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天台宗的发展
宋代以后的天台宗,在教义上没有多大的发展,一般都局限于注释学上。其中也有一些针对他宗或结合净土的论著出现。
元代,有杭州下天竺寺的蒙润(1275—1342),作《天台四教仪集注》,影响较大。又有怀则,为了针对禅宗而著《天台传佛心印记》,为解释净土思想而著《净土境要门》等,以此维护天台的教义。怀则的同门性澄(1263—1334),力争将变为禅宗道场的天台山国清寺讨了回来,重新恢复了天台道场的本来面目。然后他又积极地吸取新时代思想,对由西藏传入的新密教进行研究,拟将密教的修法与教理摄入天台宗教学之内,形成中国台密结合的新趋势。这是天台教学思想史上,元代别树一帜的新途径。可是性澄的台密结合思想,却因未被其门下弟子们接受与继承,故未能传弘开来。
元末至明末近二百年间,各宗渐趋合一,学佛行人亦乐于禅净的简捷易行,而于颇具特色且繁富的天台教观,习学弘扬的人很少。直到明末,才有万松慧林(1482—1557)千松明得(1531—1588)等禅僧和百松真觉(1537—1589)大师等弘扬天台教义。而以传灯大师贡献最大。
幽溪传灯(1554—1627),其号无尽,与禅宗的黄檗无令、博山无异,合称为佛教界的“三无”。他尝从百松真觉受天台教观,后来在天台山的幽溪高明寺建立祖庭,学修并重,教诲无厌,将衰微不振的天台宗尽力复兴。所著有《首楞严经玄义》、《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性善恶论》、《维摩诘经无我疏》、《永嘉禅宗集注》、《净土生无生论》等,大都以天台教观发挥禅净真义。
嗣后又有澫益智旭(1594—1655),虽不以天台一家的学者自居,但深通台宗教观,所著《法华经会义》、《玄义节要》、《法华经纶贯》、《教观纲宗》、《教观纲宗释义》及《大乘止观释要》等,对天台教义颇有发挥,影响后代天台学者甚大。他主张只有佛教诸宗的融合,才是恢弘佛教的善策。因此,在他的著作里,多以法相、禅等宗来比释天台教义。
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有天竺内衡,弘扬天台教观。康熙年间(1662—1772),有灵耀撰《四教仪集注节义》、《补定摩诃止观贯义科》。乾隆年间(1736—1795),有性权撰《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等。
民国有谛闲大师(1858—1932),一意于振兴天台法门,曾于1913年于浙江宁波观宗讲寺创立观宗弘法研究社,为造就天台学者的专门学府,培养出著名的弟子有:仁山、常惺、宝静、静修、静权、显荫、显慈、妙真、妙柔、根慧、授松、道根、倓虚等数十名极有影响的优秀台宗大德。谛闲大师的主要著作有《大乘止观述记》、《教观纲宗讲录》、《始终心要略解钞》、《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等十多种。
宝静法师(1899—1940),继承谛闲大师的讲席,弘传教观,著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大乘起信论演义》、《台宗二十五方便浅说》、《法华经弘传序浅释》等,发挥天台教义颇力。另有杭州圣水寺静修法师著《教观纲宗科释》,为影响较大的天台入门书。
又有倓虚法师(1875—1963),被尊之为佛教优秀的教育家,他为佛教的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九所佛学院,培养了众多的佛门弟子。目前有浙江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大师,虽出身禅门,而精研教观,力弘天台,创建普陀山佛学院、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普陀山宝陀讲寺,开办天台宗研究班、函授部,积极倡导复兴天台大教,致力于台宗后继人才的培养,使南海普陀山成为当今大陆天台宗的弘化重镇。
练习题:
1. 宋代以后的天台宗有何特点?
2. 元代的天台宗有何特点?
3. 明代的天台宗有何特点?
4. 清代的天台宗有何特点?
5. 民国时期的天台宗有何特点?
6. 宋代至民国的天台宗人物有几位较重要?
7. 妙善大师为天台宗的发展作了那些贡献?
思考题:
1. 为什么宋代后的天台宗思想无大发展?
2. 从宋至民国的天台著作里,您认为缺少了些什么形式与内容?
3 台宗应与禅、密、法相及净土各宗融合发展,还是仅以台宗独具的风格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