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五 六妙门与须弥桩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6

附录五:

六妙门与须弥桩

谢力整理

手托须弥心思量须弥虽重不如心若能将心来放下须弥芥子一般轻须弥桩是曹洞宗的修行法门,属于站桩功法。什么是站桩?站桩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的住威仪。什么是四威仪?行威仪就是经行,也就是南传所谓的行禅。重点在于“念 ”,清楚的知道念怎么生起。在经行时,对四周的阴、界、入法了了分明。最后生起念住法。南传经典有很多由经行证阿罗汉的实例。

住威仪就是指停住,也就是站。须弥桩就属于站功。优婆离尊者一面为佛陀理发,一面聆听佛陀的教诲,顿时开悟,站着进入灭尽定,证得阿罗汉果。他也是佛学史上第一个顿悟的人。

坐威仪就是指坐禅,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很多。现代的禅和子,主要就是在修坐禅。有些人因为执着于坐禅,进而提倡不倒单。实际上这种坐法就是佛陀反对的头陀行,和佛陀的理念背道而驰。

卧威仪就是睡眠的姿势。佛陀在临睡前,以狮子卧的姿势,反省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这种做法和孟子所说的: “吾日三省吾身。 ”一样。阿难尊者被摒弃于佛典结集的大门时,躺在床上自我反省,终于证得阿罗汉果。阿难尊者是唯一以卧威仪证得阿罗汉果的人。

怎么修须弥桩?两脚八字形张开与肩齐。两脚平行也可以,虽然比较不自然,但是收效快,一般上南少林多采用这方法。膝盖略为弯曲,大、小腿如果紧锁,久站必定受伤,或导致贯性关节炎。双手置于脐下一寸,手心向上,指尖遥遥相对。眼睛微微闭上,剩下一线光,视力不超出脚前一米。曹洞禅法都采用开眼修,能制心一处,同时遏止各种邪恶境界现前。这就是须弥桩的基本姿势。

数妙门与须弥桩:

数妙门修的就是数息。摆好姿势后,徐徐的调和气息,令呼吸自然深细,无声响、无滞碍,收心摄念,以心御息,气息随心中所数,根据心念出入。

在吸气时,双手慢慢的往上托,到胸口时,手掌徐徐的往下翻,到手心朝地时,刚好气满。在呼气时,双手慢慢的往下压,到脐下时,手掌徐徐的往上翻,到手心朝天时,刚好气空。就这样屏心静气,不令心念驰骋,从一数到十,调和气息,令气息不涩不滑,安详的沉湎时数息中。

修数息时不能贪多,多并无功。要知道我们的生理机能能够自动调节氧供,当氧供过盛时,造成晕眩或眉间紧蹙麻涨,长期会造成偏差。

修数妙门能证得粗心智,了知心、息粗散,生起安止粗心的心念;这时候,就应该转修随妙门。

对女众而言,修数妙门时,应该关注腹部,就入息导入腹腔。这是因为女性生理结构和男性有别。原理和花腔女高音歌唱时用腹部呼吸一样。许多南传法师,认定女性无法修禅,症结也就在于此。

随妙门与须弥桩:随妙门修的就是随息。修习者在数息时,获得暂时的安住,继续息随心转,摄心缘息,自由运作,完全不加以控制。这时候,感觉到气息逐渐微弱,心、息逐渐细致。修随妙门的动作和数妙门一样,次数随意,没有限制。修随妙门能够证得粗心住,进而生起细心智。这时候,意已不在息,是转修止妙门的时候了。

数妙门和随妙门是配套存在的,之间并没有间隔。是须弥桩的前行动功。初学者可于早、晚各练二十分钟。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向止妙门挺进,千万不要贪快,欲速则不达。

止妙门与须弥桩:在修随息时,弃除一切杂念后,心、息明净。当意念开始偏离气息时,就自然而然的进入止妙门。于动作上,呼气时,双掌在胸口往下翻的过程中,到掌心遥遥相对即止,如抱球状。这时候正式的进入须弥桩。

在未正式进入止桩时,虽然在动作上已经停息,但是尚处于随的境界,双手虽然不动,但是心中依然意念双手随出入息而运作,到心安稳、寂静后,这意念的动作方才停止。

这时候,一切心念俱无,寂静、安稳、快乐。心识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把持不住,受到外界干扰,须要从数妙门从头再来。修止妙门能够证得持身住,定法持心,不为外界所动。在止妙门获得一定的进展后,开始觉察到止的境界虽然寂静、安稳、快乐,可是没有智慧,不能了断生死。这时候,觉观心现前,自然的进入观妙门。

