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六)不善业之不与取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0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六)不善业之不与取   

  【(2)不与取:取主人不与之物,或以烦恼心移离本处而取,并起我得之想。】

  身不善业之第二种为不与取,即他人没有答应要把东西给你,你却偷了这个东西或把它放在别处,并生起我得到这个东西的念头。不与取就是偷东西。

  【其类别分三:强行(依仗势力)不与取,偷盗(他人未见)不与取,方便(欺骗)不与取。】

  不与取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依仗势力强行不与取。无论是你自己有势力还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有权威,仗势而取就是不与取。我们通常所谓的抢劫,就属于这种情况。当然,我相信大家是不会做这种事的,但知道这些道理很有必要。第二种不与取是偷盗,即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自己把东西拿走。第三种是方便不与取。比如某人手中有一个你很喜欢的珍宝,依仗势力不与取你做不到,因为你打不过对方;对方又把宝贝攥在手中,因此第二种他人未见不与取,你也没有机会。这时怎么办呢?可能你就开始欺骗对方说:“你手上拿的东西好像有辐射,我前几年在书上看过相关的介绍,知道这个东西对身体很不好,要不我帮你把它供养其他人吧?”这种以欺骗的方式夺得他人财物的行为,就叫做方便不与取。此时你欺骗他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得到这个东西,所以这也叫做偷盗。

  当然,前两种偷盗,我想可能很少有人会犯,但第三种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比如某人面前放了很多食品,虽然你很想吃,但是你既不能抢也不能偷,可能你就会说些这个东西吃了以后对身体不太好等理由,让他自己放弃,这样你就能自己享用这些食物了。嘴馋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就要反问一下自己了。总之,要时时反观自心,若具备其中的一些条件,就要时时提起正念,断除恶念。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五)不善业之杀业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七)身恶业之邪淫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九)修法才是主旨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一)如何理解窍诀法的修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八)因果即是取舍善恶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什么是佛教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一)以四厌离法灭尽世间八法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一)调伏内心是成办解脱之因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六)第七识分别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七)闻法应无疲厌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五)无记之业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五)无常紧迫 调心为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I 572经:讲述的是诸比丘为根、境之间谁为系缚的问题争论不休,而质多罗..[栏目:界定法师]
 大乘教义序[栏目:太虚法师]
 请问尊者喜欢吃什么?[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须弥山是否和地球一样真实存在?[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发现痛苦[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一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管心与安心[栏目:明奘法师]
 最不讲义气的动物[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生死大事 - 可以代死者捐器官吗?[栏目:方外看红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