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3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从对苦的认识,到对苦的解脱,是佛法修学的重点。学佛,正是为了从烦恼、业力汇聚的无边苦海中解脱出来。菩萨度化众生,同样是以认识苦为前提。看到苦难的众生,不忍将其置之度外,因而生起悲悯、救拔之心。
   避苦求乐,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动物如此,人类亦如此。人类的一切努力,无非是为了获得快乐。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抵达这一目标?这也离不开因果规律,一是找到苦的根源,一是掌握获得快乐的方法。如果不明了离苦得乐的因果,付出的努力往往是缘木求鱼,既避不开苦,也得不到乐。
   佛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人类避苦求乐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佛陀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法,从认识病苦、寻找病因、采取治疗方法,直至最终解除病苦。佛法所说的涅槃和寂灭,正是要息灭我们的惑和业。在多数人的感觉中,声闻的灰身灭智,似乎是什么都没了,不免使人担忧。事实上,我们现有的色身,现有的妄想、经验,并不代表生命本质,灭除之后没有任何妨碍。当我们将这些视为生命本质时,才会因此感到恐惧。其实,灭除的只是生命呈现的影像,并非本质。
   学习中士道,关键要了解惑、业、结生相续三种杂染。惑,即烦恼;业,即业力;结生相续,即生死过程。惑、业、苦,亦名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是染污并系缚生命的三种力量,也是十二因缘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俱舍论》讲得非常详细。其中,《随眠品》专门就烦恼作了阐述,业品对业的相关内容作了分析,世间品则探讨了结生相续的问题。此外,《瑜伽师地论》也论述了烦恼、业及结生相续等相关问题,尤其是如何死亡、如何投胎等细节,介绍得极为详尽。佛法所说的解脱,正是将我们从这些生死系缚中解脱出来。


2007年10月修订版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下一篇:以观苦巩固出离心
 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分别与执著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菩萨道的修行
 如何念死无常
 受持菩提心的要领
 业的认识
 关于自他相换
 下士道的修学
 分别与无分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怜悯死囚,平反冤情[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你有没有认清所忙事情的目的和意义(学诚法师)[栏目:积德改命]
 远离嗔恚[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关於「四相」之06:如何进入人相[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密宗灌顶与传法概要[栏目:陈士东居士]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课 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栏目:宗密大师]
 微笑使者弥勒佛(泽道)[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现观庄严论序[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