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生的归属方向—何去何从(下)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4

人生的归属方向—何去何从(下)

    我们如何来认识,来对治我们内心当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世间上面的东西比如财富、物质、名位等等一些身外之物,大家喜欢去追逐。用世间的标准来讲,这是一种成就。在过去,如果你是贫下中农,越穷越好,身份也就会比较好,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观念不同了,认为越富越好,越有钱越好,越有钱越能说明这个人有能力,越有钱越体面,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期,社会有不同判断的标准。但是你所拥有的物质和财富,一方面可以说是你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在我们创造、得到这些财富的过程中,是怎样得到,怎样创造的呢?在得到和创造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有损人利己的行为和动机?如果根据佛法的原则来讲,要自利利他,如果自利损他就是不对的。不能让别人造成损失,更不能去害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达到双赢,大家都能够得到利益与好处。实际上我们在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只是考虑到一方的利益,而不会去考虑到顾客,不会考虑到社会更多的人,不会考虑到国家。这样做怎么可能找到平衡点呢?只有在不损人不害人的前提下,又能够在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下,去经营事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经营事业其实就是经营自己的人生。看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从他对物质的拥有量来判断:不少人钱赚很多的时候就会出问题,然后破产,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贪欲在作怪。也就是说,如果拼命的用种种方式方法去掠夺财富,就说明人的贪欲在扩大,贪婪的欲望在起作用。我们得不到的时候,就会采取种种手段,谋略,加害于人,用佛法的观点来看,就是嗔心;如果看到别人得到财富,看到别人在进步,在被提拔,有好的职务等等,我们自己内心就会难过,不好受,根据佛法的观点来看,就是嫉妒心在起作用;自己比较有能力,工作比较好,家庭比较好,就会觉得别人很差,别人不如我们,别人怎么会那样差劲,诸如此类,根据佛法的观念来看,就是一种慢心;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不知道自己何作何为,何去何从,怎样同别人打交道,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不知如何下手,这根据佛法的观念来说,就是无明,愚痴。这些都需要靠佛法的智慧来净化。所以还应该从精神层面来看:刚才我所谈到的这几种内心的问题,用佛法的话来讲,就是烦恼,这些烦恼如果得到净化以后,通过我们个人的努力,我们能够得到多少,就是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因果了,如果得不到,内心也不要嗔恨于人,内心也不要不好过;自己比别人好,也不要去轻视别人;别人比我好,也不要觉得不如人,不好受,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平等心、无分别心,我们内心就能够找到自我平衡的办法,就不容易受到外境、别人、物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不然,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左右,不知不觉,自己就找不到感觉,自我的意识慢慢就没有了,自己更不知道要怎么做怎么走,就会迷茫,困惑。这是当代很多人所遇到的问题,他们总是感觉到迷茫,迷惑,彷徨,无助,困惑,无奈,等等的状态,久而久之,人就成了一个亚健康的人。这样,对自己的生活就越来越缺乏认识和方向性,没有能力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没有能力去反省自己的问题,更谈不上如何来改进自己的问题。

  现在社会因为科技、商业、物质的主导作用,人内心的力量,心灵的力量越来越脆弱,变得没有这种能力去回应问题。因为如果你想在社会上面有所成就,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自己就要拼命地努力工作。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人就会活得越来越累。你拼命的工作,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内心当中的幸福和快乐,反而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天天工作,就没有时间和自己的亲人家人在一起,没有心思来享受天伦之乐,来享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就是说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自己没有心思去享受它,更不要说我们内在心思上的功夫。因为我们所有的心都用在物质层面去了,不知不觉,我们的心就成了物质的奴隶,也就是物质主导了我们的心,而不是以自己的心来主导物质。过去我们说的唯物、唯心,就是这样的概念,当然佛教不是唯心主义,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唯心主义,佛教谈的是缘起论,心和物是平等的,最终都能够用空性来解释。

  如果心变成物的奴隶,是很痛苦很悲哀的事,怎么办呢?不是说我们不去创造,不去努力,不去追求,而是说我们在努力、创造、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如何来面对与解决,内心的创伤如何来弥补,内心的困惑如何得到破除,从而能够对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信心,对自己的前途越来越有希望。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活在世间,对世间是一个有作用的人,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是一个对别人有帮助的人。更进一步来讲,与自己所接触到的人,比如你的家人,和自己同一单位的人,同一部门的人,同一企业的人相处,你如果是主管的话,应该要有恩于大家,有利于大家,有助于大家,这样下面的员工,跟我们相处的人,才会觉得,我们的主管,我们的上司,我们的负责人,对我们有恩、有利、有帮助,自然而然大家都会拥护,感恩戴德、听话服从。如果反过来的话,带头人自己也会很痛苦,觉得手下这些人不可靠,不值得我信任;下面人也一样会觉得,上面领头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顾大众利益的,久而久之也会背叛。这样,我们整个人生的方向就没有了,我们整个的环境就不和谐了,问题就会百出,要做的事就干不成。所以,我们在一个单位里面,只要有人的地方,肯定会有问题,会有矛盾,会有烦恼。我们要净化自己内心的烦恼,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以及要同我们相处的人,自己周围的人,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人,跟我们利益相关的人改善关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去对待。这样慢慢把这个问题作好了,这个问题得到淡化了,其他的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好,事业也会越来越有成。

  今天讲这些,同大家结缘,希望大家以后常常来龙泉寺做客。感谢大家。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进入佛门第一课 认识皈依须明辨
下一篇:人生的归属方向—何去何从(上)
 僧格的养成与完善 上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学佛根本发心
 佛法的下手处(供灯法会的开示)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四、环境对人的影响
 不被六根蒙蔽
 佛教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中王 人法俱殊胜——读《法华经·法师品》有感..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二、智慧对治烦恼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须以慧眼慎甄别 勿堕邪思涉污行--持松法师对学密者的忠告[栏目:持松法师]
 慧思立足禅波罗蜜形成天台止观雏型(圣凯法师)[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杂阿含经‧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讲记[栏目:妙境法师]
 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与灵验(张家提)[栏目:金刚经研究·参考文集]
 菩萨慈眼视众生[栏目:太阳我的心]
 青年僧伽的幸福独白[栏目:幸福禅]
 和心一起散步[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神通与人通[栏目:圣严法师]
 开导[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念佛四十八法 43) 成就他人持名 Recit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He..[栏目:念佛四十八法 A Guide to Pure Land Practic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