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死一如
 
{返回 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00
    生死一如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在各项进步当中,有一项非常可喜、可贵的现象,那就是「生死学」不但受到社会大众的关心,甚至热心研究。
  
  生死,这是人人都免不了的问题,然而过去大家一直都忌讳而避开不谈;不过到了现在,大都已能坦然的面对生死,而且不但不再逃避,反而有心来揭开生死的面纱。
  
  在古老的观念里,生之可喜,死则可悲。当人之生也,弄璋弄瓦,皆在庆贺之内;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万分的感伤悲泣。其实,当人出生之时,就注定了死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人之生也,都要死亡,又有何可喜呢?当人之死也,如冬天去了,春天还会再来,死又有何悲呢?生死是一体的,不是两个,生了要死,死了还会再生,所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生也不足为喜,死也不足为悲啊!
  
  人之死亡,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坏,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当新居落成之时,这是可喜呢?还是可悲呢?一部旧的汽车,将要淘汰换新;当换一部新车之时,我们是欢喜呢?还是悲伤呢?老朽的身体像房屋乔迁,像破落的汽车汰旧更新,这是正常的过程,应该可喜,不是可悲!
  
  人之惧死,就是认为生可见,死是灭,所以灭之可悲也!其实,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跌坏了不可复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装回茶杯里。茶杯虽然不能复原,但生命之水却一滴也不会少。
  
  人之身体,又如木材;木材烧火,一根接着一根,纵然木材不同,但是生命之火,仍会一直延续不断。
  
  信仰佛教,并非就没有了生死问题,只是要人勘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人生世缘已了,随着自然而去;重重无尽的未来,也会随着因缘而来。能把生死看成是如如不二,生又有何喜?死又何足为悲呢?《人间福报》2001年3月5日

{返回 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集体创作
下一篇:事业要交棒
 拒绝的艺术
 公平与不公平
 偶像观念
 终身学习
 心胸要宽大
 放弃成见
 认识自己
 嫉妒心理
 以身作则
 暗夜明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唐高僧传 11 杂科声德[栏目:唐高僧传·白话文]
 少林寺与日本的渊源[栏目:永信法师]
 前行讲记 第八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寿命无常-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辟诬罔启事[栏目:太虚法师]
 了义炬·第五章 迅速赐予加持的上师相应法 二、在各座修法之间的入定观想法[栏目:塔汤仁波切]
 Country Man and City Wife (Adultery)[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一三二、被堕胎儿听经解怨[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我看“法海”与“思凡”事件[栏目:王雷泉教授]
 六祖坛经讲记 第70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第一一八 入出息念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