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9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其思想对藏传各宗派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后,弟子仲登巴创立噶当派,弘传尊者教法。三百余年后,宗喀巴大师应世,使尊者的法脉得到更为广泛的弘扬。
   宗大师出现的时期,藏传佛教出现了诸多问题,僧人戒律废弛,不戒酒色,入世参政。宗喀巴大师继承阿底峡尊者的遗风,重戒律、重闻思、重道次第、重显教基础,使僧团的混乱局面得以整顿,被称为藏传佛教的改革者。从教义上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整体建构,基本是以尊者所造《道炬论》为依据。当然,三士道的次第在《道炬论》只是简单论及,而《道次第》则以此为核心内容。同时也继承《道炬论》重视戒律、重视闻思等思想,在《道次第》中又做了更进一步的整合。因宗大师与尊者的思想渊源极深,故他所创立的格鲁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
   义净三藏在《南海寄归传》中说:“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道次第》正是继承了这两大思想,即中观空性见及瑜伽广大行,又称深观、广行。如《道次第》三士道、奢摩他等部分内容,主要来自《瑜伽师地论》和《解深密经》;而“观”的部分,则以应成中观见为了义。
   格鲁派十分推崇《般若经》,认为《般若经》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认为凡与“无自性”之说相违背的,皆是方便说。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按格鲁的教法,认为《般若经》亦蕴涵广行的思想,并由弥勒和无著菩萨将其挖掘了出来。《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为《般若八千颂》作的注解,为格鲁派必修的五部大论之一,是建立中观见的根本论典,属深观一脉。
   中观和瑜伽的依据典籍有别。中观主要依据般若体系的经论,而瑜伽则依据《解深密经》及《瑜伽师地论》等经论。同样论及一切法无自性,中观和瑜伽的理解却有所不同。中观是以二谛作为说明,瑜伽则以三性作为说明。中观说的无自性,是层层扫荡,一空到底;而瑜伽说的无自性,“无”的只是遍计所执,并非什么都“无”。《道次第》中,对瑜伽唯识的思想是有取舍的,只继承菩萨行的部分,对不符合中观见的内容则进行了批判,如批判八识(龙树只讲六识)、自证分的思想等。


2007年10月修订版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依止法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目录
 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关于依止法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分别与执著
 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关于自他相换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暇满、义大、难得
 止观的实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何谓最殊胜的法?[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附录三 《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栏目:掌中解脱]
 企业家“以人为本”的佛家四大法宝(陈星桥)[栏目:佛教与经济]
 Worse than a clown[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九问 人因何事而产生忆念?[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佛法与科学[栏目:智行居士]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 (6)[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Things as They Are - The Work of a Contemplative[栏目:Maha Boowa]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修所成地第十二[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