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生之最后
 
{返回 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2
   人生之最后
  
  一般人都把死亡看做是「人生之最后」,实际上死亡不是「人生之最后」,因为人死了还会再生,等于植物的种子,遇到土壤因缘,还会再生。所以,人生没有最后,有的只是此生阶段性的结束,也就是一般所谓「分段生死」的死亡。
  
  在此生最后告别一个段落之前,有的人会把一些事情预作处理。例如,把此生未了的心愿,立下遗嘱;把对家人亲友的希望,把应该交代的事情,早些交代清楚,以便能安心而去。
  
  不过,此生之最后也有很多的「后事」自己无法预作处理。一般说,富人的「此生之最后」容易处理,如果是穷人,有时真是连死都死不起。穷人死了,要买棺木,要买安葬的土地,要处理各种的治丧事宜,至少披麻戴孝、供给亲友饮食,甚至诵经超渡,种种的花费,这就不是一个普通家庭容易负担得起了。所以,有的人真是「活,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此生之最后,最麻烦的事,就是人倒下来之后,诸亲好友都来主张,这里讲风俗,那里讲习惯。甚至亡者穿什么服装?头脚朝什么方向?应该怎么祭祀?乃至看风水,订时辰等,大家七嘴八舌,儿女们在旁真是不知所以。因此有人就慨叹说:死亡的是我们的长辈父母,为什么你们都来拿主张呢?
  
  人生之最后,尤其许多丧葬业者趁此时候,摆出专家的姿态,天花乱坠的大谈如何办理丧事的道理,也不知他们所说的到底根据什么?但是孝眷遗属也只有任由摆布。所以,「人生之最后」要如何处理,最好自己事先都能交代清楚,免得死后产生各种争执。
  
  现在有人主张废止土葬,因为活人能用的土地已经愈来愈少了,死后何必还要占据那么大的一块墓园土地呢?有的人提倡火葬,有的人提倡天葬,还有人提倡海葬,现在内政部甚至出面提倡树葬。
  
  中国社会素有讲究「生养死葬」的孝道思想。其实看到荒郊野外那些被岁月遗忘、被风雨摧残的坟墓,荒草漫漫,孤独寂寥,也不禁感到人生之最后的凄凉。
  
  佛教中的古德,对于人生之最后,最是洒脱,最是自在。例如,宋代宗渊法师「坐床而逝」、德普禅师「先祭而灭」、道悦法师「坐化而往」、性空禅师「入水唱歌而去」、庞蕴一家人,女儿灵照「合掌而化」、庞蕴「枕膝而化」、儿子「田中拄锄而化」、庞婆「不知所终」等等,真是「生死一如」,无比洒脱。
  
  人生之最后,只要能走得洒脱淡然,无牵无挂;其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去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去,何等自在的人生呢?《人间福报》2002年9月11日

{返回 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趣味
下一篇:两极
 贪污
 成就
 自找麻烦
 隐士
 自我雕塑
 上了一课
 植本
 深浅
 万花筒
 趣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亲友书》思考题[栏目:亲友书学习]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七)[栏目:杂阿含经]
 出家人的根本[栏目:如瑞法师]
 出三藏记集 1 出三藏记集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去除我执是开心的事[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专心念佛必受益[栏目:圣旭法师]
 三一○ 萨维哈大臣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海青[栏目:无声息的歌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