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根发相 第七
 
{返回 天台小止观·净莲法师注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59

善根发相 第七

今明善根发相,则有二种不同。

由于善巧修习前面所说的止观,所以经常会发动宿世的善根,修行人应当一一分辨清楚,才不致因为认识不清而误入邪道或退失道心。 一般来说,有二种不同的善根发相。

一者、外善根发相:所谓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尊长,供养三宝及读诵听学等,诸善根发相。此是外事,与魔相滥,今不分别。

一、外善根发相。 如果在修习止观时,突然发起一种喜欢布施、持戒、孝顺父母、恭敬尊长、供养三宝,读诵经论、听经学教的心,就是所谓的外善根发相。这些善根的开发,是由于宿世曾经熏习过布施、持戒、孝顺父母……等善根,而现在由内心中开发,和用功修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它是外善根发相。外,是属于外表事相的意思。这种情况,如果不是正修,很容易和魔境相混淆,相关的内容,在此并不作分别。

二者、内善根发相:所谓诸禅法门,善根开发也。即为三意:一正明善根发相、二分别真伪、三明用止观长养善根。

二、内善根发相。 这是由于修习止观的缘故,而开发宿世修习禅定的善根。其中内容分三:一、正明善根发相;二分别真伪;三明用止观长养善根。

第一、云何名内善根发相?有五种善根,发相不同:一、息道善根发相;二、不净观善根发相;三、慈心善根发相;四、观因缘善根发相;五、念佛善根发相。

(一)正明善根发相。 什么是内善根发相呢?这里有五种善根发相的不同:一是息道善根发相;二是不净观善根发相;三是慈心善根发相;四是观因缘善根发相;五是念佛善根发相。

一、云何息道善根发相?行者善修止观故,身心调适,妄念不起,因是自觉其心,渐渐入定,发于欲界,及未到地等定,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稳。于此定中,都不见身心相貌,于后或经,一坐二坐,乃至一日二日,一月二月,将息不得,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八触而发。八触者:所谓觉身,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当触发时,身心安定,虚微悦豫,快乐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数息根本禅定善根发相。

1、息道善根发相。 什么是息道善根发相呢?由于善修止观的缘故,调身、息、心适当,因此妄念不起,自觉其心由粗住、细住而渐渐入欲界定、未到地等定,这时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稳。在此定中,不见身心相貌,如此经过一坐、二坐,乃至一日、二日、一月、二月,息渐微弱、不退不失,就在定中,忽然感觉身心运动而发动八触。所谓的八触,就是身体有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八种感觉。当八触发动时,应当了知是身中四大调整的一种过程,就不会以为是魔境现前而退失道心。当八触发过之时,身心顿觉寂然安定、清明愉悦、快乐清净,这种觉受,实在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就是数息根本禅定善根发相。

复次行者,或于欲界未到地中,忽然觉息,出入长短,遍身毛孔,皆悉虚疏,即以心眼,见身内三十六物,犹如开仓,见麻麦谷豆等,心大惊喜,寂静安快,是为随息特胜善根发相。

或者行人在欲界未到地定当中,忽然觉得鼻中的气息,不但经由鼻中出入,也从全身八万四千个毛孔中同时出入。心眼能清楚看见身内的三十六物,就像打开仓库能看见麻、麦、谷、豆等一样的清楚分明。这时不禁心中惊讶、喜悦、寂静、轻安、快乐。这就是随息特胜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发相:行者若于欲界,未到定中,身心虚寂,忽然见他男女身死,死已膖胀烂坏,虫脓流出,见白骨狼藉,其心悲喜,厌患所爱,此为九想善根发相。

2、不净观善根发相。 修行人在欲界未到定中,身心虚然寂静,忽然见到男、女死亡,死后身体由肿胀、青淤、烂坏,血涂、脓烂、虫噉、散坏、见白骨交错狼藉,心中顿时悲喜交加、倍感厌恶,不再贪爱男女身分(属外贪)。这就是九想善根发相。

或于初禅定之中,忽然见内身外身不净,膖胀狼藉,自身白骨,从头至足,节节相拄,见是事已,定心安稳,惊悟无常,厌患五欲,不着我人,此是背舍止观发相。

或者在静定当中,忽然见到自身、他身的不净相。或见膖胀狼藉;或见自身白骨,从头到脚节节相拄。见到这些境相后,定心安稳,惊悟无常,厌患五欲,不再执着人、我之相(属内外贪)。这就是背舍善根发相。

