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法印(明旸)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1

三法印 

明旸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小乘的教义,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说的是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槃寂静。而无常无我的道理,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世界一切诸法的总则。无常就是生灭相续的道理,它不但包括一刹那一刹那生灭不停的意思,而且也包括因果相续的道理。佛教说世界有成住坏空、众生有生老病死,万物有生住异灭,而且是时时刻刻在那里新陈代谢,刹那刹那地在那里变化迁移,这就叫做无常。什么是无我呢?无我也就是对于人生、宇宙、心身世界,一切诸法之中,没有一个我,能够主宰一切的道理。也找不到一个我可得,这就叫做诸法本无我。所以《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说明四相皆空,无我可得。众生因有妄想执着的心,于诸法无常,执为真常,于诸法无我,妄执有我,因此就产生了我见、我痴、我慢、我爱颠倒梦想的四种妄心,所以造业受报,依因感果,因果相续不断,轮回六道之中。我们要解脱人生痛苦,要跳出六道轮回,那就要用无常无我的观点,发心修道,断苦恼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到了功行圆满,就能够了脱生死轮回,证得不生不灭寂静安乐的偏真涅槃境界。断见思烦恼惑,了分段生死苦。这是小乘圣人三法印的道理。

  在这里我讲一个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舍全身而求半偈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有一世做一个独觉,在深山穷谷之中修学苦行。在静坐用功的时候,忽然间听到远方传来说话声音。仔细地一听,原来是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位独觉听了以后,仔细想了一想,这二句话的道理,对于修行的人来说,真是非常重要。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生灭之法,就象空中之华、梦中之境、幻化无常、生灭变易。他听到这希有难得的法语,心中感到非常欢喜,但是认为单是这二句话,其中道理只有一半,下面还有二句。就去寻找这位说话的人,可是找了好久找不到,后来就在深山大树林中,看见一个暴牙赤目的鬼王,在那里找东西吃。这位独觉就问他:“鬼王,你刚才有没有看见什么人在这里讲话?”鬼王说:刚才念两句偈子的就是我。独觉说:我认为你念的这二句道理不完整,只有一半,一定还有一半,能不能请你把下面二句再念给我听听?鬼王说:你想再听后面二句,哈哈!没有那么容易,你知道佛法是难闻的。你想再听后面二句,那么你就应该发供养心,我才说给你听。独觉为了迫切要求再听下面二句的真理,就对鬼王说:“深山之中,偏僻无人,我在这里勤修苦行,吃的东西,什么都没有。你且暂等一下,我到山中去采些水果,来供养你吧!”鬼王说:我不吃水果,我要吃活血的动物。独觉说:嗳!这太为难我了,活血的动物,我不能找给你吃。如果将活血东西来供养你,我要犯了杀戒,这实在办不到。鬼王说:你办不到,还有二句最最主要的妙法,我也不说了。这位独觉正在为难情况之下,想了一想,这应怎么办呢?为了求法心切,只好不惜身命。于是对鬼王说:好吧!你要吃活血东西,你现在就说给我听,等我听了以后,把我的身体来供养你吃,既新鲜又活血,你可满意了吧?请你快说。鬼王又说:我不相信,你会把自己的身体给我吃,哪有这么好的人!等我将下面二句佛法说了以后,你逃走了,我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独觉说我是修道的人,言重如山,从来不打妄语,你说给我听,我一定供养你。鬼王就把后面二句法语说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位独觉听了以后,当即开了大悟,深明这首偈子的根本道理。是说修行的人,能够觉悟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就可以用功修行,把生灭的妄想执着灭掉,即是生灭灭已,当下就证得不生不灭的寂灭涅槃的安乐境界。因此感到法喜充满,得未曾有的殊胜法益。于是就请鬼王坐下,自己跪在地上,把头伸了出来,请鬼王吃吧!顷刻之间,鬼王摇身一变,出现一个天人相,合掌恭敬地对独觉说:“善哉,善哉。道人,你是善行菩萨之道,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这几句赞叹的话讲了以后,这位天人已不见了。但是他所说这几句话,就是过去诸佛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静为乐”的偈子,其中的奥理,就是佛教的根本真理,也正是三法印的道理。

  什么叫做涅槃寂静呢?涅槃意译为圆寂,是真无不圆,妄无不寂的意思;又译为灭度,灭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二种惑障,了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二种的苦果。涅槃即是佛教修行的人所证到的道果,共有四种不同,第一自性清静涅槃,人人具足,个个不无的清净本然,不生不灭的自性,在佛、菩萨、辟支佛、罗汉的四种圣人方面,也不会增加一点,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六道中,也不会减少一点。平等平等,没有一点差别和不同的地方,这叫做自性的清静涅槃。第二是有余依涅槃,我们修行,用智慧的火焰,来烧掉烦恼之薪。虽然已经断了见思烦恼的束缚,但是那色身的束缚,仍然存在。因为还有这个身体的躯壳存在,作分段生死的依靠,这就是有余依涅槃。第三是无余依涅槃。我们修行,用智慧的利剑斩断烦恼的毒蛇,把见思二种烦恼斩尽。无因不会感果,这个余依束缚的身体当然也是要消灭掉。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众苦的根本,身体没有了还有谁来受苦?二乘圣人能够灰身泯智,灭色归空。这是罗汉、辟支佛二乘圣人所证的涅槃,叫做无余依涅槃。第四是无住处涅槃。我们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方面运用智慧,来断尘沙烦恼,可是又不住于不生不灭的涅槃;另一方面运用慈悲来普度众生,菩萨虽然经过在三界六道中教化众生,可是又不住于生死。这真是:“任运随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这是菩萨所证的涅槃,称为无住处涅槃。小乘三法印中涅槃寂静的道理,就是指第二有余依涅槃与第三无余依涅槃。

摘自《华林通讯》2006年第8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熟读《楞严经》(虚云)
下一篇:袍衣喻义(衍慈)
 法的显著特点(达西)
 如水(林清玄)
 我读寒山子(陈慧剑)
 移民的终极目标
 感动打猎者的狼
 漫漫人生路(莫子)
 在中国显化之地藏(心然)
 《纪念茗山法师丛书》序
 中道之内容及其意义(印顺法师)
 当生命不再回头(慈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咸淡有味[栏目:禅话禅画]
 18 会飞的乌龟[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优波离(持戒第一) 一段本生谭[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顺境中积福,逆境中消业[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人生乐趣常常来自那些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同时牵挂和痛苦也源于此。放下的人生,是否还那么让人留恋和欢喜?..[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法会之目的与要求[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