取、有),有一产生就是万事具备,也是全部过程结束。有还没产生还不算是万事具备,就好像我们一签字,文件就生效了,没签字就还不算。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有祈求等行为?因为爱取有还没出现都还有转机。本来还没确定,爱取有一出来就确定了。更严格说,爱取之时已经差不多了,有一产生就完全确定了,如同手执着笔已经按在纸上,只差还没签下去,有的时候,就是真正签名,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会说因具备之后,果也就无法遮挡。在因还没具备之前,透过忏悔可以忏除。所以问业可不可以改?说可以是指在爱取有之前,若已经到了爱取有的有就无法再改了,因为它是具备全部的业,是第二剎那就产生果的业。

《广论》在解释爱取有的有,说“昔行于识,熏业气习,次由爱、取之所润发,引生后有有大势力”,字面看来好像是滋润以前那个识上面存下的习气,让这个有了大势力,即第一次滋润—以贪取出识田中的种子,这是不相应行法;再强烈的滋润让它有了很大的力量,这也是不相应行法;让它有了产生三有大势力,这也是不相应行法。也就是,从字面上看去,爱、取、有不是爱、爱、业,变成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导致轮回。字面上虽然这样写,但要这样讲清楚:从识田取出种子的贪,这是爱;再有强烈的贪滋润,即是取;当有了很大的力量,不需要再添加什么,能无间产生轮回的业,是有。

有结束的同时会不会产生名色?有一结束就相当于死亡,也相当于中阴,名色等是从入胎开始讲的,所以十二因缘中并没有说到中阴的部份。那么轮回的过程中没有中阴吗?也不是。中阴的那些时间和入胎后是同一生。有种说法是,中阴与羯罗蓝是同一个业产生的一个过程,就像小孩、青年、中年、老年是一个相续一样。所以从中阴开始算是同一生。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取蕴
下一篇:十二因缘——无明支
 文殊赞
 利根与钝根
 成量品与广论的结合
 八事七十义的概述
 灭谛
 万宗归一
 以正知了解佛法、用正念精勤守护
 色拉杰五部大论课程
 三种悲心
 入中论略讲—至第五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浪漫的背后——论阿难遭摩登伽女诱惑的故事(戒毓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菩萨总持一切法[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感受:念住(Satipatthāna)的关键[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在死亡边缘的三要道(宝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以因缘因果为依据的佛教道德观(马明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学佛要照见空性智慧[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 更要解心苦[栏目:温金玉教授]
 富弼教子[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阿毗达摩 第四十七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