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儒教是佛教的根本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宣化上人开示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63

在中国春秋时代,有位大圣人出世,就是孔子。他一生极力到处宣扬‘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的学说,可是不受欢迎,处处受排斥。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仍不改变教育宗旨,贯彻始终地提倡大同之道。孔子是位大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不遗余力。他有‘教不厌,学不倦’的精神。他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实行家。孔子晚年删《诗经》、制‘礼乐’、著《春秋》--诗、书、易、礼、春秋,即现在的五经。他的学生有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礼’是婚丧祭祀的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写字;‘数’是算数。必须样样精通,才能成为完人。孔子的教育方针--‘因人施教,以身作则。’他的学生分为四大科:

(一)德行:有颜回、闵子骞。

(二)言语:有子贡、宰我。

(三)政事:有子路、冉有。

(四)文学:有子夏、子游。

孔子卒后,分为两派,曾子主张‘传道’,以孟子代表,后为正统。子夏主张‘传经’,以荀子为代表。‘传经派’兴于汉唐清三朝代;‘传道派’兴于宋元明三朝代。世界上的事理,都有相互的关系,好像中国的‘儒、道、佛’三教,都是互相帮助。‘儒教’如同启蒙的小学,‘道教’如同中学,‘佛教’就是大学。三教道理都有关连,可是小学生不知中学的教科书,但是大学生可知中小学的课程。‘儒教’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建立好人格。‘道教’一半重于建立好人格,一半是修出世法。所以道士不剃头发,与在家人一样,但穿古时隐士所穿的衣服。‘佛教’则剃发除须,穿坏色衣,不注重外表,可是袈裟不离身,现比丘、比丘尼相。佛教是修出世法的道理,是不是离开世间法而另外有佛法?也不是的。只要将世间法认识清楚了,不被其所迷,就是佛法。有人主张‘三教合一’。所谓: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这就是表示如是道。佛教之根本,发起信仰之肇基,乃是在儒教,必须读书,明理,先学如何做人,然后再依法修行,所谓‘归原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学佛法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建立坚固的基础
下一篇:大学之道
 寻声救苦念观音
 真实的法味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修道目的为成佛
 三轮体空真布施
 一切众生都是佛教徒
 四种清净明诲,真实不虚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浅释
 好因好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先学不堕地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古文原译 卷四[栏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白话文 ]
 396.瑞云松隐茂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慧灯之光三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论智顗的“一念心”[栏目:陈坚教授]
 聂云台居士的《保富法》[栏目:曾琦云居士]
 相应11经 住处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新译佛国记 导读:法显大师与《佛国记》[栏目:新译佛国记]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四)闻思修不可偏堕[栏目:圣者言教]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栏目:吴润江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