或于定心中,见于内身及外身,一切飞禽走兽,衣服饮食,房舍山林,皆悉不净,此为大不净善根发相。

或者在定心当中,见到自身、他身、以及一切的飞禽走兽、衣服饮食、房舍山林,都是充满不

净的(属徧一切处贪),这是大不净善根发相。

三、慈心善根发相: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于此定中,忽然发心,慈念众生,或缘亲人,得乐之相故,即发深禅定,得内心清净,悦乐不可为喻!中人(非亲)怨人、乃至十方,五道众生,亦复如是!从禅定起,其心悦乐,随所见人,颜色常和,是为慈心善根发相。悲、喜、舍等善根发相,类此可知。

3、慈心善根发相。 修行人在欲界未到地定中,有时突然发起慈念众生的心,或缘亲人得乐之相而发深禅定,这时内心的清净、喜悦,实在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其它或缘中人(非亲非怨)、怨敌、乃至十方五道众生得乐之相的情况都是相同。出禅定之后,内心充满喜悦快乐,不论见到任何众生,神情都是柔和慈善的。这就慈心善根发相。其它如悲、喜、舍等善根发相,也可模拟得知。

四、因缘现善根发相: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静定,忽然觉悟心生,推寻三世,无明行等,诸因缘中,不见人我,即离断常,破诸邪执,得定安稳,解慧开发,心生法喜,不念世事,乃至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分别亦如是!是为因缘观善根发相。

4、因缘善根发相。 修行人因为修止观证得欲界未到地定,有时在身心静定当中,忽然心生觉悟。这时推寻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三世十二因缘的关系,发觉它只是三世相续因缘和合而有,若要寻求人、我则了不可得。这时自然破除以为有我、有人的邪见;也能离断、常两边(三世迁谢故不常,三世相续故不断,过去破常、未来破断、现在双破断常)。由于得定安稳,所以能开发智慧、心生法喜。从此不再缘念世间的事,也不再分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事。这就是因缘观善根发相。

五、念佛善根发相: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忆念,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议,所有十力、无畏、不共、三昧、解脱等法,不可思议,神通变化,无碍说法,广利众生不可思议,如是等无量功德不可思议。作是念时,即敬爱心生,三昧开发,身心快乐,清净安稳,无诸恶想,从禅定起,身体轻利,自觉功德巍巍,人所爱敬,是为念佛三昧善根发相。

5、念佛善根发相。 修行人因为修止观证得欲界未到地定,有时在身心空寂当中,忽然忆念诸佛功德相好(应身佛)的不可思议;所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脱等法(报身佛)的不可思议;还有神通变化、无碍说法、广利众生(法身佛)的不可思议。在忆念这些无量功德不可思议的同时,心生敬爱、三昧开发、身心快乐、清净安稳,没有一切的杂心恶想。出禅定之后,自觉身体轻安便利、功德巍巍,同时也为众人所敬爱。这就是为念佛三昧善根发相。

复次: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身心澄静,或得发无常、苦、无我、不净、世间可厌患、食不净、死、断、离、尽想、念佛、法、僧、戒、舍、天、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空、无相、无作、六度波罗蜜、神通、变化等,一切法门发相,

是中应广分别。故经云(大正一二~一一一一A):「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除了以上所说五种内善根发相以外,也可能在身心澄净当中,得「无常、苦、无我、不净、世间可厌患、食不净、死、断、离、尽想」十想的善根发相:或「念佛、法、僧、戒、舍

、天」六念的善根发相:或「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菩提道品的善根发相;或「空、无相、无作」三三昧的善根法相;或六度波罗蜜、神通、变化等一切法门的善根发相,这其中的内容,应该详细作分别。所以经中说:「只要做到制心一处,是没有一件事不能成办的。」