观妙门与须弥桩:在止法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后,极容易堕入昏沉、睡眠。当警觉心生起时,分别观察心、息,断除妄想,就会自然的生起观心。开始观想于须弥山,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代表一切佛法,自然其重无比。接下来将须弥山和芥子作比较。观想须弥和芥子之间的矛盾和相似之处。能拿起来的都有重量,放下后什么都没有。

虽然说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陀说一粒芥子蕴含三千大千世界。接下来观生死,可以用泰山、鸿毛作比较。观法见仁见智,随着智慧的增长而进步。单单以观须弥和芥子之间的关系,就算是写上十万字的论文也无法一一说得清楚。

在修观时,不要贪多。也不要执着于有无观境生起。修须弥桩主要在于观想,所缘对象就是须弥山与芥子。其它观法在坐禅时才修习。

当观法修到一定程度时,明了观法是由心中生起,是身受法,没有自性,同时导致意念的流动。这时候,开始注意到什么是自性,为了寻求自性而进入还妙门。

还妙门与须弥桩:于修观时,了知真明未发,反观能观之心,就进入还门,返本还原,寻求自性。须弥和芥子的彼所缘境就是心,心也就是自性,从须弥和芥子观心,寻求清净的自性。修观法和还法,本质上是一样的,从观入还没有明显的界线。修习须弥桩到了一定的程度后,一起观见就进入还境,是很正常的。反缘观心,了知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心念得到清净后,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净妙门。

净妙门与须弥桩:

于还妙门时,止息阴、界、入法(即蕴、界、处法,指五蕴、十八界、十二入住世间法)不起妄想和分别心,就能自然而然的进入净的境界。

在净妙门中能够生起无漏智,清除一切污染及正受于定。从此心识就不会再彷徨、散乱。数、随二门,是须弥桩的前行境界。止、观、还门,是须弥桩的近行境界。净门才是须弥桩的真正的行境界。所证得的就是欲界与色界之间的未到地定。为将来的色界、无色界禅定扎好基础。熟练的修行者,从止门生起观见后直接反观自性便迅速的进入净门,这才是真正的得到须弥桩的个中三昧。但是,凡事都要一步一步来,一切随缘,不要强求。

数门证得粗心智,了知心念的运作粗犷。

随门证得粗心住,粗心安住后,生起细心智。须弥桩无法获得细心住,根据南传,认为证阿罗汉果时,细心方才安住。北传却认为阿罗汉还有一分无明,也就是细心未断,只有在证得佛果后,细心才真正断除。

止、观、还、净都在细心内,但是程度上有所不同,一门比一门胜进。止不是禅定境界,还受到各种世间法的包围。净法是世间禅法,也就是欲界禅,与色界禅定还有一定的距离。

收功:练功一定要懂得收功,练功后不收功将造成病患。在抱球当胸的基础上,神识清明,手掌往下翻,继续数息的动作,重复三次。收掌当胸,掌心相互搓磨至微微发热。手指交叠,双掌以肚脐为轴心,顺、逆搓揉十二圈。双足弯曲,掌心搓揉膝盖,顺、逆各十二次,双脚也同时顺、逆摆动。身体直立,双掌搓揉后腰,顺、逆各十二次。以双掌轻轻的按压眼部,然后互相拍打手部,身体作轻微的运动,如:伸腰、踢腿等,就算大功告成了。

修禅要靠个人的努力,但是慧根也是重大的因素。有疑难或停滞不前时,除了参考《六妙门》外,最好还是有名师的指点。本篇作为《六妙门》的附录,目的不在于推广须弥桩,而是以须弥桩法对证《六妙门》的禅理。

注:一般人都误以为六妙法门是智者大师独创的禅法,在重如来禅轻祖师禅的分别心作用下,对六妙法门不屑一顾。实际上六妙法门于魏晋时已传入中国,后来由智者大师加以发扬光大。详见康僧会(?~280)注疏之《安般守意经》。——译者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附录四 天台宗
 第七章 旋转六妙门
 第二章 次第相生六妙门
 六妙门 亦名 不定止观 目录 前言
 第十章 证相六妙门
 第九章 圆观六妙门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附录一 止观坐禅法要记
 第五章 相摄六妙门
 附录四 天台宗
 第三章 随便宜修六妙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栏目:惟贤法师]
 附录 四十二章经[栏目:四十二章经讲记]
 楞伽经疏[栏目:月溪法师]
 1748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新罗 璟兴撰)[栏目:《无量寿经》之注疏]
 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八卷[栏目:净界法师]
 1721 法华义疏(隋.吉藏撰)[栏目:02 经注论疏]
 北美佛教学会一九九三年冬令精进禅七 82.12.26─83.1.2[栏目:惟觉法语]
 延恩寺的早晨[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暑夜闻钟[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