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深佛法浅浅讲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7

深深佛法浅浅讲

真正的佛法不是文字,是一种悟境。可以用精确的佛法名词表述,更可以用日常的生活语言来讲,深入浅出。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指导生活,让我们面对问题时知道该怎么办。

居士:师父,您开示的《感悟人生》真了不起,没学佛的人也能听懂,学佛的人觉得也很深,这是怎么回事?
学诚法师:佛法本来就应该这样,深入浅出。

居士:您这种讲法的风格与古代不一样。以前都有固定的仪轨,用古典精确的佛法名词。您用白话讲,大家都能听得懂,但又不偏离佛法。
学诚法师佛法最重要的是应机。目前整个时代的潮流是提倡交流对话、尊重包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宗教与科技、宗教与文化都在对话。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名词,只说给自己的门徒听,那有什么希望?

居士:那要学各行各业的东西。
学诚法师当然,菩萨要学五明,你不懂人家的东西,怎么去引导人家呢。

居士:很多学佛人喜欢拿经论去对照您讲的法,有些在经论上找得到,有些找不到,却又感觉是佛法。
学诚法师那是搞教条主义,佛法不是文字,是一种悟境。如果讲文字,很多人都会讲,但你所要讲出来的,能够摄心、契机、止息烦恼,就需要一定的功夫。

居士:很多居士学佛很久,理论可以讲,可以辩,但总感觉在生活中用不上。
学诚法师这是一个大问题,说明所学的佛法与生活脱节了,变成纸上谈兵,那样学佛的意义就不大。学佛的意义是要用佛法指导我们的生活,面对问题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办。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所以我们必须去实践才有办法把佛法学好。

居士:您开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格局大,方方面面的人都能接受,乃至很多其他宗教人士都认可。
学诚法师现在这个时代,不可以从宗派的角度去看佛法,那样太狭隘。要从整个时代、整个世界的意义去看,现在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是信念缺失、道德危机。佛法就要来对治这些问题,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大乘佛教是发菩提心,普度众生,不只是度一部分人。

居士:初学佛的人,学了一门,就很容易排斥另一门。
学诚法师这是不对的,佛法是一味的。大家可以自赞,但不要毁他。毁他反而给自己找麻烦。

居士:我们的信心经常起起伏伏,有什么办法可以稳定增长?
学诚法师一个是内因,要对佛法有体会;另一个是外缘,要有事业的成就。落实到每一天,就是今天比昨天好,今天比昨天有更多体会,今天比昨天干了更多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有真切的体会。如果内心没体会,外面的事业也看不到成就,理论就讲不通,信心也建立不起来。

居士:事业对信心也很重要呀。
学诚法师当然,刚开始事业对产生信心的作用更显著。

居士:那我们怎么去做事业呢?外面的环境不理想,好像很难做起来。
学诚法师事在人为,靠人发愿;佛法讲种因,不要在果相上求。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知道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没有去做。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内心的呈现,你有了愿力,有了造作,自然而然外在的业缘就会凝聚。如果不造作,外面有再好的境界都和我们的心不相应,完全没有意义。


(摘自《和尚博客》第五册)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修三层面
下一篇:持戒四关
 如何正确认识佛教
 如何正确认识佛教
 感悟人生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三、无常是苦
 僧格的养成与完善 下
 道的根本在于亲近善知识
 精进佛七开示(二) 四种念佛方法
 感悟人生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示 二、佛法与世间法
 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关于佛教世俗化倾向的思考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二:常怀一颗成就他人的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辨义[栏目:温金柯博士]
 为什么很不喜欢人家碰我?即使用小指头点我一下,我也会很不舒服?[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三届:营员代表在闭营式上的发言(张红伟)[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