第二、分别真伪者,即有二意:一明邪伪相、二辨真正相。

(二)分别真伪。 内善根发相的第二部分,是分别真伪。内容有二:一、明邪伪相;二、辨真正相。

云何名邪伪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手纷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时身轻欲飞,或身如被缚,或时逶迤垂熟,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时时见种种诸异境界,或时其心闇蔽,或时起诸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难善事,或时欢喜躁动,或时忧愁悲思,或时恶触,身毛皆惊竖,或时大乐昏醉,如是等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此之邪定,若人爱着此,即与九十五种鬼神之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或时诸鬼神等,知人念着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染,邪定邪智,辩才神通,惑动世人,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还堕鬼神道中,若坐时多行恶法,即堕地狱。

1、明邪伪相。 什么是邪伪相?修行人如果在修止观时,发了以上所说的善根相,伴随着所发的相,或者身手搔动、或觉身重如有物镇压、或觉身轻欲飞、或觉身如被缚,有时精神不振、有时感觉酷寒、有时感觉燥热、有时见到种种怪异的现象、有时其心昏暗覆蔽、有时心起恶念邪思、有时忆念诸乱杂事、有时心情欢喜躁动、有时心情忧愁悲思、有时突感恶触身毛惊竖、有时突感喜触大乐昏醉,只要有以上种种邪法,和禅一起发,就称为邪伪,并不是真正的禅发相。这些邪定境界,修行人一旦爱着,就会和印度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每每令人失心颠狂。这些鬼神都有他心通,知道修行人的贪爱,所以就随着他的爱着,来增加他的势力,使他发邪定、邪智、辩才、神通。修行人不如,以为是好境界,于是心生贪着;凡夫愚痴,也不知是着魔,还误认他已证得道果,对他更是信仰崇拜,完全心服口服的依之而行。那里知道他的内心颠倒,只是专门行鬼法来惑乱世间。这个人命终之后,不但会堕在鬼神道中,而且永远不能遇佛,如果生前多行杀、盗、淫、妄等种种恶法的,还会堕在地狱中。

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当即却之。云何却之?若知虚诳,正心不受不着,即当谢灭,若不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即当灭矣。

若是修行人修止观,遇到这些邪伪相时,应当立刻却除,千万不可贪着。如何却除呢?了知这些邪定、邪慧、邪辩、邪通都是虚诳不实的,端正其心不受不着,这些境界就自然消灭。如果还是不消灭,就用正观来破,最后一定能灭除。

二、次明正禅发相者:若于坐中,发诸禅时,无有如上所说诸邪法等,随正禅发时,即觉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澹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譬如:与恶人共事,恒相触恼,若与善人共事,久久逾见其美,分别邪正二种禅发之相,亦复如是。

2、辨真正相。

什么是真正禅发相?如果在坐中善根发相的时候,并没有上面所说的种种邪定境界,反而觉得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澹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慧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这些就是真正的禅发相。这种情况,就好比和恶人共事,总是互相触恼;如果和善人共事,久而久之,反而愈见其美,分别邪正二种禅发之相的情形也是如此。

第三、明修止观长养诸善根者:若于坐中,诸善根发时,应用止观二法,修令增进。云何修令增进?若宜用止,则以止修之!若宜用观,则以观修之!略云大意如此。

(三)明用止观长养善根。 内善根发相的第三部分,是说明如何用止观来长养善根。 修行人在坐中,开发内、外善根的时候,应当修止观来使它增进。如何使它增进呢?就是适合修止的时候,就以止修之;适合修观的时候,就以观修之。至于止观的内容,前面第六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

 


{返回 天台小止观·净莲法师注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觉知魔事 第八
下一篇:正修行 第六
 天台小止观 净莲法师注疏 原序 「校订本」刊行序
 方便行 第五
 具缘 第一
 证果 第十
 弃盖 第三
 觉知魔事 第八
 治病患 第九
 呵欲 第二
 调和 第四
 善根发相 第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阅大学贯释[栏目:太虚法师]
 弘一法师传略(文牧)[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ary Year[栏目:S.N. Goenka]
 一五三、拜经救母[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九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佛识慧集 <七>七菩提分[栏目:佛识慧集]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B 1179经:本经叙述毗梨耶婆罗门为寻失牛而得遇佛陀并蒙佛说法接引。[栏目:界定法师]
 疑心是修道的大敌[栏目:雪漠]
 欲树人先树师——略论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最佳途径(明坤法师)[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十六届:学习仪轨(道智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