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课 天台宗的肇始
 
{返回 天台宗简明教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05

第二课 天台宗的肇始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成立的汉传佛教宗派。据考证,“天台宗”这一名称,是中唐时期台宗九祖湛然大师最早使用的。这一宗派的实际创立者,是陈隋之际的智者大师;而基础的奠定,则启始于北朝魏齐年间的慧文大师。从传承角度看,它可以上契印度龙树菩萨的般若正宗,乃至可以上溯至灵山会上的妙心嫡传。所以本宗以释迦为本师,以龙树为高祖,以慧文为开宗始祖。

台宗始祖慧文大师,渤海(在今山东)人,俗姓高,活动时间约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557)间。宋代志磐法师所编《佛祖统记》卷六称其“独步河淮,时无竟化,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后世天台宗人称之为“建立中观北齐尊者圆悟大禅师”。

慧文大师在修行中禀承圆顿一乘悟修之法,不向外学,专究内心,故能以本具的智慧开启天真的佛性而独悟圆旨。大师的依据是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内所引《大品般若》的一段话:“欲以道智具足道种智,当学般若;欲以道种智具足一切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习气),当学般若。”这段话的意思是:般若是离分别意识的大智慧,道智只是修道的有漏慧解,如果想利用它来具足众生心中道法根种的差别智,应当研习般若;如果想通过道种智去具足平等性空无作寂灭的一切智,应当修学般若;如果以一切智去具足性相圆融,一切无碍,平等不二的一切种智,应当参学般若;如果想用一切种智去消断无明烦恼以及无始习气,应当妙学般若。

般若不从外得。大师读了这段话后,深有感悟,似乎已见到般若与心行的微妙关系,于是就依据这段经文去研修观照,不久便悟入“三智实从一心中得”(《大智度论》)的妙理。一念之心离诸分别、绝诸对待时,即是一切智的真空之智;一念之心顿照万有差别,妙显无方时,即道种智的妙假之智;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全体法界时,即一切种智的中道无碍之智。

由于慧文大师在禅观中随着智照的透脱,更进一层地证入一念心中彻了因与果在法界万有中的同时相应、无二无别,于是在朗觉的明静中,双亡于空假二边,绝无一丝的痕迹,同时又双照于空假,缘生妙相,当下证得无生法忍的无位之位。即《佛祖统记》卷六所说:“师依此文(指《大智度论》引文)修心观”,悟知“果既一心而得(即一心三智),因岂前后而获(一心三观)?故此观成时,证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

慧文大师又因读龙树菩萨《中论·四谛品》所说的四句偈文:“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名中道义。” 恍然于所证的心中大悟现前,顿时了达一切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因缘所生的诸法,在“有”的存在与生灭中,不一定实有;在“空”的无相无为中,也不一定是实有其空。性空的寂灭体性上,法尔具足“有”的万法;缘起的万有诸法里,当体便是泯然无相的真空。因此彻见本来,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真俗一体的中道第一义谛,朗然显现于前。于是真谛的性空,俗谛的缘起,中谛的融摄不二,全然地宛现为一境三谛。任何一境中就是三谛的真实理趣,便是台宗行人大开圆解,悟入妙道的关键,与前面“三智实从一心中得”的一心三观的观照之智,共同形成了理行一致、性修不二的圆融妙旨。

《佛祖统记》卷六说:“师既一依《释论》(即《大智度论》),是知远承龙树也”。又引慈云遵式大师语:“得龙树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于兹自悟,岂曰无师?”可见慧文大师观行证悟的承传脉络历历可循。

慧文大师悟证之后,怀着菩萨普渡众生的慈悲精神,在河北、淮南一带“聚众千百,专业大乘”(《佛祖统记》),将自已所悟证的三谛与三观授予有缘,随机应化,逐步形成了天台教观宗趣的雏形,是为天台宗的肇始时期。

综上所述,慧文大师是依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和《中观论》,圆悟一心三观的观法和所观的一境三谛,并与能观和所观的一心三智相互资发,使境智能所圆融无二,并以此观行法门教化有缘。其后慧思大师传承了这一法门并再传智者大师而充实展开为一念三千的三谛圆融观,成为后世台宗的教观心髓。

练习题:

1. 天台宗为何推龙树菩萨为高祖?

2. 慧文大师是怎样一个行人?

3. 慧文大师因何在读经论时便能悟证佛道?

4. 慧文大师所悟所证是什么?

5. 什么叫一心三观?其观智的义趣如何?

6. 什么叫一境三谛?其理性的真旨如何?

7. 为什么建立了谛观,便形成了天台宗雏形?

思考题:

1. 通过对慧文大师悟证的思考,对自已的修习有哪些新的启发与领悟?

 


{返回 天台宗简明教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课 天台宗的拓展
下一篇:第一课 天台宗的特色
 第二十四课 四安乐行法
 第三课 天台宗的拓展
 第五课 天台宗的中兴
 第二十五课 四重四谛观
 第十六课 本迹权实论
 第二十八课 天台日用观修之道
 第三十一课 天台十乘观法
 第一课 天台宗的特色
 第十四课 无情有性
 第二课 天台宗的肇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世间充满着什么?What is the world full of?[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福份无量》--积福之道开示 大乘八关斋戒法门[栏目:祈竹仁波切]
 准提佛母施食仪轨(南师亲授)[栏目:准提菩萨·行法仪轨]
 诚实无欺[栏目:拈花说禅]
 灭苦之道 三、梵行 四[栏目:法遵尼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四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有人说末法时代以净宗为主,现在末法时代,净宗和禅宗有什么区别?[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为什么法师总是讲菩萨戒的苦行呢?[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一心念佛 见怪不惧 (圆智尼)[栏目:释门法戒录]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二天 相即无相无相即相[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