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生命相约 从当下发现生命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18

从当下发现生命

回归当下就是与生命相接触。生命只能从当下发现,因为"过去事已灭","未来尚未到"。佛性、解脱、觉悟、安宁、快乐和幸福只能在当下发现。我们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我们约会的地点就是在此地。

根据《华严经》,时空是不可分割的,时间是由空间构成的,空间是由时间构成的。当我们谈到春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时间,但是春天也是空间。当欧洲处于春天的时候,澳洲却是冬天。参加茶禅的人举起茶杯,呼吸,背诵下面这首偈子:

茶杯在手中,正念直提起,吾心与吾身,安住此时地。

当我们提起正念喝茶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练习回归当下,以便活在此时此地。当我们的身心完全安住当下时,热气腾腾的茶杯便会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美妙的存在。这时我们便真正地与这杯茶的存在沟通了。只有在这种情形下,生命才真正地现前。宁静、快乐、自在、觉悟、幸福、佛性我们所寻找的这一切,只能在当下发现。为了在未来寻找这些东西而放弃当下,就是放弃了实物而去捕捉影子。在佛教里,"无为(Apranihita)"是一个法门,它可以帮助修行者停止追逐未来,全体回归当下。有时候,"无为"也叫做"无愿"。它是三解脱门之一(另两个解脱门是空和无相)。能够停止追逐未来,给了我们时间和空间,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所追寻的所有这些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存在于当下。生命不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或者终点,生命是一条路。行禅就是毋需到达目标的走,每一步都能为我们带来安宁,快乐和解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以无为的精神来行走的原因。没有通向安宁和解脱的路,安宁和快乐本身就是路。我们与佛、与解脱、与幸福的约会,就是此时此地。我们不应该失约。佛教教给我们呼吸的方法,它能够赋予我们身心合一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够直面生命。这种方法叫做身心不二。这就是为什么每个禅者开始的时候都修习《安般守意经》(AnapanasatiSutta)的原因。

但是回到当下并不意味被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所约束。这部经教我们深入地观察生活,与当下相联系,并能够看到现在所有的痛

苦和奇迹。然而我们必须提起正念,保持高度的警觉,以使我们不被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所左右或束缚,乃至对它产生贪爱或厌恶之情。

如实观生活,此时与此地,修行者安住,不动与自在。

"不动和自在"指的是宁静和自足,不被任何事物所转。"不动和自在"是涅磐的两个特征。这首偈子的巴利文版本,用了两个词,"Asamkuppam"和"Asamhiram"。"Asamkuppam"的意思是"不可动摇的"。僧伽提婆(Sanghadeva)把它译成"坚固不动",达摩波罗(Dharmapala)把它译成"不动"。"Asamhiram"的字面意思是"不可折叠在一起的","不受束缚的","不可集拢的","不被任何事物所动摇的"。僧伽提婆比丘,这位《中阿含经》(Madhyamagama)的翻译者,把asamhiram译成中文,意为"无余",这是不准确的。达摩波罗(Dharmapala)比丘在《上座比丘经》(Eldersutra)中把asamhiram译作"不被桎梏的。""被桎梏"的意思是"被禁锢",所以"不被桎梏"的意思就是"不受约束"或"自由自在"。

与当下的生命相接触,深入地观察存在的事物,这时我们就能够看到所有这些事物无常和无我的本性。无常和无我不是生命的消极方面,而恰好是生命的基础。无常是事物的持续变化,没有无常就不可能有生命。无我是一切事物互摄互入的本性,没有互摄互入,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存在。没有太阳、云、地球,郁金香就不可能存在。我们常常对生命之无常和无我感到悲哀,就因为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没有无常和无我,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觉悟到无常和无我,并没有把活着的快乐带走,相反,它使我们变得更健康、更肯定、更自在。人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事物无常无我的本性,他们把无常当作有常,把无我当作有我。

深入地观察一朵玫瑰,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她的无常的本性,同时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她的美和珍贵的价值,因为我们觉察到她脆弱和无常的本性,我们看她可能比以前更美、更珍贵了。一件事物越脆弱,它就越美、越珍贵,比如一弯彩虹,一次落日,一株在夜间开花的仙影拳,一颗流星。注视着灵鹫峰冉冉升起的太阳,遥望着舍卫城,俯视着成熟的稻田,金黄的稻谷,佛陀看到了它们的美,并把这些告诉了阿难陀。真切地看到了那些美好事物的无常的本性,它们的变化和消失,佛陀没有痛苦,也没有失望。通过深入地观察所有存在着的事物的无常和无我,我们也能够超越失望和痛苦,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奇迹的可贵一杯清澈的水,一阵清凉的微风,一个轻松自在的步履,所有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尽管它们是无常和无我的。

生命是苦,但是它也是美好的。老、病、死、意外、饥饿、失业和天灾,都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拥有深刻的智慧和自由的心灵,我们就能平静地接受这些东西,而痛苦就已经被大大地减少了。这不是说我们应该在苦难面前闭上眼睛,通过接受苦难,我们提升和滋养了我们天性中的慈悲,苦难成了滋养我们慈悲的因素,所以我们不害怕它了。当我们的心充满慈悲的时候,我们就会以减轻他人痛苦的方式来做事。如果人类已经取得了某些进步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慈悲的心。我们需要向那些具有慈悲心的人学习,学习他们怎样为了他人而提升自己的修行。这样,别人也将会从我们这里学习活在当下的方法,观察所有存在着的事物无常和无我的本性。这种做法将会帮助我们减轻痛苦。害怕意外使很多人过着一种枯萎和焦虑的生活。没有人能提前知道我们或我们所爱的人会发生什么不幸。但是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踏踏实实地过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以温和、理解的方式来善待那些与我们亲密的人,那么,即便我们或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可遗憾的。活在当下,我们就能够发现生命中美好的、令人振奋的和使人健康的现象,而它们将能治好我们心中的创伤。每一天我们都在变得更美丽、更清新、更健康。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生命相约 宁静、自在、快乐的生活
下一篇:与生命相约 过去和未来存在于当下
 观照的奇迹 第一章 从静坐中觉醒
 你可以不生气 第五章 慈悲地沟通
 培养爱心 解脱之门
 佛之心法 六波罗蜜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思维
 你可以不生气 第三章 真爱之语
 观照的奇迹 第三章 穿越时空的迷思
 观照的奇迹 第二章 你得自己去看见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命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精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做官者[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长部22经 念住大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长部]
 请问“万法唯心”与“唯心主义”,有何根本差别?[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自利利他 心得自在[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